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7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89篇
内科学   6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63篇
综合类   223篇
预防医学   4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54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侯康  江山红  李云涛 《四川医学》2011,32(9):1393-1395
目的比较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和持续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临床选取2007年2月~2010年2月我院普外二科收治的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的患者134例患者,共165侧疝,分为两组,一组使用经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一组使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手术时间、手术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结果两者麻醉效果同样肯定,但局部神经阻滞麻醉操作时间较短,手术时间短,手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及尿潴留发生率较低。结论综合比较显示,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中局部神经阻滞麻醉方法优于持续硬膜外麻醉,建议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葡萄柚漱口液对不同阶段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作用效果,并与西吡氯铵漱口液相比较。方法体外形成3、24、48 h变异链球菌生物膜模型,各组漱口液作用1 min后,(葡萄柚漱口液为实验组,设PBS液和西吡氯铵漱口液作为空白和阳性对照组),荧光染料染色生物膜中的死菌和活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并比较漱口液处理前后活菌百分比的变化。结果葡萄柚漱口液与空白组相较,各时段生物膜经处理后,3 h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外层和中间层的活菌百分比,以及24、48 h生物膜外层的活菌百分比均有明显降低,两者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阳性组相比较,二者间各层活菌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葡萄柚漱口液对各时段生物膜的外层细菌有杀伤作用,但仅能影响早期(3 h)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深层细菌生存,与西吡氯铵漱口液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作用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03.
背景:瞬时感受器电位M7是肥大细胞上重要的钙离子通道,但其在肥大细胞存活及凋亡过程中的作用仍未明确。目的:观察瞬时感受器电位M7通道对大鼠RBL-2H3细胞存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RBL-2H3细胞,①分别以50,100,200μmol/L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阻断剂2-APB进行干预,并以0.1%DMSO干预的细胞及正常培养的细胞作对照。②以瞬时感受器电位M7-siRNA反转录病毒载体转染RBL-2H3细胞,并设立空载体组和正常对照组。结果与结论:经过100,200μmol/L的2-APB作用72h后,RBL-2H3细胞数减少,吸光度值降低(P<0.05),细胞凋亡增多,早期凋亡率和总凋亡率增加(P<0.05);RBL-2H3细胞转染si-瞬时感受器电位M772h后,吸光度值降低(P<0.05),细胞凋亡增多,早期凋亡率和总凋亡率增加(P<0.05)。说明瞬时感受器电位M7通道参与了RBL-2H3细胞存活和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了解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肝素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正常组各12只,前3组建立COPD大鼠模型,经反复低氧处理形成肺动脉高压,实验组使用复方血栓通胶囊干预,肝素对照组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空白对照组仅建立模型,不给予药物干预,正常组为正常饲养大鼠,对比4组大鼠肺动脉压力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大鼠肺动脉压力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而低于空白对照组(P=0.026),但稍高于肝素对照组(P=0.039).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可降低COPD模型大鼠因低氧而升高的肺动脉压力.  相似文献   
105.
目的:了解不同致龋力的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593号高致龋力临床株和18号低致龋力临床株)在生物膜状态不同时间段合成胞外多糖的能力差异.方法:①在聚苯乙烯塑料片上分别形成3、12、20 h变异链球菌生物膜标本,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伴刀豆球蛋白A对其中的胞外多糖进行染色,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②采用静置法培养形成粘...  相似文献   
106.
