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1篇 |
临床医学 | 8篇 |
内科学 | 8篇 |
皮肤病学 | 6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综合类 | 39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药学 | 1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2篇 |
2010年 | 1篇 |
2008年 | 1篇 |
2005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43.
DNA探针诊断间日疟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以间日疟原虫特异的0.24kb DNA探针用点杂交试验出现阳性反应的部分恶性疟患者血样和现场镜检阴性的发热病人血样用Southern blotting法加以甄别。结果显示,点杂交阳性反应者本试验亦呈阳性反应。证实在部分恶性疟患者及镜检阴性的发热病人中可能同时感染间日疟原虫。2份点杂交可疑阳性的上海献血员血样,本试验呈阴性。 相似文献
44.
[目的]评价饮食与运动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以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2016年6月通过计算机检索数据库中关于饮食和运动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人母婴结局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应用RevMan5.3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10篇RCT文献中包涵1 222例病人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饮食与运动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可降低母婴结局中有关早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过多、剖宫产、巨大儿的发生率。[结论]饮食与运动护理干预可提高妊娠糖尿病孕妇血糖达标率,降低母婴并发症,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45.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新生隐球菌分类鉴定和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新生隐球菌的分类鉴定和诊断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如染色体脉冲电泳分型,核酸探针技术,DNA指纹技术和酶链反应技术等分子鉴定和诊断方法比传统方法更具有特异,敏感和快速等优点。本文就这方面的有关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6.
抗肌萎缩蛋白基因DNA缺失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Genepro程序在计算机上对肌萎缩蛋白基因缺失热区部分44号、50号和51号内含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缺失热区AT含量高,呈聚集性分布,并存在多个同源顺序。该结果支持作者以前提出的“不同内含子中AT富集区的同源顺序与DNA缺失有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47.
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对90例中国汉族人进行分析,发现载脂蛋白AⅠ(ApoAⅠ)M1等位基因频率在体重指数(BMI)≥24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在BMI≥24的NIDDM与BMI<24的NIDDM之间、在动脉硬化(AS)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外,NIDDM伴AS(NA)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NIDDM相似,与AS不同。根据上述结果,认为:ApoAⅠ基因与BMI≥24的NIDDM相关联;BMI≥24的NIDDM与BMI<24的NIDDM之间存在着遗传异质性;ApoAⅠ基因与AS相关联;在ApoAⅠ基因水平上,未见NIDDM与AS相关联。 相似文献
48.
两个家系中X连锁视网膜色素变性的RP2 基因无义突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检测引起2个家系产生X连锁视网膜色素变性的RP2基因突变。方法 根据RP2基因外显子的内含子DNA序列合成8对引物,以人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出包含RP2基因所有外显子的8个片段。扩增产物化后直接测序。通过比较病人和正常人相应的DNA序列,检测基因突变位点。结果 在2个家系中首次检测到RP2基因的同一个无义突变38C→T。突变位于RP2基因的第2外显子。它使该基因编码精氨酸的遗传密码CGA变为终止密码TGA,引起发病。结论 该突变的检出有助于RP2蛋白的功能分析和X连锁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49.
应用完整的DMDcDNA探针,从人YAC基因文库中筛选并Southern杂交鉴定5个YAC-DMD克隆,其分子量分别为900kb,800kb,650kb,450kb和450kb。这些克隆是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特定区域DNA用之不竭的源泉,为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结构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