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9篇 |
内科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50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药学 | 3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3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4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多发于老年的骨折,由于老年人的特殊体质及对手术耐受性差的特点,手术方式选择至关重要.微创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切口小、损伤轻、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快,该术式正逐渐被关节外科医生所接受. 相似文献
42.
目的:加用后路植骨融合减少并发症是国内外学者均认可的有效方法,使用中大多数为横突间植骨或椎间植骨,其植骨融合率不高,术后仍然存在丢失矫正角度的问题。拟验证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材料置入配合人工骨经椎弓根植入在预防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术后并发症中的作用和应用价值。方法:①实验对象:于2004-03/2007-02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骨科采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材料置入并用经椎弓根植入人工骨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22~岁,平均45岁。合并有骨质疏松688例。CT示椎体后壁不完整并有碎骨块压迫硬膜囊,椎管变窄20%~50%。经X射线片判定均有脊柱后凸畸形;术前Cobb角6°~30°,平均26°。术前伤椎前缘压缩率50%~70%,平均60%;后缘压缩10%~15%,平均11.5%。26例均为单一椎体损伤,损伤椎体:T1210例,L112例,L24例。②实验材料:椎弓根钉系统使用国产创伤钉系列,人工骨使用美国生物材料公司生产的Nova Bone,商品名固骼生,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完全生物降解,机械强度高等优点;其成骨速度快,应用在骨缺损上能即刻增加骨强度,短时间内可产生大量新生骨,促进骨愈合,是一种较好的植骨材料。③实验评估:CT与X射线片评估Cobb角和椎体压缩率改善状况,是否存在矫正角度丢失及Nova Bone吸收降解状况,有无不良反应。VAS评分标准评估脊柱活动度,腰背痛及下肢痛情况。结果:26例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椎体高度和形态得到明显恢复,Cobb角平均改善11.5°,椎体压缩率改善50%。Nova Bone比较均匀分布于伤椎骨缺损间隙中,无泄漏现象发生。经平均20.5个月随访,疼痛均消失,骨折均达到满意复位并骨性愈合,Nova Bone均完全降解,无Cobb角明显加大,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材料置入加经椎弓根植入人工骨能即时增加椎体的骨容量和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减少内固定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断杆、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预防矫正丢失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3.
背景: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把干细胞和基因治疗结合起来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肿瘤治疗新的思路和趋势.目的:观察腺病毒载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Ad-GFP)在兔骨髓问充质干细胞转染和表达的量效关系及对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讨用该载体构建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比观察,于2008-08/2009-03在南方医科大学完成.材料: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拘,质量2.0-3.0 kg.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表型,293细胞包装制备病毒,以不同滴度的Ad.GFP(1×10~3~1×10~(10)PFU/mL)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计数法分析转染率.主要观察指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用血清撤离加入β-巯基乙醇诱导感染Ad-GFPBMSCs向神经样细胞的定向分化.结果:3-6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CD34、CD45阴性,而CD29、CD44阳性.当病毒滴度为1×10~7PFU/mL时感染率为55%,1×10~9,1 ×10~(10)PFU/mL感染率均为85%,但1×10~(10)PFU/mL时出现细胞病理现象,7 d荧光表达最强,28 d仍可见荧光表达.感染Ad-GFP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β-巯基乙醇诱导可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阳性.结论:合适滴度的Ad-GFP可以高效感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影响较小,不影响诱导分化功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作为Ad-GFP载体系统进行基因治疗研究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肱骨髁间窝扩大成形术在肘关节伸直功能障碍手术松解中的应用及适应症.