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39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转入大鼠海马原代培养的神经干细胞(NSCs)中,获得NSCs-BDNF基因工程干细胞并移植治疗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方法 分离培养新生大鼠海马区NSCs,检测其增殖、分化等特性;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BDNF,转染NSCs,获得NSCs-BDNF基因工程干细胞,检测其BDNF的表达和活性;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将NSCs-BDNF移植入模型缺血侧海马,进行组织学和行为学检测.结果 NSCs-BDNF移植后可以观察到动物行为学的改善,术后4周Longa评分1.343±0.293,脑切片可以观察到海马齿状回神经元数目的增加,术后4周存活率87.5%±6.6%,较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s-BDNF移植对实验性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对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和治疗脑梗死的药理学作用。方法:将48例临床和影像学确诊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服用氯吡格雷(75mg/d),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100mg/d)。治疗前和用药2个月后分别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肱动脉血流介导性扩张,同时测定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PGI2)和vonWillebrand因子(vWF)水平。结果:用药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用药后ET和vWF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NO和PGI2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ET和vWF水平下降、PGI2水平增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与阿司匹林100mg/d相比,氯吡格雷75mg/d能更有效地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预防脑梗死。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40岁,半职业画家.亚裔,出生并生活于美国.30岁结婚,此次为旅游来中国.患者情绪低落,睡眠浅,多梦,入睡困难,梦魇,早醒,焦虑恐惧,车祸经过闪回,回避车祸相关场景,不敢与人谈起车祸经过,病程2周(2周前车祸导致脊柱外伤).  相似文献   
5.
<正>临床常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作为华法林抗凝监测指标,不同治疗目的有不同目标INR值。当脑栓塞后二级预防需将INR控制在2.0~3.0时,国人的华法林维持剂量约在3.0 mg[1]。现遇到1例需要高剂量及对不同厂家生产的华法林敏感性有差异的患者,报道如下。1病例男,60岁,因"突发口齿不清伴左侧肢体无力1 d"于2012年1月17日入院。1 d前在行走时突觉说话不清楚,  相似文献   
6.
内囊预警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内囊预警综合征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病率低,但易进展为急性脑梗死。本文就内囊预警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和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和预后等研究及目前进展予以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重视,及早诊治,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0岁。主因"发作性左上肢麻木无力伴口齿不清6 d"于2016年5月3日急诊入上海长海医院。患者6 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左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发作性麻木无力、持物不稳,每次持续约30~60 min,可自行缓解,每日发作数次,未重视。入院前1日患者发生口齿不清伴吞咽困难1次,约10 min后完全缓解,于外院就诊并行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未见明显异常,为进一步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脑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lesion,WML)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0例经头颅MRI检查为WML且伴MCI的老年患者为WML组,选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 为对照组。根据病变部位将WML患者分为脑室旁组(n =64)、脑室下组(n =56)、皮层下组(n =46)和 深部组(n =34)。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简易智能量表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价所有受试者的认知功能。 结果 WM L组和对照组的MMSE评分分别为23.04±1.42分和28.23±1.57分,MoCA总分分别为 19.91±1.55分和25.94±2.3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5和0.001)。在MoCA量表8个维度 评分中,WML深部组的视空间/执行评分最低,皮层下组的命名及抽象思维评分最低,脑室旁组的计 算和延迟回忆评分最低,脑室下组的注意力评分最低。皮层下组8个维度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认知领域受累范围最广泛。 结论 不同部位WML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及认知域的影响不同,皮层下组认知损害范围最广。  相似文献   
9.
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长度大于200碱基的非编码RNA,为 竞争内源性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的关键组成分子,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近期 研究表明,lncRNA及其介导的ceRNA与卒中的发病、炎症反应及血管生成密切相关,为卒中的诊治提 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对lncRNA及其介导的ceRNA与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脑白质损伤(WML)老年女性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寻找WML老年女性患痴呆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方法 纳入2020年1-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上海市杨浦区控江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149例WML老年女性患者和48例无WML的老年女性患者.根据WML严重程度将所有入组患者分为无W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