目的了解变异链球菌(简称变链菌)593号高致龋力临床分离株在生物膜状态不同时期与标准株ATCC25175(均为血清型c)合成胞外多糖的能力差异。方法在聚苯乙烯塑料片上分别形成3、12、20 h变链菌生物膜标本,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伴刀豆球蛋白A对合成的胞外多糖进行染色,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LSM)观察。采用静置法培养形成黏附生长的细菌,蒽酮法测定3~24 h其合成胞外多糖的量。结果胞外多糖与染料结合后发出绿色荧光,各时间段593号临床株绿色荧光的分布较ATCC 25175标准株更致密和广泛。3~20 h 593号临床株合成水溶性葡聚糖能力强于标准株(P<0.05);3~16 h 593号临床株合成水不溶性葡聚糖能力强于标准株(P<0.05);其他时间两者合成胞外多糖的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生物膜形成过程中两菌株合成胞外多糖的模式相同,均随时间延长而合成量增加,但在生物膜形成早期(3~16 h)高致龋力临床株表现出不同于标准株的胞外多糖合成模式,其更强的合成胞外多糖能力可能是其具高致龋力的原因之一,提示研究致龋机制时使用临床株作为研究样本较标准株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07.
<正>起伏的海浪将夕阳的余晖剪碎,一块块暖橘色的光斑在海上时隐时现。远远望去,海天好像无数块细碎的宝石,在蓝色的绸缎上闪着耀眼的光。李学周站在和平方舟医院船的后甲板,陶醉地欣赏着眼前的一切。这是他在这条"大白船"上度过的第10个年头。他清楚地记得,2008年他去接船时,这个"大块头"给他的震撼——不是"船"吗?怎么比我待过的"舰"还要大?那时的李学周只知道,眼前的这条"大白船",是我国自主研制专门用  相似文献   
108.
纤维肌痛发病率仅次于腰痛和骨关节炎,是第三常见的肌肉骨骼相关疾患.运动干预是纤维肌痛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患者如何更好地进行自我运动是提高纤维肌痛康复效果的关键因素.我们成立多学科专家和患者共同参与的纤维肌痛运动干预患者实践指南工作组,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原则和程序,筛选纤维肌痛患者关注的运动干预相关问题,提出纤维肌痛运动干预患者实践11条意见.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黄芪对膀胱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2019年 8月至 2020年 2月,从美国模式培养物研究所( ATCC)购入膀胱癌 T24细胞,体外培养并分为对照( NC)组、黄芪组、 miR-133a模拟物( mimic)阴性对照( miR-NC)组、 miR-133a mimic(miR-133a)组、 miR-133a抑制剂( inhibitor)阴性对照( anti-miR-NC)组、 miR-133a inhibitor(anti-miR-133a)组、芪+anti-miR-NC组、黄芪 +anti-miR-133a组、黄芪 +anti-miR-133a+AG490组。蛋白质印迹法( western blotting)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黄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9)磷酸化 Janus激酶 1(p-JAK1)、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 6(p-STAT6)蛋白表达; 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实时荧光、定量 PCR(RT-qPCR)检测 miR-133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黄芪组 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细胞迁移[(81.42±8.05)比( 175.43±16.02)]和侵袭[(71.23±8.01)比( 142.55±14.03)]数量降低, miR-133a表达水平[( 2.36±0.21)比( 1.00±0.11)]升高, p-JAK1[( 0.12±0.01)比( 0.55±0.04)]、 p-STAT6[( 0.08±0.01)比( 0.38±  相似文献   
110.
皮肤炎伴恶性肿瘤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 1974~ 1999年期间我院收治的 6 5例皮肌炎伴恶性肿瘤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 ,旨在提高对皮肌炎伴恶性肿瘤的认识。一般资料 :1974~ 1999年我院共收治皮肌炎患者 380例 ,均符合Bohan和Peter皮肌炎诊断标准 ;其中男 133例 ,女2 47例。 <40岁者 172例 ,伴发恶性肿瘤 10例 (男 3例 ,女 7例 ) ,发生率为 5 8% (10 /172 ) ;≥ 40岁者 2 0 8例 ,伴发恶性肿瘤 5 5例 (男 31例 ,女 2 4例 ) ,发生率为 2 6 4% ;两者合计 6 5例 ,占总例数 380例的 17 1%。肿瘤类型 :鼻咽癌 38例 ,肺癌 13例 ,卵巢癌 3例 ,肝癌 3例 ,颈淋巴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