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1.
成年大鼠肌源性干细胞的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肌源性干细胞分离及纯化方法。方法采用消化法分离肌源性干细胞,然后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速贴壁法纯化干细胞;结蛋白(desmin)、CD34、CD45、Sca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成功培养出高纯度的肌源性干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为desmin( ),CD34( ),CD45(-),Sca1( )。结论可通过体外原代培养获得高纯度肌源性干细胞,为组织工程的临床应用提供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2.
252锎中子放疗对宫颈癌细胞凋亡及bcl-2、bax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中子放疗前后宫颈癌细胞凋亡、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TUNEL法、免疫组化检测宫颈鳞癌放疗前后的细胞凋亡、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变化.结果20例患者宫颈癌细胞凋亡阳性率和凋亡指数(AI)分别由放疗前的35%和(4.22±4.14)%增加至放疗后的85%和(34.64±24.36)%,差异显著(P<0.01).放疗前后bcl-2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且与凋亡无明显相关(P>0.05).bax表达阳性率和平均标记指数分别由放疗前的25%和(8.35±3.06)%增加至放疗后的80%和(16.43±6.05)%,差异显著(P<0.01),且放疗后与凋亡呈正相关(r=0.852 0,P<0.01).结论 252锎中子射线诱导了肿瘤细胞的凋亡,可能是其治疗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bax表达是252锎中子射线诱导细胞凋亡的途径之一,其机制可能与bcl-2/bax间的平衡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人膀胱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病理形态特征和血管生成情况,并为今后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常规培养T24细胞,通过皮下接种建立人膀胱癌裸鼠移植肿瘤模型,并于肿瘤生长至直径0.2~0.3cm、0.5~0.8cm、1.0~1.5cm时切除肿瘤,利用HE染色观察肿瘤病理形态,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标记CD31阳性细胞进行微血管计数。结果:动物接种后7~10天可见肿瘤生长,4周时肿瘤直径可达1cm以上,此后肿瘤生长速度下降。切片HE染色可见肿瘤形态与人体肿瘤存在一定差异;较大肿瘤表面可见明显的血管增生及中心坏死液化。直径0.2~0.3cm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小于较大体积肿瘤(P<0.01)。结论:动物模型肿瘤与人体肿瘤之间尚存在一定差异,有待深入研究,使其能更好地模拟人体肿瘤。本研究结果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患者 ,女 ,35岁。因右侧腰部疼痛 5个月 ,血尿1个月 ,外院以抗生素治疗无效于 2 0 0 2年 9月 2 9日转诊我院。以往月经规律 ,无痛经及经血凝块 ,已婚 ,生育 1子 ,无手术史。体检 :右肾区叩痛阳性。尿脱落细胞学检查 3次均未见癌细胞 ;B超示 :右肾占位 ,右肾积水 ;CT示 :右肾中下极略低密度软组织肿块 4.0cm× 5 .0cm ,增强扫描轻度强化 ,内见点状低密度区。结合疼痛、血尿、肿块三联征 ,初步诊断右肾占位性病变 ,肾癌可能性大。遂行右肾根治性切除。大体标本见 :右肾下极肿物6.0cm× 5 .0cm× 5 .0cm ,切面灰黄色 ,与周围肾组织边界尚清 ,…  相似文献   
15.
