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评价急性脑梗死联合抗栓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0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急性脑梗死病例227例,发病48 h内; 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48例为阿司匹林组; 早期使用阿加曲班的患者72例为阿加曲班组; 早期联合使用阿加曲班和阿司匹林的患者107例为联合组; 3组均采用他汀类药物调脂、血压血糖控制等治疗; 阿加曲班注射液使用方法为首日和次日以60 mg剂量+生理盐水500 mL于24 h内滴完,自第3 d起用药剂量调整为10 mg+生理盐水250 mL分早晚2次滴注,每次于3 h内滴完,连续5 d; 使用NIHSS评分和mRS评分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疾病高峰时、14 d、6月进行评定,比较3组疗效。结果 阿司匹林组、阿加曲班组和联合组入院基线资料比较,性别构成、年龄、入院血压、入院血糖、LDL-C、入院初始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3组患者14 d时NIHSS评分较峰值NIHS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 3组NIHSS评分改善度有显著差异,联合组显著大于其余2组,而阿司匹林组和阿加曲班组比较无明显差异(F=15.379,P<0.05); 3组患者病程6月时mRS比较联合组要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其余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F=2.376,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加曲班抗凝治疗有效,联合抗栓治疗显示具有更好的效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分析左乙拉西坦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妊娠期癫痫的疗效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市立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76例妊娠期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组20例、拉莫三嗪单药治疗组22例、左乙拉西坦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组34例,对3组妊娠期癫痫患者的癫痫发作频率、妊娠相关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期间,左乙拉西坦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组妊娠期癫痫无发作、发作频率无变化、发作频率增加、发作频率减少的患者比例分别为82.3%(28/34)、2.9%(1/34)、5.8%(2/34)、8.8%(3/34),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组分别为45.0%(9/20)、25.0%(5/20)、15.0%(3/20)、15.0%(3/20),拉莫三嗪单药治疗组分别为45.5%(10/22)、13.6%(3/22)、18.2%(4/22)、22.7%(5/22),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妊娠相关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左乙拉西坦联合拉莫三嗪治疗控制妊娠期癫痫发作的效果优于单药治疗,在降低妊娠期癫痫发作频率的同时不增加妊娠相关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卒中急性期的血压变化规律以及影响血压变化规律的因素。方法研究入院距发病时间〈24h的急性脑梗死及脑出血的住院病人,进行基本数据收集,监测入院后7d内血压变化,对病程中伴发疾病进行评分,对入院后血压管理的方式及干预时间进行登记。结果(1)卒中急性期初期血压通常升高,入院后16h内血压下降较明显,前4h尤甚,16~48h血压逐渐平稳,各时点血压经方差分析无显著性差异;(2)脑出血患者的急性期血压较脑梗死患者的急性期血压高,P〈0.05;(3)TOAST各亚型脑梗死血压变化规律无明显差异;(4)原有高血压史的患者卒中后急性期血压较既往无高血压史的患者高;(5)经多因素相关分析,影响卒中急性期7d内平均收缩压的正相关因素有卒中类型、高血压史、伴发病评分;影响卒中急性期7d内平均舒张压的正相关因素有卒中类型、高血压史、伴发病评分,既往病史评分与卒中急性期7d内平均舒张压呈负相关。结论卒中急性期初期血压通常升高,脑出血、既往有高血压史、合并疾病多的卒中患者卒中后血压较高,入院后16h内血压下降较明显,入院后16~48h血压渐趋平稳。  相似文献   
24.
滕建英  徐少骏  谢菁  吴艾竞  沈明强 《健康研究》2011,31(2):86-90,78,161
目的 目的 探讨异搏定对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及相关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并与类同醇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 对6例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及6例皮肤标本进行细胞培养,对不同成纤维细胞在不同异搏定浓度的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凝胶电泳及FACE ELISA方法,通过检测Bax和Bcl-2蛋...  相似文献   
25.
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4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起病6-72h内)随机分成巴曲酶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巴曲酶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在入院后第1、3、5d予巴曲酶10BU、5BU、5BU静脉滴注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测定和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FIB水平下降非常显著(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纤维蛋白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距起病6~72h的巴曲酶早期使用仍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不同抗血小板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聚集状态的影响?方法:97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入组不同的抗血小板治疗组(阿司匹林治疗组?氯吡格雷治疗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组),在入院第1天(治疗前)和第10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CD62P?比浊法检测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AA)和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ADP)?结果:3组患者入院第1天CD62P?MARAA?MARADP无显著差异,治疗10 d后3组的CD62P?MARAA?MARADP值均下降,与入院第1天的CD62P?MARAA?MARADP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脑梗死患者血小板MARADP下降程度组间比较有差异,氯吡咯雷治组MARADP下降明显,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组下降更明显?血小板MARAA?血小板CD62P下降程度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3种抗血小板治疗方法均能有效减少脑梗死急性期的血小板活化,降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提示临床治疗均有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更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抗血小板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7.
沈明强 《浙江医学》2004,26(9):707-707
浅度烧伤创面的疼痛在伤后十分明显,有时患者会出现晕厥等过敏反应.我院2002年7月~2004年3月资料完整的小面积浅度烧伤300例,现对其疼痛过敏反应的规律及防治方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烧伤创面细菌变迁因素,提高烧伤创面感染防治意见。方法 回顾性分析400例烧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创面细菌培养结果。结果 导致烧伤创面感染的绿脓杆菌、金葡菌及真菌其感染率与治疗措施不同有关(P<0.05),而肠杆菌的感染率与治疗措施关系不明显(P>0.05)。结论 烧伤创面细菌感染的种类及感染率与诸多因素有关,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防治措施,其中积极的创面处理与合理的抗生素使用对防治细菌感染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恢复期抑郁障碍的特点。方法 对87例老年脑梗死患者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ND)和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量表(SSS)评定。以HAMD总分20分为界限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结果 两组HAMD总分及因子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抑郁组均高于非抑郁组。两组脑梗死灶数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左侧、右侧及双侧梗死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SSS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抑郁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非抑郁组严重。HAMD总分和因子分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抑郁是老年脑梗死患者恢复期常见的并发症,且抑郁已达中等严重程度。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的病人易产生抑郁障碍。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防治严重烧伤伴心功能不良的疗效。方法 选择 34例严重烧伤伴心功能不良患者 ,其中 9例予复方丹参滴丸口服者为观察组 ,未接受复方丹参滴丸或类似药物治疗的 2 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率、磷酸激酶同工酶 (CKMB)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心率和CKMB下降明显 (P <0 .0 5 ) ;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 ,心率和CKMB下降缓慢 ,2组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2组间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是防治严重烧伤患者心功能不良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