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4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9篇 |
临床医学 | 24篇 |
内科学 | 13篇 |
神经病学 | 8篇 |
特种医学 | 26篇 |
外科学 | 6篇 |
综合类 | 61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15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3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研究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钠紊乱的发生率及其与颅内血肿发生部位的关系,以及血钠异常与患者死亡率的关系。 方法 该研究为一项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2017年5月六安市中医院收治的452例经病史及头颅CT证实为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符合本研究的入组标准。入院后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同时应用颅脑CT及GCS评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定位患者的颅内血肿发生部位,并以患者入院即刻的血钠水平、住院期间每日血钠浓度、意识障碍的程度及死亡率为研究变量。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钠异常发生率与颅脑损伤不同部位及死亡率进行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中血钠异常的发生率为45.1%(204/452),其中高钠血症128例,低钠血症76例。50%的患者入院即刻即有血钠异常。50%的低钠血症患者在系列检查过程中,血钠浓度低于125 mmol/L;不同受伤部位血钠异常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及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患者发生血钠紊乱的几率较高;血钠异常组患者死亡率高于正常组(P<0.05)。 结论 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血钠异常的比例较高,其损伤部位与血钠异常发生率有相关性,其中罹患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及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患者发生血钠紊乱的几率较高;发生血钠异常的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82.
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14天为1个疗程。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和28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ational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观察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G)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14天和28天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14天PT、APTT和F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并分析低剂量64层螺旋CT诊断技术在颌面部外伤骨折中的应用和效果,为临床相关病例的诊治提供依据和相关参考。方法随机选取于2013年3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颌面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计61例。所有患者入院诊断时均采用低剂量64层螺旋CT扫描以及图像重建处理技术,完成CT扫描以及图像重建后,与X线拍摄平片进行对比,验证、确定伤情。结果低剂量64层螺旋CT在颌面部外伤61例诊断中,发现眼眶骨折13例、颧骨19例、上颌骨24例、下颌骨35例、鼻骨9例和筛骨3例。CT与X线平片诊断基本相符,但X线平片未能检出上颌骨与鼻骨的复合骨折。两者诊断眼眶、上颌骨、下颌骨、鼻骨复合骨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低剂量64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诊断患者骨折伤势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良好的效果,为病情的诊断和处理提供有理的依据,同时也为临床医师在后续治疗、设计手术方案、患者恢复方案等过程提供重要信息及参考,值得临床借鉴和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降阶梯治疗联合抗病毒治疗对早期重症乙型肝炎的阻断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该科治疗的早期重症肝炎患者49例,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5)。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糖皮质激素降阶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凝血酶原等指标的改善以及临床症状、病死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病死率分别为16.7%和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消化道改善,黄疸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而消化道出血、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存活患者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 HBV DNA、转阴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降阶梯联合抗病毒治疗早期重症肝炎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可阻断重型肝炎发展,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颅内不同生长部位的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方法:对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6例颅内不同生长部位的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发生于额叶4例,左侧桥小脑角区1例,延髓2例,小脑半球9例;其中12例呈大囊小结节,4例呈实质型;额叶病灶呈大囊小结节型,可见流空血管影,实性成分呈等T1、等T2信号,明显强化;桥小脑角区肿瘤呈不规则的囊状,内有扭曲血管影及不规则的实性成分,呈不规则较明显强化;延髓肿瘤,呈类椭圆形的大囊小结节,内有分隔,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小脑半球肿瘤呈大囊小结节或实质型,实性部分呈等T1、等T2信号,均见流空血管影,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结论:颅内不同生长部位的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均有一定特点,而肿瘤实性成分中的流空血管影是该病较具特征性的MRI征象。 相似文献
86.
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盆骨折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具有完整X线骨盆照片及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资料的20例骨盆骨折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并进行对比两种影像检查方法.结果 本组20例患者中,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均能清晰地显示骨盆骨折的部位、程度及骨盆环破坏情况,而传统X线照片诊断正确者8例.螺旋CT扫描还诊断合并腹部闭合伤5例.结论 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较X线平片具有显著优势,能直观、全面、精确地显示骨盆的立体形态和各部位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对骨盆骨折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CT和MR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本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资料齐全的颅内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CT和MR表现。结果临床主要症状为头痛、恶心、偏瘫、肢体麻痹、视觉障碍等。肿瘤常常位于脑表面或近中线部位,CT扫描大多表现为等或稍高均匀密度肿块,T1WI呈略低或等信号,T2WI为低、等或略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为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多呈“类圆形”或“团块状”。所有病灶都有占住效应,水肿程度不一。结论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影像表现多样,但具有一定特征,CT、MR扫描有助于该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8.
64层螺旋CT骨性泪道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获取骨性泪道各项CT测量数值,并分析年龄、性别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 对88例被检者进行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测量分析骨性泪道各项数据.结果 骨性泪道上口前后径为(5.4±1.2)mm、左右径为(4.6±0.9)mm;中点前后径为(4.8±1.0)mm、左右径为(4.1±1.0)mm;下口前后径为(6.7±1.4)mum、左右径为(4.8±1.0)mm,长度为(13.5±2.9)mm;与鼻底平面交角为(69.6±7.2)°.分性别比较,男性骨性泪道较女性略长;分年龄比较,老年组骨性泪道上口及中点前后径较青年组及中年组大.结论 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后处理技术是准确测量骨性泪道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9.
彩色多普勒对脂肪肝的临床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color Doppler)对脂肪肝(fatty liver)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2月~2010年3月对8 665例个人和团体进行健康体检,通过彩色多普勒确诊为脂肪肝的1 4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进行健康体检的8 665例中,1 496例经彩色多普勒根据声像图表现诊断为脂肪肝,且与CT及病理结果比较,两者诊断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对脂肪肝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是很重要的影像学方法,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MS)合并房颤(AF)的疗效。方法:检索1996-2007年国内外关于PBMV治疗MS合并AF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文献共10篇,合计病例4207例(AF组1937例,NSR组2270例)。经Meta分析,NSR组术后具有良好的即刻效果,手术操作成功率优于AF组,术后二尖瓣口面积、左房压力、左房前后径的改善明显优于AF组(P〈0.01),但两组在术后并发症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BMV治疗MS时,窦性心律患者比AF患者能获得更好的术后即刻效果,但两者长期随访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