方法 我院1995年3月~2005年8月手术治疗因各种原因所致肘关节屈曲位僵直合并肱尺关节匹配不良的病人34例,其中肱骨髁间骨折19例,肱骨髁上骨折3例,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12例.术中常规软组织松解同时行肱骨髁间窝扩大成形术,术后加强肘关节的功能练习.结果 所有病例均经过4~6个月的随访,肘关节屈伸功能平均改善70.5°.结论 肘关节扩大成形术能够有效的去除影响肘关节伸直的骨性因素,明显改善肘关节的屈伸功能,不影响肘关节的稳定性,在肘关节屈曲位僵直的病人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主要适应症:肱骨髁间窝骨性狭窄或肱尺关节匹配不良所致肘关节伸直功能障碍者.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建立可膨胀椎间融合器(EVIFC)和第4、5腰椎的有限元模型,分析EVIFC植入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为EVIFC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健康成年男性腰椎CT扫描数据建立正常第4、5腰椎有限元模型,在此模型上模拟腰4-5椎间盘轻度退变,在三维模型上植入EVIFC。在屈伸、侧弯和旋转的载荷下,分析腰椎模型置入EVIFC前后的稳定性、椎间盘压力、终板压力及小关节载荷变化。结果: EVIFC的置入减少了退变节段终板、髓核和小关节的应力。屈伸时,腰4-5椎体退变模型的终板及髓核平均压力分别是6.1620和0.2016MPa,小关节载荷是32.8N;植入EVIFC后其数值分别是3.526、0.107MPa和8.5N。侧弯及旋转载荷结果一致。对于邻近的腰椎节段,与退变模型比较,植入EVIFC后,腰4-5终板和髓核应力值均有所减小,但其相邻节段纤维环的应力值均有所增加。结论: EVIFC对退变腰椎能起到良好的稳定效果,可满足人体生物力学需求,是一种适宜的新型腰椎融合器。 相似文献
46.
目的 分析新型灌洗泵对胫骨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39 例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在彻底清创基础上应用自制灌洗泵灌洗引流,术后随访其一般情况、化验检查,利用HSS 评分及Baird-Jackson 评分评价其膝关节及踝关节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以随访,全身情况、患肢局部表现及化验检查明显改善,治疗前后膝关节HSS 评分及踝关节Baird-Jackson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自制新型灌洗泵操作简便,精细可控,对慢性骨髓炎具有明确疗效,可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7.
半月板损伤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膝关节损伤性疾病,导致其病发的原因大多是患者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且临床上对其诊断和治疗最常使用的办法就是采用膝关节镜,且其还可以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完成手术治疗,并具有创伤性小、疼痛率低、观察方便、手术时间短和粘连率低等特点[1]。为了提高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患者的治疗效率,本研究采用了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对其进行干预,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资料如下。 相似文献
48.
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与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有以下优点:保持髋关节原有解剖形态从而降低股骨近端应力遮挡效应;保留了大量的股骨近端骨量便于日后翻修手术;金属对金属的设计和应用使假体表面更加耐磨;提高关节稳定性,降低脱位的发生率,并且保证了更大的关节活动范围[1,2];术后可以进行跑步及重体力劳动等大量运动[3].尽管老年患者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富有争议,但对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需求较高、身体情况较好的低龄老年患者仍是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适应证[4].本研究即评价此人群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49.
50.
背景:目前髋关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大都是基于人体尸骨数据或通过CAD重建获得的,其效果不够理想.目的:通过64排螺旋CT扫描提供数据,建立表面髋关节置换的三维有限无模型,拟为生物力学实验提供标准数学模型.方法;选择1名行表面髋关节置换后的成年男性志愿者,经X射线检查排除健侧髋关节疾患.螺旋CT扫描表面髋关节置换后患者所得数据导入Mimics软件.采用域值法建立三维立体模型,之后导入Abaqus软件,进行网格划分.建立起表面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与结论:建立了表面髋关节置换术后三维几何和有限元模型.表面髋关节置换模型分为三维六面体单元165 886个,节点213 343个.可见,通过Mimics软件、Abaqus软件可以利用表面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薄层断面图像构建出其三维几何模型与三维有限元模型.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形态学及力学仿真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