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微白蛋白(Parvalbumin,PV)、钙视网膜蛋白(Calretinin,CR)、钙结合蛋白-D28K(Calbindin-D28k,CB)与颞叶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易损性的关系及在颞叶癫痫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颞叶癫痫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化动态观察海马神经元内PV、CR、CB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大鼠PV阳性中间神经元的数量在CA3区无明显变化(P>0.05);在CA1区,呈进行性下降,到7d时达最低值(P<0.01);在齿状回及门区,先进行性下降,15d时达最低值(P<0.01),30d后开始上升,到60d几乎达正常水平(P>0.05).大鼠各区CR阳性中间神经元的数量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在CA3区,急性期和慢性期下降最明显(P<0.01);在CA1区24h组的数量最少(P<0.01);在齿状回的门区15d组的数量最低(P<0.01).CB阳性中间神经元的数量在CA3区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在CA1区,6h后开始减少(P<0.05),7d后达最低值(P<0.01),然后稍有回升,但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门区CB阳性中间神经元的数量较对照组增加(P<0.05).结论 氯化锂-匹罗卡品颞叶癫痫动物模型中海马内含PV、CR、CB的GABA能中间神经元存在选择性易损性,CA1区含PV、CR、CB的GABA能中间神经元的急剧减少可能诱发了颞叶癫痫的急性发作;含PV、CB的GABA能中间神经元在齿状回的改变可能在颞叶癫痫自发性复发性发作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2.
目的 通过研究神经肌炎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来探讨神经肌炎能否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实体。方法 分析26例神经肌炎的临床和病理改变。结果 神经肌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无力、疼痛、肌萎缩。15例肌酶正常,11例肌酶增高,以CK增高为主。肌电图可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和/或肌源性损害。病理活检可见神经肌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神经脱髓鞘改变。结论 神经肌炎与多发性肌炎相比有其独特之处,神经肌炎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诊断主要依靠肌电图和病理。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报道2例成年型神经元蜡样质脂褐质沉积症(ANCL)临床特点和病理改变。方法 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为智能障碍、肌阵挛、运动障碍、行为异常及锥体外系症状。电镜下可见神经元及胶质细胞胞浆内有大量脂褐素体沉积。结论 根据起病年龄、临床表现及超微结构特征可诊断为成年型神经元蜡样质脂褐质沉积症,脑活检电镜检查是确诊本病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44.
应用玻片离心法对98例急性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患者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发病第一周脑脊液中常见激活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亦可见多种淋巴细胞异常形态如有丝分裂、双核细胞、异常的核分叶,偶见Russel小体及桑椹体。上述改变主要存在于急性病毒性脑炎;它可用以鉴别结核性脑膜炎及多发性硬化  相似文献   
45.
50例晚期血吸虫病尸检回顾性分析,发现并发乙型肝炎者10例,远较一般肝炎尸检率为高;有轻度肾脏病变者76%。肝脏肉眼除分叶型(88.9%)外尚有少数结节型(占11.1%);肝表面多数有深沟纹;切面大门区虽纤维化但虫卵甚少;纤维带呈桥接状与肝输出静脉及包膜连接。镜下发现“非塌陷性空网架样坏死”,认为其与纤维化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6.
50例晚期血吸虫病尸检回顾悸分析,发现并发乙型肝炎者10例,远较一般肝炎尸检率为高;有轻度肾脏病变者76%。肝脏肉眼除分叶型(88.9%)外尚有少数结节型(占11.1%);肝表面多数有深沟纹;切面大门区虽纤维化但虫卵甚少;纤维带呈桥接状与肝输出静汲包膜连接。镜下发现“非塌隐性空网架样坏死”,认为其与纤维化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外源性TGF-β1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小鼠IL-23/Th17炎症轴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MOG35-55免疫C57BL/6小鼠制作EAE模型,多时间点皮下注射TGF-β1作为干预,RT-PCR和ELISA检测IL-23、IL-17和IL-6的表达。结果:与EAE组相比,干预组在发病初IL-23、IL-17、IL-6表达均升高(P0.05,P0.05,P0.05);在高峰期IL-23表达下降(P0.05),IL-17、IL-6表达升高(P0.05,P0.05);在慢性期IL-23、IL-17表达下降(P0.05,P0.05),而IL-6表达升高(P0.05)。结论:外源性的TGF-β1可能通过上调IL-23、IL-17的表达使EAE高峰期的症状加重并提前,而在慢性期相对地下调其表达,EAE症状趋于缓解。  相似文献   
48.
儿童型肌炎/皮肌炎临床和病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儿童型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JPM /DM)目前在国内外文献中的大宗病例报道不多。为深入探讨两病的特征 ,本文着重研究其临床及病理特点 ,以进一步认识两病。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2例JPM/DM (2 4例JPM ,1 8例JDM )患儿的临床资料 ,总结其临床表现、血清肌酶学、肌电图、肌肉病理的特点。结果 该病临床上主要有肌无力、肌萎缩 ,CK等血清肌酶增高 ,肌电图主要呈肌源性损害。JDM大多还有典型的皮肤损害 ,部分病例可出现皮下钙质沉积。JPM/DM的肌肉病理均显示免疫炎性改变。JPM组肌内膜炎发生率较JDM组高 (70 .8%vs 38.9% ,P <0 .0 5 ) ,JDM组肌束周萎缩及血管病变的发生率较JPM组高 (72 .2 %vs 4 1 .7% ,94 .4 %vs 5 4 .2 % ,P <0 .0 5或 0 .0 1 )。结论 JPM和JDM的临床和病理有所不同 ,JPM的病理改变可表现为散在肌纤维变性坏死、肌内膜炎改变为主的特征 ,部分病例微血管病变较明显 ;而JDM组的典型病理为广泛微血管病变和肌束周萎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