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
借助Micro—CT评价单纯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ovine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BMP)异位诱导成骨的长期三维影像学及骨质变化。(20±2)g昆明小鼠21只,麻醉后于双侧股部肌肉中植入bBMP各2mg,分别于1、2、4、6、8、10、12周各处死3只,切取诱导分化组织,5%戊二醛固定,行Micro—CT扫描和三维重建,运用ABA专用骨骼分析软件测定组织矿含量(tissue mineral content,TMC),组织骨密度(tissue mineral density,TUB),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BVF),结构模型指数(structure model index,SMI),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Tb.N)及皮质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等参数,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bBMP从植入2周开始逐渐形成一椭圆形骨组织块,2~4周,异位生成骨呈疏松的新生骨,4周时组织矿含量达第一个峰值,骨小梁数量最多;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6-12周),异位诱导生成的椭圆形骨组织内部骨小梁逐渐吸收,数量减少,12周时骨小梁数量最少;而外层骨组织逐渐塑形成为皮质骨,12周时骨矿含量值、骨小梁厚度、组织骨密度和皮质骨骨密度均达最大值。说明bBMP具有强大的异位骨诱导能力,血供不足时,骨质降解吸收;血供充足时,骨质逐渐成熟改建。  相似文献   
12.
创伤性隔肌破裂应早期明显诊断,尽早处理合并伤,修补膈肌裂口,还纳疝内容物,才能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舰船员慢性荨麻疹发病与马拉色菌的关系。方法对126例舰船员慢性荨麻疹患者及45例健康者进行真菌学比较研究。将马拉色菌阳性的8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A、B两组,A组单用抗组胺药,B组用抗组胺药联合2%酮康唑洗剂治疗。结果舰船员慢性荨麻疹患者皮肤马拉色菌带菌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治疗观察组于治疗结束时,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6~8周后,B组疗效高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B组真菌学检查马拉色菌转阴率高于A组(P<0.01)。结论舰船员慢性荨麻疹与皮肤马拉色菌有一定相关性,联合抗真菌治疗能提高其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与关节镜下单纯采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 比较,探讨带跟骨异体跟腱重建 ACL 促进腱-骨愈合的作用。方法 选择 2008 年1月至 2009 年 12 月收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 41 例 ACL 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 21 例采用带跟骨异体跟腱重建 ACL (试验组), 20 例采用单纯同种异体肌腱重建 ACL (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损伤原因、病程及术前功能评分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均采用单束单隧道技术重建 ACL。结果 术后 2周两组所有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两组患者均获随访,试验组随访时间 24~28 个月,平均 26 个月;对照组 24~30 个月,平均 28 个月。术后2年,试验组 Lachman 试验阴性率 71.4% (15 例),前抽屉试验阴性率 76.2% (16 例);对照组2个试验的阴性率分别为 70.0% (14 例) 和 75.0% (15 例)。术后2年,试验组 Lysholm 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 (IKDC) 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CT 检查示,术后 2年两组骨隧道直径均较术后1个月有不同程度增加,但试验组 (4/21,19.0%) 的骨隧道扩大率明显小于对照组 (8/20,40.0%) (P<0.05)。膝关节松弛度检测显示:试验组关节前向松弛度为 (1.82±0.90) mm,明显小于对照组的 (2.29±0.77) mm。结论 与采用单纯同种异体肌腱重建 ACL 相比,采用带跟骨异体跟腱重建 ACL 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骨隧道扩大率,促进腱-骨愈合,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体外甲状旁腺素相关肽(PTHrP)诱导小鼠的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作用及其小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PTHrP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培养破骨细胞和小鼠颅盖骨培养体系,检测辛伐他汀作用8d后破骨细胞骨吸收陷窝和培养上清钙的变化;检测小鼠颅盖骨培养上清碱性磷酸酶和钙含量,组织学观察小鼠颅盖骨形态学变化。[结果]辛伐他汀体外可明显抑制PTHrP诱导小鼠的破骨细胞骨吸收陷窝的形成及培养上清钙的释放,辛伐他汀体外可增强小鼠颅盖骨培养上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组织学观察到辛伐他汀使小鼠颅盖骨矿化增强。[结论]辛伐他汀体外不仅可促进小鼠颅盖骨的成骨活性,并且可明显抑制PTHrP诱导小鼠的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对骨吸收性疾病有着重要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胶原/羟基磷灰石骨软骨一体化支架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体外条件下胶原/羟基磷灰石一体化复合材料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评价,探讨其作为骨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方法]以胶原和羟基磷灰石为原料,研制出由胶原逐层过渡到羟基磷灰石为主的一体化支架材料,其软骨层主要成分为胶原,骨层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材料内部结构及孔径大小,液体位移法测定材料的孔隙率。将材料与兔骨髓基质细胞复合培养,MTT法测定细胞的生长曲线,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粘附情况。[结果]胶原/羟基磷灰石一体化复合支架具有疏松多孔结构,其中软骨层孔径大小(90±15)μm,骨层孔径大小(120±20)μm,孔隙率(75±5.0)%。细胞在材料上生长良好。[结论]胶原/羟基磷灰石一体化复合材料具有适宜的孔隙结构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用作骨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7.