CpG-ODN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型免疫佐剂CpG-ODN预防膀胱肿瘤复发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采用骨髓分离法分离小鼠树突状细胞(DCs)并培养鉴定,应用BCG、CpG-ODN刺激DCs,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12、IL-10含量的变化.结果经骨髓分离法培养的DCs经BCG及CpG-ODN刺激后具有典型DCs的形态及表型,IL-12含量均明显增高(P<.01),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IL-10含量BCG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1),而CpG-ODN组刺激DCs后IL-10无明显变化(P>0.05),non-CpG-ODN刺激DCs后与对照组比较IL-12、IL-10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表明CpG-ODN刺激DCs引起的IL-12升高具有序列特异性.结论 CpG-ODN可诱导DCs产生Th1型细胞因子IL-12,对Th2型细胞因子IL-10影响很小,比BCG更能调节免疫应答向Th1型转换,可能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应用中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临床实习是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临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主要方式.建立丰富广泛的临床典型病例资料库和教学专用影像资料库,并利用资料库进行教学是临床实习过程的重要教学手段,同时,安排准备充分的教学查房,并恰当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包括传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等进行教学,有利于提高实习教学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背景:要获得满足临床需要的肌源性干细胞,体外筛选和扩增已成为关键环节.目的:拟建立稳定高效的成年大鼠肌源性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方法.方法:成年SD大鼠麻醉后,无菌条件下取骨骼肌,采用Ⅺ型胶原酶、Dispase和胰酶消化法获得肌源性干细胞,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速贴壁法进行纯化.记录细胞生长曲线,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接种密度对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原代肌源性干细胞体积较小,贴壁缓慢,折光性较好,多呈球形、梭形或纺锤形,增殖缓慢.传代培养后,加入含体积分数为20%血清浓度的完全培养基,以1×109L-1密度接种时活细胞数量最多,为适宜接种密度,传1~4代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为desmin(+),CD34(+),CD45(-),Sea-1(+),证实通过体外原代培养获得了高纯度的肌源性干细胞,并成功扩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睾丸特异性蛋白FSCB(Fibrous sheath CABYR binding protein)在精子内的精细动态表达和迁移过程,并研究该蛋白在正常和畸形精子中的形态定位特征.方法:应用过碘酸-希夫氏染色获得鼠睾丸曲精小管上皮中精子发生的时相性背景特征,然后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对FSCB蛋白在睾丸和精子内的动态表达和迁移过程进行观察.结果:FSCB最初表达于长精细胞的第11步(时相Ⅺ),呈胞浆内弥漫性染色;随之从第11步(时相Ⅺ)至第15步(时相Ⅵ)表达逐渐加强;在精子形成的第15步(时相Ⅳ至时相Ⅵ)FscB开始向精子鞭毛迁移,最终于第16步(时相Ⅷ)FSCB蛋白整体局限定位于睾丸精子鞭毛上,胞浆内荧光染色消失.进一步研究显示该蛋自在正常精子中定位于鞭毛主段、精子头部、鞭毛颈段、中段和末段均无表达.在畸形精子中,该蛋白表达存在3种异常改变:①鞭毛内无阳性表达;②表达节段前移并缩短,提示这类精子缺乏中段;③呈现间断分布的串珠状改变.结论:FSCB是纤维鞘的重要组成蛋白,在精子纤维鞘形成的后期装配于其表面,可能是纤维鞘生物合成的最后装配步骤.该蛋白在畸形精子中存在明显表达异常,其表达异常与精子运动功能之间的关系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输尿管软镜(FURL)联合钬激光碎石术同期治疗双侧上尿路结石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9月至2016年11月采用FURL联合钬激光碎石术同期治疗双侧上尿路结石患者43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CT扫描,术中置入FURL,使用200 μm光纤,0.8~1.0J/10~20Hz功率进行碎石,配合使用取石网篮,碎石后常规留置双侧输尿管支架管.术后1d复查KUB或CT,结石残留者4~6周后取出输尿管支架管时再次复查KUB.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成功置入输尿管软镜,平均手术时间(101.5±37.2) min,结石清除率(SFR)为81.4%(35/43).结石负荷小于30mm清除率为100.0%,与大于或等于30 mm(6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例患者出现发热(39.5℃),1例患者出现肾包膜下血肿,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平均4d.结论 FURL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是同期治疗双倜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对于结石负荷小于30 mm者,具有较高的SFR,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胸昔激酶(HSV1-TK)基因体外转染及联合前药更昔洛韦(GCV)对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的抑制效应。方法超声辐照PC-3细胞,MTT筛选出最适辐照时间;将含有HSV1-TK基因的质粒通过静电吸附在脂质微泡表面,采用最适超声辐照转染,并用荧光显微镜及Western blot观察TK基因的转入及表达;MTT法观察使用不同浓度的前药更昔洛韦(GCV)后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最适浓度的前药GCV对转染后的前列腺癌细胞PC-3的周期的影响;MTT法观察HSV1-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前列腺癌PC-3细胞杀伤效应。结果 MTT检测显示超声强度为1.0 W/cm2,频率为1 MHz,辐照时间30 s时超声辐照对细胞无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超声辐照后HSV1-TK基因可以顺利转入PC-3细胞中并有稳定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当前药GCV浓度在100μg/ml时,超声+微泡+TK组细胞杀伤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细胞存活率约32%,低于其他各组(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大多数细胞被阻断在S期,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结论以超声辐照微泡造影剂为载体转染自杀基因联合前药GCV,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