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71篇
内科学   58篇
神经病学   160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27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7篇
  7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解析医学人文素质的基本涵义和培养目标的背景下,阐述了在神经病学中最常见疾病———脑血管病的教学中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性.文章主要 论述了医学人文素质的基本技能(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信息管理能力)与脑血管病具体教学内容的结合点,以及通过人文素质的培养如何更好的在脑血管病中运用 循证医学理念.最后初步探索了在脑血管病临床授课与见习带教中贯彻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92.
目的分析肾病综合征(NS)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NS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16例(NS组),并按照1∶2比例收集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32例不伴NS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无NS组。记录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及脑梗死病因分型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和影像学特征间的差异。结果 (1)NS组患者高脂血症比例高于无NS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16比15/26,P0.01);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NS组与无NS组的多发或单发病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S组以多发病灶非单一供血区为主(8/16),无NS组以单发病灶为主(25/32)。(3)NS组血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无NS组[(4.4±1.3)g/L比(3.4±1.1)g/L],而血白蛋白水平低于无NS组[(26±5)g/L比(39±4)g/L],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NS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多发性病灶及非单一供血区病灶更常见,其发生脑梗死的机制可能有别于一般的脑梗死,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3.
随着医联体的建立及分级诊疗政策的推进,医联体内三级医院的医师去社区医院出诊及 指导社区医师成为普遍现象。在上级医院与基层社区医院医师的联系中,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医联体 内基层医务人员的整体医疗水平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针对基层神经内科专 业医务人员的特点和需求,制订针对性培训方案,建立了以基层医务人员为中心的多模式神经专科培 训。通过培训,使医联体内基层医务人员独立诊治神经内科常见病的水平的得到提升,对神经内科 少见病、疑难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4.
目的初步探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NMOSD)患者相关的疼痛问题。方法收集57例NMOSD患者和51例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对患者疼痛程度及部位进行评估,对比分析两组疼痛发生情况、严重程度、部位及治疗情况。结果 NMOSD组患者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MS组患者(63.16%vs.35.29%,χ2=8.359,P=0.004)。NMOSD组患者痛性痉挛发生率与M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56%vs.11.76%,χ2=2.921,P=0.087)。NMOSD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在0~8分,以中度疼痛为主[20例(55.56%)],MS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在0~7分,以轻度疼痛为主[11例(61.11%)],但两组间轻度疼痛与中重度疼痛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11%vs.61.11%,63.89%vs.38.89%,χ2=3.038,P=0.081)。NMOSD组[16例/36例(44.44%)]及MS组[6例/18例(33.33%)]患者的疼痛部位均以躯干部位最常见。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NMOSD患者的疼痛程度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发作次数、NMO-IgG及EDSS评分无相关性。结论疼痛在NMOSD患者中十分常见,其疼痛应受到重视,并应积极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95.
目的总结抗NF155IgG4抗体阳性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CIDP)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作者医院收治的1例具有特殊表型的CIDP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流式细胞技术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血清抗NF155IgG4抗体,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该患者抗NF155抗体阳性,且为IgG4亚型。临床具有发病年龄早、远端对称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感觉性共济失调及震颤等表现,影像学可见脊神经根对称增粗水肿,神经病理学可见有髓纤维中度减少伴髓鞘脱失。结论抗NF155IgG4抗体阳性的CIDP患者具有较为特异的临床特征,确诊需进行血清NF155IgG4抗体检测。该病对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差,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鉴别能力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6.
目的:建立器官型脑片培养的方法,证明体外培养到一定时间神经元发育成熟,可在此基础上制作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模型.方法:取出生24 h内SD大鼠的额叶皮质作器官型培养.取培养7~14 d内每天的及培养第3周、4周和8周时的脑片,固定、脱水、切片后行Nissl和抗神经丝重链(NFH)免疫组化染色.同时用正常生长大鼠的脑片作对照,观察与培养脑片染色结果的异同.结果:Nissl染色结果显示,培养脑片中的锥体细胞体积逐渐增大、染色变浅,1~4周内皮质分层清晰.抗NFH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培养至第10天时,位于第V层的锥体细胞着色,第12天以后Ⅲ层和V层均着色.对照组第5天时V层着色,3周以后Ⅲ层和V层都着色.对位于Ml区的第V层锥体细胞进行计数,从培养第12天开始至2个月时,神经元数目保持恒定.结论:器官型脑片培养适用于出生后神经元发育的研究,并可用于制作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97.
运动神经元(MND)又称肌肉萎缩侧索硬化(ALS),一般在30-60岁起病,年民病率4/10万左右,男性多见。通常散发起病,也有约5%-10%的家族病例。病因迄今不明。作为一种神经变性疾病,其发生通常认为与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98.
张燕  沈扬  樊东升  谢汝萍  傅瑜 《北京医学》2005,27(2):125-125
为探讨睡眠习惯与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我们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我院1999年至2001年收治的28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对照观察,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一般资料:脑梗死组286例,男107例,女179例;平均年龄(59.3±9.3)岁;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对照组247例,男147例,女100例;平均年龄(63.7±10.4)岁;来自同一地区、同一时期的无脑血管病史体检人群.两组均为汉族自然人群.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E-选择素基因S128R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在PubMed,Elseiver,Ovid和CNKI、万方数据库检索以中国人群为研究对象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RVEMAN 4.3统计软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4篇以中国人群为研究对象的病例对照研究.各研究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结果之间无异质性.未见明显发表偏倚.4个研究合并后,AA/(AC+CC)基因型的OR=0.41,95%,CI为0.28~0.58,Z=4.88,P<0.00001;等位基因频数A/C的OR=0.43,95%,CI为0.30~0.60,Z=4.77,P<0.00001.汉族人群3个研究合并后,AA/(AC+CC)基因型的OR=0.35,95%,CI为0.22~0.57,Z=4.28,P<0.00001;等位基因频数A/C的OR=0.49,95%,CI为0.32~0.75,Z=3.29,P=0.001.中国汉族和壮族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国人群E-选择素基因S128R多态性与脑梗死相关,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是中国人群脑梗死的低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比较部分前循环脑梗死(partial anterior circulation infact,PACI)和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amnes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患者的认知损害的特点.方法 选择29例符合牛津社区卒中项目(Oxford Community Stroke Droject,OCSP)分型的PACI患者,35例符合Petersen 诊断标准的aMCI患者,以及60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采用认知功能筛选测验-C2.1(Cognitive Ability Screening Instrument-C2.1,CASI)评定认知功能.结果 PACI组(86.28±12.04)和aMCI组(89.86±6.03)的CASI总分均比正常对照组(95.57±3.44)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8.547,P<0.05],而PACI组与aMCI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在CASI分领域方面,与对照组相比,PACI组在心算力(P=0.000)和定向力(P=0.021)两方面均较差;与aMCI组比较,PACI组的心算力(P=0.000)较aMCI组差,而短时记忆(P=0.016)和思维流畅性(P=0.005)方面则较好.aMCI组与对照组相比,在短时记忆(P=0.000)、抽象与判断能力(P=0.013)和思维流畅性(P=0.001)方面均较差.结论 PACI患者存在认知损害,尤其在心算力和定向力方面,与aMCI患者相比,可能更好地保留了执行功能,推测缺血性脑卒中与神经退行性变引起的认知损害可能涉及不同认知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