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死婴 ,女 ,3天 ,系第一胎第一产 ,胎龄42 +2 周 ,骨盆狭窄 ,过期妊娠于 1 999年 5月 9日剖宫产娩出。出生时阿氏评分 1分钟 8分 ,5分钟、1 0分钟均 1 0分 ,第 2天开始多次出现全身皮肤苍灰、呼吸急促、困难 ,心率减慢 ,第 3天经抢救无效死亡。生前体格检查 :呼吸急促 ,心率慢 ,余脏器大致正常 ,双肾未触及肿块。其父母否认近亲结婚 ,即往健康 ,无家族遗传病史。临床诊断 :1、新生儿吸入性肺炎 ,2、新生儿窒息 ,3、过期产儿 ,4、多脏器功能衰竭。大体解剖检查 :全身皮肤苍白 ,指趾甲紫绀 ,头颅及四肢躯干未见畸形 ,胸腹腔充满血性积液 ,左肾…  相似文献   
42.
目的 研究上皮钙粘附素(E-cd)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井探讨其与癌的发生,发展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细化LSAB法检测69例膀胱癌和8例正常膀胱组织中E-cd和cyclin D1的表达。结果 膀胱癌组织中E-cd阳性表达率为50.7%(35/69)和cyclin D1阳性表达率为57.9%(40/69),与正常膀胱相比均有显著意义(P<0.05)。Ecd和cyclin D1阳性表达的病理分级分别为1级72.2%、33.3%,Ⅱ级65.2%、56.5%,Ⅲ级25%、71.4%,Ⅰ级与Ⅲ级均有显著意义(P<0.05)。复发组的阳性表达分别为29.7%、62.1%。生存时间大于5年的阳性表达分别为83.3%、39.2%。结论 E-cd的低表达或缺失与膀胱癌的侵袭、复发和预后密切相关,cyclin D1在膀胱癌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二者均可以作为判断膀胱癌的病理分级、术后复发和临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3.
子宫内膜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9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方法对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1992-1997年收治的128例子宫内膜癌、30例不典型增生内膜及30例正常子宫内膜石蜡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MP-9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相比,MMP-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54,P<0.05)。MMP-9蛋白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及淋巴转移有关(P<0.05)。结论 MMP-9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的浸润转移中起促进作用,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44.
目的:检测I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syndecan-2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I型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同步检测65例I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syndecan-2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取同期6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做对照。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处理,等级资料进行秩和检验。结果:Syndecan-2及E-钙黏蛋白在I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及66%,均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100%)。同时,syndecan-2阳性表达与I型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但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呈正相关。相反,E-钙黏蛋白阳性表达与I型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呈负相关。结论: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syndecan-2和E-钙黏蛋白在I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表达减少,syndecan-2高表达、E-钙黏蛋白低表达提示I型子宫内膜样腺癌分期晚、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14例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ncapsulated papillary carcinoma,EP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4例乳腺EP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诊断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4例患者中,年龄39~87岁,平均年龄65岁,女性13例,男性1例.肿瘤大体呈囊实性,肿瘤最大直径为2.0~7.5cm.镜检显示肿瘤由纤维囊壁包裹,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清楚,囊内肿瘤细胞呈乳头状结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囊内乳头状成分肌上皮完全缺失,11例肿瘤周围肌上皮完全缺失,3例肿瘤周围肌上皮呈不连续表达,ER和PR弥漫强阳性,Her-2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1%~20%.13例经肿瘤完全切除确诊,1例经粗针穿刺(core needle biopsy,CNB)确诊,所有病例术后无复发.结论:乳腺EPC是一种预后良好的惰性浸润性癌,主要发生于老年妇女,病理诊断依赖于肿瘤大体切除标本,处理方式与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相同.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间变性大细胞性T细胞性淋巴瘤EB病毒表达情况及其与CD56阳性表达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15例ALTCL中Ki-1及CD56的表达,并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其EBERs。结果:15例ALTCL中Ki-1均阳性(100%),5例CD56阳性(33.3%),9例EBERS阳性。其中,3例ALTCL中EBERS和CD56共同阳性。结论:ALTCL的发生同EB病毒感染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7.
LMP1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体外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构建EB病毒潜伏膜蛋白Ⅰ(LMP1)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并检测其在体外的表达.方法 采用DNA重组技术,将LMP1基因克隆到带绿色荧光蛋白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质粒pCDF中,筛选阳性克隆,经限制性酶切、PCR扩增和DNA测序鉴定重组载体.以脂质体介导法将慢病毒包装系统的包装质粒pFIV-34N、包膜质粒pVSV-G和带目的 基因的质粒pCDF-LMP1共同转染到包装细胞293FT细胞内包装病毒,荧光显微镜观察包装细胞报告基因的表达情况,收集病毒上清,浓缩鉴定,测定重组病毒的滴度.将重组慢病毒转染小鼠B淋巴瘤细胞系A20,RT-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LMP1的表达.结果 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质粒经限制性酶切和DNA测序分析证实LMP1基因准确克隆入pCDF的多克隆位点,LMP1序列与GenBank中的数据完全一致.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293FT细胞的细胞浆与细胞膜有大量的绿色荧光,重组慢病毒浓缩后滴度为107Tu/ml,慢病毒转染A20细胞的效率>90%.RT-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A20细胞内有LMP1的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LMP1基因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慢病毒可高效转染A20细胞,为后期研究EBV致瘤基因LMP1在淋巴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8.
患者,男,26岁。右上腹疼痛反复发作2年,加重4d,伴畏寒、发热。于1999年4月13日入院。B超显示:肝右叶肝内胆管结石。CT示:肝体积不大,边缘光滑,肝内外胆管无扩张,于肝右后叶下段肝内可见大小约为 9 mm x 4 mm不规则高密度影,近肝表面内侧亦可见大小约为 12 mm × 4 mm条状高密度影, CT值为134 Hu,境界清,邻近胆管无扩张,肝质密度亦无改变诊断为肝内胆管结石或钙化。行肝右叶部分切除,术后送检。 病理检查:大体肝组织一块, 5 cm× 3.5 cm×1 cm,切面见两个约米粒大结节,质…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DGF)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状态,并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2例子宫内膜癌、2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HDGF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HDGF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分别为13.0%(3/20)、22.7%(5/22)、37.8(31/82),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447,P〈0.001)。HDGF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的FIGO分期正相关(P〈0.001),与患者生存时间负相关(P=0.017)。结论HDGF蛋白的阳性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预后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miR-145通过靶向调节目的基因对结直肠癌(CRCs)上皮间叶转化(EMT)的影响。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进展CRC肿瘤患者组织样本,验证miRNA差异表达;利用划痕实验检测多株CRC细胞株过表达miR-145后细胞的转移能力;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miR-145后细胞EMT相关分子标志表达变化;结合生物信息学、Luciferase报告系统以及Western blot预测并验证miR-145的靶基因。结果:miR-145在高转移预后差的CRC肿瘤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且过表达miR-145后CRC细胞株转移能力明显降低,间叶细胞多种分子标志显著下调,而上皮细胞多种分子标志显著上调,其转移能力明显降低。生物信息学预测microRNA靶基因以及实验证实miR-145可以直接靶向调节TGFBR2蛋白表达,是TFG-β信号通路的主要受体及信号分子。结论:miR-145直接靶向调节TGFBR2影响TFG-β通路,抑制EMT过程,进而抑制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过表达miR-145能够抑制CRC细胞的转移。miR-145是临床诊断CRC的新靶标,对CRC的防治及预后分析具有潜在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