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73篇
特种医学   17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原发性震颤 (ET)是一种其病因与多种因素相关、较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 ,遗传因素是其中之一。研究证实ET与帕金森病 (PD)是相关联的疾病 ,二者的震颤发生机制相似 ,均与中枢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相关 ,并且 ,ET疾病基因FET1染色体区带与多巴胺D3受体 (DRD3)基因位置相一致。为此 ,我们通过病例 对照设计 ,研究了DRD2 、DRD3 基因多态性与ET遗传易患性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4月湘雅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少数住院的ET患者 80例 ,来自 80个无血缘相关的家庭 ,男 5 0例 ,女 30例 ,平均年…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评价中国大陆汉族人群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la.SCA)各亚型包括SCA1、SCA2、SCA3/Machado-Joseph病(Machado—Joseph disease,MJD)、SCA6、SCA7、SCAB、SCA10、SCA12、SCA14、SCA17和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氏体萎缩症(dentatorubro—pallidoluysian atrophy,DRPLA)的突变频率,并总结SCA6的临床和分子特征。方法对中国大陆120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SCA家系和60例散发性SCA患者进行突变分析,并总结了4个SCA6家系13例患者的临床和分子特征。结果SCA3/MJD是中国大陆汉族人群中最常见的SCA亚型,共发现59个家系83例患者(阳性率49.2%).其次还发现8个SCA2家系(6.7%)、7个SCA1家系(5.8%)、4个SCA6家系(3.3%)、1个SCA7家系(0.8%),未发现SCA8、SCA10、SCA12、SCA14、SCA17和DRPLA家系。有41个SCA家系(34.2%)不能进行基因分型。在60例散发性SCA患者中,有3例为SCA3基因突变,未发现有SCA6基因突变。4个SCA6家系有明显的遗传早现,但在代间传递过程中无遗传不稳定现象。结论首次在中国大陆汉族人群报道了SCA6亚型的突变频率。  相似文献   
103.
脆性X相关震颤和(或)共济失调综合征(fragile X-associated tremor/ataxia syndrome,FXTAS)是由FMR1基因的前突变(premutation,PM)所导致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意向性震颤和(或)共济失调,其发病机制与RNA毒性获得机制有关.本文就FXTAS的...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的:探讨BAG5(BCL2-associated athanogene 5)蛋白与帕金森病相关蛋白Parkin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以及BAG5对Parkin蛋白水平的调控机制。方法:本研究首先运用GST pull-down技术及免疫共沉淀技术验证BAG5蛋白与Parkin蛋白在体内及体外是否存在相互作用;进一步构建BAG5的不同截短型,运用GST pull-down技术验证BAG5与Parkin的相互结合结构域;进而运用chase time技术验证BAG5对Parkin蛋白降解水平的调控;最后运用免疫共沉淀技术验证BAG5对Parkin降解水平的调控是通过何种机制进行的。结果:BAG5蛋白与Parkin蛋白体内及体外均可以相互结合,且BAG5与Parkin的相互结合结构域存在于全长的4段BAG区域内;BAG5可以通过减少Parkin的降解而稳定细胞内Parkin蛋白的水平,且BAG5是通过减少Parkin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降解系统(ubiquitin proteasome system, UPS)的降解从而增加Parkin蛋白的稳定性。结论:BAG5蛋白与Parkin蛋白可以相互结合,且BAG5蛋白可以通过UPS对Parkin的水平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测定紫花地丁中微量元素3种形态的含量,对微量元素在紫花地丁中的存在形态进行研究。方法: 分别采用盐酸浸提和滤膜分离得到紫花地丁中微量元素的无机态,颗粒态和溶解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各形态的含量,并进行了系统的形态分析。结果: 9个微量元素大多均以无机态的形式存在,有机态所占比例在10%~53%之间。汞的有机态比例虽在90%以上,但主要存在于颗粒态中,因此减低了水煎液中汞的毒性。除汞外,其他微量元素的可溶态比例均较高,在42%~92%之间,它们在水煎液中的浸出率均不超过51%。结论: 浸出率较低,可知传统的水煎液有利于减低重金属的含量;而有机态占有一定的比例,为后期紫花地丁的物质基础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7.
1病例 患者,男,44岁,因“突起头痛、精神异常10d”入院。患者10d前受凉后突然出现头痛,呈阵发性搏动样痛,较剧烈,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多次,非喷射性,呕吐后头痛可稍缓解;精神异常,有时胡言乱语,不认识以前的熟人;无发热、抽搐及肢体活动障碍,大小便正常。  相似文献   
108.
多聚谷氨酰胺(polyglutamine,PolyQ)病是一类因致病基因编码区的三核苷酸重复异常扩增而形成PolyQ肽链,最终导致选择性神经元变性乃至死亡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微RNA(microRNA,miRNA)作为一种新的非蛋白质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对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有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日益关注miRNA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尤其是Po1yQ病中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就目前miRNA在PolyQ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9.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s)是一大类以累及脊髓、小脑及脑干等部位为主的神经系统遗传变性疾病,临床上以不同程度的小脑性共济失调为主,同时合并锥体外系和(或)锥体束受损等.其遗传方式可呈常染色体显性(AD)和常染色体隐性(AR)遗传等多种类型,其中部分AD遗传的SCAs亚型,目前已经证实其发病是由于疾病基因编码区内编码谷氨酰胺(glutamine)的三核苷酸CAG重复序列异常扩增导致编码的多聚谷氨酸酰胺链(polyglutamines,PolyQ)的构象异常,使得基因产物异常聚积,从而对神经元产生毒性作用而发病.目前,该亚型包括SCA1、SCA2、SCA3/MJD、SCA6、SCA7、和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DRPLA)等,近年来发现的SCA17[1]也属于该类.此外,亨廷顿病(HD)和脊髓延髓肌肉萎缩(Spinal bular muscular atrophy,SBMA)的发病也是由于PolyQ异常扩增引起,因此,该类疾病也统称多聚谷氨酰胺病(Ployglutamines Disease,PolyQ病).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应用Orthofix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18例20处掌指骨骨折.其中掌骨骨折12例14处,指骨骨折6例6处.开放性骨折6例,粉碎性骨折15例,病理性骨折2例.结果 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骨折均顺利愈合,临床愈合时间5~10周,平均(8.0±1.2)周.无骨髓炎、骨不连及螺纹针断裂、松动等并发症.手指功能按TAM法评价:优10例,良6例,优良率为88.9%.结论 微型外固定支架是治疗掌指骨骨折的良好方式,特别适用于严重粉碎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