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09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吸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氯氮平、氯丙嗪后血药浓度、治疗效应以及药物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10/2005-01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及其分部、徐汇区及卢湾区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4例,患者家属知情同意。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氯丙嗪组37例(吸烟者14例,非吸烟者23例),氯氮平组37例(吸烟者16例,非吸烟者21例),分别给予氯氮平及氯丙嗪治疗,一二周内逐渐达到治疗剂量。于治疗后第4周末、第8周末分析氯氮平、氯丙嗪血药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于治疗前、治疗第4周末、治疗第8周末用阴性、阳性症状量表评定精神症状,应用副反应量表、不自主运动量表评定药物副反应。结果:1例患者因服用氯丙嗪过敏而脱落,2例患者因服用氯氮平严重影响白细胞水平而脱落,进入结果分析氯丙嗪组和氯氮平组分别为36例和35例。①血药浓度:第8周末氯丙嗪组吸烟者显著低于非吸烟者犤(73.50±35.53),(106.82±48.38)μg/L,(t=2.219,P<0.05)犦。在第4周末、第8周末氯氮平组吸烟者均显著低于非吸烟者犤(248.19±104.62),(273.06±120.52)μg/L;(521.68±275.30),(500.74±198.21)μg/L,(t=4.001,4.008,P<0.01)犦。氯氮平组女性非吸烟者在第8周末显著高于男性犤(621.50±199.44),(414.00±158.84)g/L,(t=2.461,P<0.05)犦。②副反应量表评分:氯丙嗪组、氯氮平组非吸烟者在第4周末、第8周末显著高于吸烟者(t=2.034~2.637,P<0.05)。③不自主运动评分:氯氮平组非吸烟者在第4周末、第8周末显著高于吸烟者(t=2.093,2.101,P<0.05)。结论:吸烟可降低氯氮平、氯丙嗪在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对氯氮平血药浓度的影响出现的更快更明显,但能够减轻氯氮平和氯丙嗪的副反应及由药物引起的不自主运动。氯氮平的血药浓度变化还具有有性别差异特征,女性的用药剂量应较低一些,避免因药物浓度过高而增加药物副反应。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究利培酮的早期症状改善能否预测后期疗效。 方法 :对 6 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予利培酮治疗 ,在疗后 1、2、4、8和 12周分别评定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 ,对其减分率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疗后 2周的BPRS总分减分率与疗后 4、8、12周的减分率之间有极显著相关 ,疗后 2周BPRS减分率≥ 2 0 %者 4周显效率比 <2 0 %者显著为高。 结论 :利培酮的早期反应可预测后期疗效  相似文献   
23.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与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量表作评定工具,对200例精神分裂症与32例心境障碍和20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和独立性生活事件的频度及LEU总值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组,社会支持量表分明显低于正常人组。而与心境障碍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不足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4.
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氯丙嗪、利培酮及其联合用药后对肝脏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ⅢNP)、Ⅳ型胶原(Col-Ⅳ)、层黏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HA)的影响。方法:选择211例服用氯氮平(93例)、氯丙嗪(47例)、利培酮(31例)或联合用药(40例)治疗超过三年的精神病患者作为对象,并选择性别、年龄相匹配的75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抽取外周血,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其PⅢNP、Col-Ⅳ、LN及HA。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所有服药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PⅢNP及HA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Col-Ⅳ和LN则无差异;②氯氮平组、氯丙嗪组、利培酮组及联合用药组之间比较,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比较,单一用药组(氯氮平组、氯丙嗪组和利培酮组)PⅢNP及HA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联合用药组则PⅢNP、HA及LN均存在差异。结论:氯氮平、氯丙嗪及利培酮均对血清肝脏纤维化指标PⅢNP和HA有影响;各药物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无差异,但其联合用药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5.
环境因素在精神分裂症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环境因素可能通过DNA甲基化机制调控基因表达,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发生风险增加。文章就DNA甲基化对环境因素影响及其在精神分裂症发生中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6.