毕龙  胡蕴玉  徐修礼  李丹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7):2429-2431,T003
目的 探索抗感染组织工程化骨一期修复感染性骨折、骨缺损的新途径。方法 昆明小鼠84只,雄性,体重24—27g。其中30只于右侧股部肌袋植入利福平组织工程化骨做药物释放特性观察。54只以随机数字法分为A,B,C3组,每组18只。将植骨材料植入小鼠右侧股部肌袋中。A组植入利福平组织工程化骨,B组植入单纯组织工程化骨,C组植入牛松质骨,做成骨活性观察。结果 ①此种材料21d内骨粒周围软组织的利福平浓度(1.8mg/L)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0.008—0.06mg/L),而小鼠血药浓度很低。②此种材料的成骨活性与单纯组织工程化骨无明显差别(P&;gt;0.05),均较单纯牛松质骨载体的成骨活性好(P&;lt;0.01)。碱性磷酸酶(μmol/s&;#183;kg)测定显示:7d A组43&;#177;12,B组48&;#177;10,C组22&;#177;5,F=7.56,P&;lt;0.01;14d A组65.3&;#177;3.2,B组63.0&;#177;2.8,C组18.2&;#177;2.7,F=34.86,P&;lt;0.01;28d A组122&;#177;20,B组133&;#177;12,C组27&;#177;7,F=53.86,P&;lt;0.01。结论 一定剂量的利福平组织工程化骨有较好的成骨活性和极好的抗感染能力。且能保持很低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体外甲状旁腺素相关肽(PTHrP)诱导小鼠的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作用及其小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PTHrP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培养破骨细胞和小鼠颅盖骨培养体系,检测辛伐他汀作用8d后破细胞骨数目和培养上清钙的变化;检测小鼠颅盖骨培养上清碱性磷酸酶和钙含量,组织学观察小鼠颅盖骨形态学变化。结果:辛伐他汀体外可明显抑制PTHrP诱导小鼠的破骨细胞骨吸收陷窝的形成及培养上清钙的释放,辛伐他汀体外可增强小鼠颅盖骨培养上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组织学观察到辛伐他汀使小鼠颅盖骨矿化增强。结论:辛伐他汀体外不仅可促进小鼠颅盖骨的成骨活性,并且可明显抑制PTHrP诱导小鼠的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对骨吸收性疾病有着重要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显微CT多阈值分析对骨折愈合过程中不同类型骨组织表达的可靠性,为采用显微CT影像学方法有效评价骨折愈合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制备大鼠股骨中段闭合性骨折模型,5 w后采用显微CT对骨折部位进行扫描,分别于225~700(代表全骨组织),225~330(代表钙化软骨和骨痂)和331~700(代表成熟骨组织)3个阈值范围内,测量和分析骨折标本的骨体积(bonevolume,BV)、组织体积(tissue volume,TV)和骨体积分数(BV/TV)。然后,对标本进行四点弯曲生物力学测试,分别测量和计算标本的刚度(stiffness,S)和弹性模量(elastic modulus,E)。最后,制作上述标本的不脱钙组织切片,分别行苏木精-伊红(H&E)和Von Kossa(VK)染色,并采用Osteomea-sure软件对切片的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tissue volume,BV/TV)进行测量和分析。上述实验均以正常大鼠股骨作为对照。结果显微CT重建:实验组骨折已完全连接,髓腔再通。显微CT测量结果示:在225~700阈值内,实验组BV值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其BV/TV也略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4);在225~330阈值内,实验组BV和BV/TV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331~700阈值内,实验组BV和BV/TV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生物力学测量示:实验组S和E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H&E染色示:实验组骨折已完全被新生组织桥接修复,但修复组织多为软骨样或编织骨组织。VK染色示:实验组骨折部位填充组织钙盐含量较低,部分组织VK染色阴性。采用Osteomeasure软件对VK染色阳性区域进行测量和统计学分析示:实验组BV/TV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①采用显微CT单阈值分析会将部分不成熟的骨组织成分当做正常骨组织进行评价,造成对骨修复效果和骨强度误判。②通过显微CT多阈值分析可以明确表示不同的骨质成分,相关结果与组织学和生物力学检测存在较好的依从性。③采用显微CT多阈值分析技术能够有效评价骨折愈合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H2O2处理时间对牛松质骨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健康24月龄秦川牛10头,雌雄不限,体重150~170 kg.取牛肱骨头松质骨,切割成5 mm×5 mm×5 mm大小骨粒,分别以8.8 mol/L H2O2浸泡0、12、24、36、48、60、72 h后,行灰化组分测定、扫描电镜观察、X射线能谱分析及显微CT观察,研究牛松质骨粒的组分、结构、骨质及骨量变化.结果 随H2O2:处理时间延长,骨粒有机物含量逐渐减少,0~24 h和60~72 h有机物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60 h无明显变化(P>0.05).骨粒中钙、磷元素含量逐渐减少,60h后几乎检测不到(P<0.05).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呈下降趋势,且60 h后下降明显(P<0.05);骨小梁逐渐变细,骨小梁分离度增加.结论 H2O2能有效去除异种骨粒中有机物抗原成分,但处理时间超过60 h会严重破坏骨粒组分和结构,故合理掌握处理时间对消除异种骨移植替代物抗原性并维持其生物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