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4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9篇 |
临床医学 | 24篇 |
内科学 | 13篇 |
神经病学 | 8篇 |
特种医学 | 26篇 |
外科学 | 6篇 |
综合类 | 61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15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3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介绍了科技查新和信息分析的概念与关系,阐述了生物医药卫生科技查新中涉及到的信息分析研究,对科技查新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实用价值,以及培养查新人员的信息分析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2.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肝脏黏膜相关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的认识,探讨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午后间歇性低热、盗汗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肝脏MAL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诊治经验。结果原发性肝脏MALT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易误诊为原发性肝癌。本例患者在排除肝内结核和原发性肝癌的基础上,行经皮CT引导下穿刺活检。标本的免疫组化检查示:Ki-67增殖活性15%~20%,CD20、CD79a、Bcl-2和PaX-5阳性,CD5、CD10、CD3、CD7、CD23、CD43、MUM1及cyclinD1阴性。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 (典型的淋巴上皮病变)可确诊原发性肝脏MALT。给予利妥昔单抗联合氟达拉滨方案化疗6个疗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随访至2010-04-21已存活12个月。回顾性分析文献中49例原发性肝脏MALT,患者中位发病年龄62(36~85)岁,男∶女为0.91∶1。影像学检查以孤立性病变较多见,氟-18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断层显像-CT(18F-FDGPET-CT)扫描有助于对肝脏MALT淋巴瘤进行分期。手术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推荐在行手术治疗后联合化疗或免疫治疗。结论原发性肝脏MALT罕见,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结果和免疫表型特征,淋巴细胞IgH基因重排和染色体易位检测等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是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胸部X线片、多排螺旋CT(MSCT)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例PLAM的临床和胸部X线片、MSCT表现,并复习文献进行分析。结果PLAM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4例),咳嗽、咳痰(2例),咯血(2例),反复出现的气胸(2例)和乳糜胸(1例)等。胸部X线片主要表现为弥漫性分布的网状阴影(2例)、蜂窝状透亮区(1例)、气胸(2例)和胸腔积液(1例)等;MSCT特征性表现:2例见双肺弥漫性分布、大小不一、薄壁、囊状透亮区,囊腔直径3-15mm。1例广泛性囊变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并胸膜增厚、粘连,确诊后3个月死亡。余症状缓解出院。结论PLAM是一种罕见的弥漫性肺间质病变,胸部X线片表现缺乏特征;MSCT特征性表现对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探讨不同管电流值对64排CT骨盆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获取较佳的低剂量扫描方案。方法随机选取50名志愿者进行64排CT骨盆扫描,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名,管电流设定值分别为250mA、150mA、100mA、50mA和30mA,其他扫描参数不变。扫描时分别测量辐射剂量值,并对原始图像及重组图像进行评分。统计分析不同的管电流值扫描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结果管电流为250mA、150mA和100mA的骨盆图像中,软组织的图像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50mA和30mA的图像质量评分低于与250mA的图(P〈0.05)。不同管电流值的骨组织显示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组实验得到骨盆64排CT低剂量扫描管电流的最低值是30mA,单纯将管电流由标准250mA降至低30mA时,患者所接受的平均辐射剂量由14.7mGy降至1.8mGy。结论不同管电流值对软组织图像显示质量的影响较骨组织明显,应根据要重点观察的组织来选择适当的扫描方案进行64排CT骨盆低剂量扫描。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比较3.0T与5.0T MR胆胰管造影(MRCP)图像质量。方法 前瞻性纳入18例胆管扩张患者(胆管扩张组)和7名健康志愿者(健康组),采用3.0T和5.0T MR仪行MRCP,比较二者显示胆管树细节能力、信噪比(SNR)及图像伪影。结果 胆管扩张组中,5.0T MRCP所示胆管树分支数目、分支总长度及最大分支长度均大于3.0T MRCP(P均<0.05);健康组中,5.0T MRCP所示胆管树分支数目及分支总长度均大于3.0T MRCP(P均<0.05)。2组5.0T MRCP 的SNR均大于3.0T MRCP,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0T与5.0T MRCP图像伪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结论 5.0T MRCP所示胆管树解剖细节较3.0T MRCP更佳,而其SNR及图像伪影与后者相当。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 ICA )扭曲与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1月接受DSA或头颈部CTA检查的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ICA有无扭曲分为扭曲组(40例)和对照组(4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吸烟史等危险因素与ICA扭曲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吸烟史以及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病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扭曲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患病率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高血压病与ICA扭曲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结论年龄和高血压病是ICA扭曲发生的危险因素,可能参与了ICA扭曲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颈部动脉迂曲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的病人162例。采用蒙特利尔智能量表评价病人认知功能;计算颈部动脉迂曲个数;分析颈部动脉迂曲与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相比较认知正常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病人颈动脉迂曲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颈动脉迂曲是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1),而椎动脉迂曲与认知功能障碍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迂曲个数和认知功能障碍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618,P<0.05)。结论:颈动脉迂曲有可能是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9.
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CT资料,共34例,观察其CT影像特征,并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盲肠区3例,升结肠4例,结肠肝区3例,横结肠2例,结肠脾区4例,降结肠5例,乙状结肠9例,直肠4例.CT表现主要为小肠和/或结肠梗阻,梗阻段肠腔内肿块或管壁不规则增厚,梗阻段与正常肠管间形成"肩"或"袖口"征.结论 CT可以清晰显示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梗阻部位,对其定性诊断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经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椎骨折脱位的效果.方法18例患者损伤范围T2~T10其中累及3个椎体1例,2个椎体5例,单个椎体12例.按Hanley及Eskey分类:压缩骨折4例,骨折脱位3例,爆裂骨折9例,爆裂脱位2例.全部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帮助制定术前计划,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果术后胸椎正侧位X线片和CT扫描示脊柱序列恢复良好,有3枚椎弓根钉位置不佳,穿破椎弓根外侧皮质位于椎肋关节间.2例椎管骨块占位10%,1例椎管占位50%.随访3~36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脱位纠正度未见明显丢失,无钉棒松动、断裂,神经损伤Frankel评分平均恢复1.1级.结论新鲜胸椎骨折脱位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安全可行,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