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6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3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单纯静脉溶栓或桥接治疗大动脉闭塞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MI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连续纳入2013年9月至2018年6月由脑卒中绿色通道收入我院的静脉溶栓时间窗(≤4.5 h)内的急性大动脉闭塞MIS患者73例,其中静脉溶栓组55例、桥接治疗组18例。静脉溶栓组患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桥接治疗组为患者在静脉溶栓后在取栓时间窗内完成血管再通治疗。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时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后90 d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吸烟史、无症状梗死灶患者比例、术前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Alberta脑卒中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以及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7 d、90 d预后良好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静脉溶栓组患者全身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桥接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6%(13/55)vs 44.4%(8/18);χ2=2.434,P=0.019]。结论 单纯静脉溶栓与桥接治疗大动脉闭塞急性MI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相似;尽管桥接治疗患者的全身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单纯行静脉溶栓治疗患者,但二者远期疗效均较好。[关键字] 轻型缺血性脑卒中;大动脉闭塞;静脉溶栓;桥接治疗[中图分类号] R 743.3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Homer1b/c蛋白在谷氨酸诱发的细胞自噬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用小鼠海马细胞系HT22细胞,通过500 ?mol/L谷氨酸处理建立细胞损伤模型。用siRNA慢病毒转染方式下调Homer1b/c表达和10 ?mol/LBAPTA-AM(1,2-双(2-氨基苯氧基)乙烷-N,N,N`,N`-四乙酸四乙酸甲酯,钙离子螯合剂)、10 mmol/L4-PBA(4-苯基丁酸,内质网应激抑制剂)分别抑制细胞内钙离子释放和内质网应激后,使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omer1b/c,自噬蛋白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以及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CHOP(人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葡萄糖调节蛋白78)的表达水平。每组实验均进行3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谷氨酸处理HT22细胞12 h后,Beclin-1表达和LC3-Ⅱ/LC3-Ⅰ比值均升高(P<0.05),下调Homer1b/c表达可降低Beclin-1表达和LC3-Ⅱ/LC3-Ⅰ比值的升高程度(P<0.05)。抑制细胞内钙离子释放和抑制内质网应激均能降低Beclin-1表达和LC3-Ⅱ/LC3-Ⅰ比值的升高程度(P<0.05)。然而在下调Homer1b/c表达后,抑制细胞内钙离子释放和抑制内质网应激未能进一步降低Beclin-1表达和LC3-Ⅱ/LC3-Ⅰ比值的升高程度(P<0.05)。结论 Homer1b/c能够调节谷氨酸诱导的自噬,其调节作用可能与内质网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行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0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患者。其中采用Solumbra技术取栓17例,采用单纯支架取栓13例。评价基底动脉闭塞行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的技术可行性、血管再通率、90 d时的预后良好率及手术并发症等。分析术后24 h的神经功能变化、不同技术手段对血管再通率的影响及卒中分型与预后的关系。结果30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中,50%(15例)的患者为心源性栓塞型。支架机械取栓术后有87%(26/30)的闭塞血管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为2b/3级];术后90 d的预后良好率[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3分]为67%(20/30)。支架取栓术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中位数较术前明显降低(分别为3分、25分,P=0.003)。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Solumbra技术组一次取栓血管再通达到mTICI 2b/3级的比率明显高于单纯支架取栓组(分别为69%、30%,P=0.033);心源性栓塞型患者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分别为87%、45%,P=0.038)。常见的手术并发症或不良事件包括异位栓塞、出血转化、无效再灌注、再闭塞等。术后90 d随访的病死率为10%(3/30)。结论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行支架机械取栓治疗安全可行;选择适宜的支架取拴技术有利于提高血管再通率。心源性栓塞型可能是预测基底动脉闭塞机械取栓术后预后良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治疗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标准治疗方法之一,然而即使血管成功再通,仍有一部分患者预后不良.治疗性低温是目前极具研究价值的神经保护方法,其有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的潜力,但疗效尚不确切.本文就治疗性低温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于脑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的后循环Alberta脑卒中计划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pc-ASPECTS)对椎基底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VBAO-AIS)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56例VBA...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血压管理对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血管再通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我院脑血管病中心连续收治的行血管内治疗后血管成功再通[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2b级]的前循环AIS-LVO患者.对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影响高龄急性大血管闭塞缺血性卒中(AIS-LVO)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2017-01~2018-12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AIS-LVO高龄患者66例,以治疗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作为预后评价指标,mRS评分≤2分的患者为预后良好组(20例),3~6分为预后不良组(46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神经功能状况、影像学特征等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高龄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血管内治疗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为30. 3%(20/66),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核心梗死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核心梗死体积 20 ml(OR=3. 458,95%CI:1. 033~11. 572,P=0. 044)为AIS-LVO高龄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核心梗死是影响AIS-LVO高龄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核心梗死体积越大,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诊血管成形术在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伴急性闭塞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8年8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21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和基本资料、影像学资料、治疗情况及治疗后血管再通程度[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再通等级评价,mTICI 2b/3级定义为成功再通]及预后与随访结果。结果 纳入患者共37例,男31例、女6例,年龄为35~81岁,平均年龄为(61.1±11.4)岁。25例患者术前行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检查并计算核心梗死区体积,其中无核心梗死区患者17例(68.0%),1~10 mL患者6例(24.0%),11~30 mL患者2例(8.0%)。大脑中动脉M1段近端1/2狭窄者22例(59.5%),M1段远端1/2狭窄者15例(40.5%)。14例(37.8%)接受桥接治疗,23例(62.2%)接受直接取栓治疗。血管成形术情况:单纯Gateway球囊扩张5例,支架成形(Apollo、Enterprise、Neuroform、Solitaire)32例。37例患者在血管成形术后残余狭窄均≤50%,其中30例(81.1%)残余狭窄≤30%,7例(18.9%)残余狭窄介于30%~50%。mTICI 2b/3级再通率为100%,其中3级再通35例(94.6%)。术中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血管穿孔出血。术后1周内出现支架内再闭塞3例(8.1%);1例(2.7%)发生同侧基底节区症状性颅内出血,术后24 h NIHSS评分增加4分,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4分。29例患者术后3~12个月均行影像学复查,血管再狭窄率达34.5%(10/29)。结论 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伴急性闭塞的支架取栓血管再通率高;急诊血管成形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成功率;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高,但偏高的血管再狭窄率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急性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9月至2017年9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1例。以静脉溶栓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作为预后评价指标,mRS评分≤2分的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54例),3~6分者纳入预后不良组(37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史、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基线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溶栓前Alberta脑卒中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ASPECTS)等指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静脉溶栓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为59.3%(54/91),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66.57±13.46)岁vs(75.95±6.06)岁]、卵圆孔未闭患者比例[11.1%(6/54)vs 0.0%(0/37)]、基线NIHSS评分[7.5(3.5,13.0)分vs 18.0(13.0,22.0)分]、基线GCS评分[14.5(12.0,15.0)分vs 10.0(8.0,14.0)分]、溶栓前ASPECTS[10.0(9.0,10.0)分vs 9.0(8.0,10.0)分]、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1.9%(1/54)vs 32.4%(12/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64,χ2=4.401,Z=5.235,Z=4.079,Z=2.519,χ2=16.768;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比值比(OR)=3.236,95%置信区间(CI):1.077~9.709,P=0.036]、基线NIHSS评分(OR=2.874,95% CI:1.074~6.329,P=0.034)、SICH(OR=9.346,95% CI:1.017~83.333,P=0.048)是急性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年龄、脑卒中严重程度和SICH是影响急性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年龄越大、脑卒中严重程度越重或发生SICH,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