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对Wistar大鼠滴注LPS造成DIC后,肺细胞膜表面水通道蛋白5(AQP5)的表达变化与肺水肿的关系。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滴注生理盐水组);实验组(滴注LPS后4h、6h、8h、10h组)。各组取血检测PLT计数、PT、APTT、FIB含量、DD水平;取各组大鼠左肺测量其肺湿/干重比值;取各组肺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肺组织中微血栓形成情况及组织病理损伤(结合血液学指标与组织病理损伤判断DIC病程);提取大鼠肺组织细胞总RNA,RT-PCR方法检AQP5mRNA水平的表达。采用SNK—q及直线相关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实验组PLT计数、PT、APTT、FIB含量、DD水平与对照组相比P〈0.01;滴注LPS后6h在肺组织中可见微血栓,滴注LPS后8h、10h肺组织结构紊乱,肺泡中有大量渗出液;滴注LPS后4hAQP5的mRNA表达下调,与对照组相tLP〈0.01;滴注LPS后4h~10h肺湿/干重比值增加。经直线相关分析肺湿/干重比值与AQP5的mRNA呈负直线相关,P〈O.01。结论DIc时肺水肿的程度与肺细胞表面AOP5的表达相关.有望通过调节肺细胞表面AOP5的表达干预DIG时肺水肿的形成或消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黑龙江省体检人群血流变指标与血压、血脂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2年5月在哈医大一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进行血流变、血压与血脂等指标检测。结果与血压正常者比较,高血压患者的全血黏度1.0s-1、5.0s-1、30.0s-1、200.0s-1。均有不同程度增高,P〈0.01。与TGiF常者相比,TG增高者血浆黏度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HOL正常者相比,CHOL增高者血浆黏度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流变指标的检测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与血压、血脂具有同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东菱克栓酶治疗脑梗塞对血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对脑梗塞患者应用东菱克栓酶治疗前后 ,观察血流变的变化 ,进一步分析血流变对诊断治疗预防脑梗塞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38例脑梗塞患者 (男20例 ,女18例 )在发病72h之内给予东菱克栓酶 (DF -521)治疗 ,检测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标。正常对照组是相似年龄的38人 (男21例 ,女17例 )。结果脑梗塞组治疗前血流变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后血流变各项指标均显著性降低 (P<0.05) ,其中纤维蛋白原下降幅度较大 (P<0.001)。结论东菱克栓酶主要作用是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 ,改善微循环 ,促进血栓溶解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中肿瘤微血管密度(MVD) 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以及二者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选择32 例原发性肝癌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Ⅷ因子的蛋白表达,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 法测定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I) 。结果 原发性肝癌中肿瘤微血管密度(MVD) 为3096 ±1232 ;肝癌组织的凋亡指数1169 ±424 ,且二者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肿瘤微血管密度在原发性肝癌的生长和转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亚砷酸抗裸鼠人肝癌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亚砷酸体内对人肝癌细胞的作用、毒副作用及机制。方法:人肝癌细胞BEL-7402体外培养,取指数生长期细胞裸鼠皮下接种,成瘤后腹腔分别连续注射不同浓度亚砷酸、5—Fu及生理盐水,观察不同浓度亚砷酸治疗组及对照组瘤块大小、抑癌率和裸鼠一般状态的变化,光镜下观察肝肾结构的改变,并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亚砷酸可明显抑制瘤块增长,2.5mg/Lg亚砷酸10天的抑瘤率为53.42%,5mg/kg亚砷酸5天、10天的抑瘤率分别为79.28%、96.58%,而且无明显肝肾损害,对造血系统无影响。结论:亚砷酸可抑制体内肝癌结节生长,而且对肝、肾及造血系统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CyclinD1基因在36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CyclinD1在子宫内膜癌过表达阳性率为4167%(15/36),其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细胞分级、转移及患者预后有关(P<005)。结果提示,测定子宫内膜癌CyclinD1蛋白有助于确定患者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判断肿瘤转移及估计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D-二聚体检测在DIC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D-二聚体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DIC患者60例(DIC组)、正常人40例(正常对照组)及60例非DIC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结果 DIC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非DIC患者组(P<0.01).动态监测10例DIC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随有效治疗后病情好转而逐渐降低.结论 血浆D-二聚体是DIC的敏感指标,监测该指标有助于DIC的早期诊断及疗效的观察. 相似文献
18.
19.
原发性肝癌中Bax及c-myc蛋白表达与凋亡指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Bcl- 2、Bax及c -myc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探讨肝细胞癌中二者表达与凋亡指数的关系。方法 对 2 2例人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分别进行Bax及c -myc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和TUNEL技术标记 ,计数阳性细胞数。结果 在肝细胞癌中Bax蛋白呈低表达 ,表达率为 45 45 % ,与癌旁组织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1) ;c -myc在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均呈高表达 ,表达率分别为 81 82 %和 72 73% ,但二者无差异 (P >0 0 5 ) ;肝癌组织中凋亡指数为 9 5 5 % ,低于癌旁组织15 6 8% ,二者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肝细胞癌的发生与细胞凋亡受到抑制有关 ,Bax起到更关键的作用 ;Bcl- 2 /Bax异二聚体能更准确地反映凋亡发生的程度 ;凋亡指数有可能成为判定细胞癌变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 Rb、Cyclin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42例子宫内膜癌中Rb、CyclinD1的表达。结果42例子宫内膜癌中19例Rb表达阳性,占45.2%,Rb与子宫内膜癌的细胞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有关(P<0.05);17例子宫内膜癌CyclinD1表达阳性,占40.5%,CyclinD1与子宫内膜癌的细胞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Rb、CyclinD1)协同表达15例,均为晚期或低分化癌。结论Rb、CyclinD1作为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其协同作用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发展,且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