目的从临床现象学角度分析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n=200)与单相复发抑郁组(n=563)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对与双相障碍相关的临床特征进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患者起病年龄早于单相复发性抑郁组(P<0.001);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首次发病年龄<25岁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单相复发性抑郁组(P<0.01);不典型抑郁症状中,性欲亢进者的比例在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中较高(P<0.01);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中伴精神病性症状、精神运动迟滞、心境不稳定、每次抑郁发作<3个月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单相复发性抑郁组(P<0.05);双相抑郁障碍发作组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的认知障碍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单相复发性抑郁组(P<0.05)。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起病年龄、首次发病年龄<25岁、双相障碍家族史、性欲亢进、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精神运动迟滞、心境不稳定、每次抑郁发作<3个月、认知障碍因子分与双相障碍独立相关,优势比(OR)分别为1.54、1.50、3.25、1.99、1.89、1.48、1.63、1.63、1.42。结论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是两类疾病,在抑郁发作时存在显著差异的临床特征可能是双相障碍的潜在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检测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PSP)在抑郁症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了解PSP在抑郁症中的适用性.方法 在全国6个精神卫生中心收集84例门诊抑郁症患者.所有的病例进行PSP、Montgomery- Asberg抑郁量表(Montgomery- Asberg Depression Rating Scale,MADRS)、大体社会功能量表(Global Assessment of Functioning Scale,GAF)评定,分析PSP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内部一致性、与GAF的一致性以及与MADRS的相关性.另外,6例抑郁症病例在首次评定后的1周进行再次评定用以PSP重测一致性的检验.结果 PSP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 α系数为0.760,PSP总分与GAF评分具有良好的正相关(r=0.906,P<0.01),与MADRS总分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0.652,P<0.01),重测一致性的kappa值为0.945(n=6,P=0.01).结论 PSP是一个操作简单、稳定性高的评估工具,可用于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的评估.量表中d维度(冲动和攻击行为)对整个量表的权重大,在抑郁症患者中与总分相关性欠佳.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利培酮与丁螺环酮分别合并帕罗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D)的疗效及社会功能的比较.方法 将91例TRD患者随机分配至帕罗西汀+利培酮组或帕罗西汀+丁螺环酮组进行双盲对照治疗8周,分别于基线、4周末、8周末评定17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17),于基线、8周末评定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 SDSS).结果 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治疗方案HAMD -174周末、8周末评分与基线比较以及4周末减分与8周末减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SDSS 8周末评分与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比较:两组间HAMD -17评分基线、4周末、8周末、4周末减分及8周末减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SDSS基线、8周末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SDSS 8周末减分帕罗西汀+利培酮组优于帕罗西汀+丁螺环酮组(P<0.05).结论 帕罗西汀+利培酮与帕罗西汀+丁螺环酮均能明显改善TRD的临床症状、提高社会功能,但利培酮+帕罗西汀在提高社会功能方面明显优于丁螺环酮+帕罗西汀.  相似文献   
29.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精神障碍,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其发病机制与各种神经递质系统的失调有关。组胺H3受体及拮抗剂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独特且关键的作用,可以作为重要的药物干预靶点。目前,H3受体拮抗剂/反向激动剂对改善精神疾病的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的结论不一致。因此,本文对组胺能H3受体及其拮抗剂在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中的作用作一阐述,并对H3受体及其拮抗剂在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治疗中的潜在用途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0.
目的:调查大学生的主客观社会阶层、行为抑制/激活系统和调节定向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主观的社会经济地位MacArthur量表(the MacArthur Scale of subjective SES)、客观社会经济地位(objective socioecnomic status,or objective SES)指标、行为抑制/激活系统量表(BIS/BAS Scale)、调节定向问卷(Regulatory Focus Questionnaire,RFQ)对某高校37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独生子比非独生子促进定向的得分要高(P0.05),女性预防定向的得分显著高于男性预防定向的得分(P0.01);②主观阶层与客观阶层、促进定向呈显著正相关(r=0.574,0.260;P0.01),与行为抑制呈显著负相关(r=-0.195,P0.01);客观阶层与促进定向、行为激活呈显著正相关(r=0.196,P0.01;r=0.117,P0.05);促进定向与行为激活呈显著正相关(r=0.153,P0.01),与行为抑制呈显著负相关(r=-0.136,P0.01);③行为激活-驱力(BAS-D),主观社会阶层,客观社会阶层正向预测促进定向;行为抑制系统(BIS),行为激活-愉悦追求(BAS-F)均负向预测促进定向;④行为激活的中介效应占客观社会阶层和促进定向关系的总效应的8%。结论:行为激活在客观社会阶层对促进定向的预测中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