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6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5篇
药学   17篇
肿瘤学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脊索样胶质瘤是一种发生于第三脑室下丘脑区域的具有独特病理特征的肿瘤.它在组织学、超微结构及免疫组化等方面都有不同于胶质瘤、脑膜瘤及室管膜瘤的肿瘤特征.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小脑内实体性血管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以及显微手术技巧,预防并发症及降低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的24例小脑内实体性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患者中,肿瘤单发21例,分布于小脑半球(左侧8例,右侧13例);多发3例,有2~4个瘤结节,瘤体分布于小脑半球以及桥脑臂.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行MRI检查,在显微镜下行肿瘤完全切除术,手术无死亡,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小脑内实体性血管母细胞瘤是一种富血管的肿瘤,术前明确诊断对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十分重要,显露充分、完整切除是手术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93.
鞍结节脑膜瘤起源于鞍结节和视交叉沟部的蛛网膜颗粒,占颅内肿瘤的4%~10%。由于其周围毗邻重要的血管神经,手术难度较大。我院自1979年8月至2002年12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7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胶质肉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胶质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以颅内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局部功能障碍;2例发生颅外转移;影像学检查显示,全部位于大脑半球凸面,多数边界不清楚,类似胶质母细胞瘤表现;少数与硬脑膜、颅骨关系密切,呈均匀明显强化,类似脑膜瘤;平均生存期为13个月;病理检查示肿瘤细胞呈多形性,主要由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和肉瘤细胞2种成分组成,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均阳性。失访3例,其余12例术后随访6个月~8年,正常生活8例,生活自理2例,生活需要照顾2例;复发10例,颅外转移2例,其中死亡8例。结论 胶质肉瘤为高度恶性胶质瘤,易侵犯脑膜、颅骨并发生颅外转移。胶质肉瘤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是胶质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术后放化疗有助于改善病人预后。与胶质母细胞瘤比较,胶质肉瘤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对于脑脊液中含血量较多的急性脑积水、脑室内积血患者,分两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0例经侧脑室置管外引流、腰大池置管外引流后脑积水不缓解,且两周后脑脊液中蛋白≥0.5 g/L的患者经先后两期脑室-腹腔分流术(一期金属管芯相连,二期置入分流阀)的手术治疗过程.结果 10例患者中8例患者效果良好,1例腹腔段出现堵管后再次手术,另1例发生术后颅内少量出血,经处理后好转.结论 对于脑脊液内含血较多的慢性脑积水患者,行两期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减少堵管及感染的发生,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96.
激光间质内热疗效应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激光间质内热疗诱导的效应灶的形态学变化和效应灶周围血脑屏障的改变。方法:利用正常鼠脑进行激光间质内热疗(ILTT),应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观察ILTT后效应灶形态学变化,伊文思蓝观察效应灶周围血脑屏障的改变。结果:ILTT后效应急性期现显著的形态学变化;中央出血性假腔、凝固性坏死区、外周水肿;其后出现特征性的修复反应。效应灶周围血脑屏障暂时开放;细胞和亚细胞质膜的破坏在效应灶的形态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结论:ILTT能够导致效应灶组织凝固性坏死和开放效应灶周围组织血脑屏障,这些结果有助于未来脑肿瘤激光间质内热疗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7.
98.
颅后窝重建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ChiariⅠ型 )外科手术的新方法。 方法 :采用枕后正中直切口 ,颅后窝小骨窗 (3cm× 4cm)开颅并咬开枕骨大孔 ,视病情轻重咬除C1~C3 后弓及椎板 ,“Y”形切开硬脑膜 ,软脑膜下切除小脑扁桃体并缝合软脑膜切口 ,分离小脑扁桃体与延髓的粘连 ,建立脑脊液循环通路 ,取枕筋膜或人工硬脑膜行硬脑膜扩大修补 ,部分患者行枕骨钛板修补。 结果 :16例患者中 ,10例症状明显改善 ,6例病情稳定。 14例伴有脊髓空洞症的患者术后空洞明显缩小。 结论 :颅后窝小骨窗开颅合并硬脑膜扩大修补术手术创伤小 ,临床效果稳定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颅底脊索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分析18例颅底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外科治疗和预后情况. 结果:18例颅底脊索瘤患者中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手术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13例.经病理证实其中典型脊索瘤17例,软骨样脊索瘤1例.14例获得随访,其中4例死亡,10例恢复正常生活. 结论:颅底脊索瘤发病率低,手术全切除的难度大,需结合放射治疗.本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0.
单胺类递质在迷走神经刺激抗癫痫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vagusnervestimulation,VNS)抗癫痫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健康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PTZ)致癫痫组(PTZ组)及VNS后PTZ致癫痫组(VNS组)。PTZ腹腔注射致癫痫后(60mg/kg体重),行左侧颈部迷走神经刺激。采用荧光光度法测定各组动物大脑顶叶皮层及海马的去甲肾上腺素(NA)、肾上腺素(A)及五羟色胺(5HT)的含量。结果顶叶皮层A及5HT的含量PTZ组明显高于NC组,而VNS组则明显低于PTZ组;海马内NA、A及5HT的含量PTZ组明显低于NC组,而VNS组NA及5HT含量明显高于PTZ组。行为和EEG结果显示,VNS有明显的抗癫痫作用。结论单胺类递质NA、A及5HT在VNS抗癫痫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