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09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4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目的 分析复发性星形细胞瘤的MRI征象,探讨MRI对复发性星形细胞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病理学证实的复发性星形细胞瘤,复发时间距第一次手术时间为4~122个月,平均8.6个月,在45例复发性星形细胞瘤中,Ⅰ级2例,Ⅱ级9例.Ⅲ级12例,Ⅳ级22例。结果 45例复发性星形细胞瘤中,共有复发病灶49个。32例出现1种或1种以上方式的颅内扩散;笔者将颅内扩散分为3种方式:结节型、线型和混合型,其中结节型扩散28例,线型扩散23例,混合型扩散11例。17例出现硬脑膜“尾征”。结论 MRI是诊断复发性星形细胞瘤的重要手段,而且能清晰的揭示复发肿瘤颅内扩散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中晚期肺癌动脉聚乙烯醇栓塞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聚乙烯醇(PVA)颗粒动脉灌注栓塞治疗晚期支气管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1例中晚期肺癌患者进行选择性支气管或肋间动脉造影,造影确定有富肿瘤血供动脉后行灌注栓塞术,先行将5-FU、阿霉素(THP)、顺铂灌注再用PVA颗粒经导管栓塞患侧供血动脉。结果31例患者中供血动脉以支气管动脉为主者21例,以肋间动脉为主者10例。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率100%,且无严重并发症,有效率为80.6%(25/31)。结论PVA颗粒选择性栓塞治疗中晚期支气管肺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4.
肺转移瘤的支气管动脉造影血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肺转移瘤的支气管动脉(BA)供血情况.方法 35例肺转移瘤,其中转移自原发性肝癌15例,胃癌7例,肠癌6例,子宫附件癌3例,胰腺癌3例、黑色素瘤1例;其中25例有手术史.35例患者共97枚转移瘤,病灶平均直径为(3.2±1.2)cm,单枚肿瘤直径最大者7 cm,1例患者肺转移瘤最多6枚.对35例肺转移瘤患者行支气管动脉造影,5例同时作肺动脉造影,根据转移瘤的分布部位、肿瘤类型、肿瘤直径,评价肺转移瘤的支气管动脉供血情况.结果 35例97枚转移结节在肺内分布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7枚中70枚(72%)为富血供 中等血供,肿瘤越靠近内、中带,支气管动脉供血越丰富;肺动脉造影见肿瘤仅周边浅染色或无染色;肺转移瘤支气管动脉供血与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动脉是肺转移瘤的主要供血动脉,肺动脉不参与或仅参与周边供血.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X线诊断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报道42例经X线检查和/或病理证实的RDS,引起RDS机理系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迄今仍认为是主要因素。X线表现根据肺透明度降低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笔者指出由于X线诊断和病理演变联系起来,从而肯定了X线诊断是处理和研究新生儿肺部病变的一种可靠而有价值的诊断和研究方法。同时还讨论了本病的鉴别诊断及本组病死率高的几种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IPB)的MSCT表现特点及其与尿路上皮乳头状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IPB及25例尿路上皮乳头状癌患者的MSCT表现,比较两者的发病部位、病灶形态及强化程度,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14例IPB中10例位于三角区,4例位于侧壁,伴局部膀胱壁增厚者5例;13例呈乳头状,1例呈菜花状.25例尿路上皮乳头状癌中6例位于三角区,19例位于顶侧壁,伴局部膀胱壁增厚者18例;10例呈乳头状,15例呈菜花状.IPB和乳头状癌病灶向腔内突出的最长径与基底部宽径之比分别为2.164 ±0.761、0.747 ±0.196;两者强化值为:动脉期分别为(25.357±17.376) HU、(37.400±14.705) HU,静脉期分别为(34.143 ±22.055) HU、(41.680±17.264) HU,延迟期分别为(42.357±12.701) HU、(39.360±22.038) HU.两者发病部位和病灶形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动脉期强化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静脉期和延迟期强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PB强化程度呈逐渐升高趋势,而乳头状癌静脉期强化程度最高,延迟期减低.结论 IPB多位于三角区,呈乳头状,窄基底与膀胱壁相连;增厚膀胱壁无明显强化;病灶最长径明显大于基底部宽径;三期强化程度呈逐渐升高趋势,但相对较弱.上述影像特点有助于与尿路上皮乳头状癌相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最佳的弥散定量测量方法,为临床及下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名正常健康体检者,对其行头颅常规MRI检查及平面回波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获得DWI图,然后在工作站上重建表观弥散系数(ADC)图。每个研究对象选6个感兴趣区(ROI),分别在DWI图及ADC图采用相应测量方法得到每个部位的不同成像方法的平均ADC值。结果在各相异性DWI图上通过信号强度计算的丘脑ADCM、ADCP、ADC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额叶白质和内囊后肢的值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在各相异性(同性)DWI图通过信号强度计算的丘脑、额叶白质、内囊后肢ADCave值与直接在各向异性(同性)ADC图上测量得出的ADC值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额叶白质及内囊中的水分子弥散存在各相异性,丘脑中水分子弥散是各相同性的;不同的弥散定量方法所测得的ADC值有明显差异,但以通过DWI图计算出来的ADC值较为准确,定量研究脑组织的弥散还要考虑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分析36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提示阻塞性黄疸患者的临床、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及MRCP检查,其中2D-MRCP采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序列。诊断结果由手术病理或综合影像及随访证实。结果诊断为胆总管结石13例,Mirizzi综合征1例;恶性肿瘤16例(其中胰头癌5例,胆管癌4例,壶腹癌3例,胆囊癌4例);胆总管炎性狭窄或术后狭窄5例,胆总管囊肿1例。MRCP结合常规MRI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2%。提示SSFSE序列2D-MRCP可准确显示胆管梗阻部位和断端的形态特征,有助于阻塞性黄疸的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19.
对26例术前同时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和平衡全稳态快速场回波(B-TFE)检查且经手术证实的胆系疾病患者的影像资料和手术结果 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6例中,MRCP和B-TFE对胆系解剖结构显示的正确率分别为96.2%和88.5%,而两者相结合的诊断正确率为100%。结果 表明:MRCP和B-TFE序列相结合对胆系解剖结构的显示效果较使用单一技术更令人满意,可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胆系解剖影像信息,从而有助于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分析17例直径<3 em前列腺癌的MRI检查,采用TSE序列T1、T2WI,其中7例做Gd-DTPA动态增强扫描.结果癌结节最大径(n=17)为2.5±0.49 cm(x±s,下同),癌结节体积(n=16)为6.7±3.14cm3,前列腺体积(n=17)为63.7±25.9 cm3,中央腺体积(n=17)为47.2±29.1 cm3,外周带厚度(n=15)为0.71±0.54 cm.15例癌结节位于外周带,2例位于中央带.T2WI 14例呈低-等信号,3例信号不均匀;T1WI 15例呈低-等信号,2例信号不均匀.动态增强3例呈"速升速降型",2例呈"速升平台型",2例呈"速升缓降型".表明MRI是直径<3cm前列腺癌的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