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Willis环前部重要穿通支的显微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Willis环前部动脉的重要穿通支进行显微解剖观察,为临床手术提供依据.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模拟翼点入路,通过鞍区手术间隙对15具成人尸头Willis环前部动脉的重要穿通支进行观测.结果 垂体上动脉起源于颈内动脉的眼动脉段,有单支型和多支型,主要分布至漏斗、视交叉和视神经.Heubner回返动脉为大脑前动脉发出的穿通动脉中最粗大的血管,起源部位、行程及数量变异大.Heubner回返动脉起点范围依次为:大脑前动脉A2段、前交通动脉段、A1近1/3段,A1段的中1/3段未见回返动脉.乳头体前动脉是后交通动脉最大最恒定的分支,分布于乳头体、大脑脚、动眼神经包绕的三角区域.脉络膜前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的穿通支之间存在共同分布范围,且二者之间有着一定的互补性.结论 熟悉Willis环前部动脉穿通支的显微解剖,保护好穿通支是避免该区域临床手术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新生大鼠大脑皮质中分离、培养并鉴定星形胶质细胞。方法分离出生1-3d的大鼠大脑皮质细胞加入含有10%马血清、10%小牛血清以及10ng/mL EGF的MEM培养基培养,于第3-4周将细胞固定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特异性星形胶质细胞抗原GFAP的表达。结果从新生大鼠大脑皮质分离的细胞生长旺盛。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典型,并表达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抗原GFAP,未见其他种类细胞生长。结论笔者建立了一种简单、可靠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为应用胶质细胞饲养层与其他细胞联合培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在手术显微镜下对尸头的解剖研究,为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5例成人汉族尸头湿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按肌肉群、硬膜外、硬膜内进行描述和测量。结果枕下三角由头直肌、上斜肌、下斜肌组成,内含椎动脉和C1神经,椎动脉被一层丰富的椎静脉丛包绕,呈“三明治”样结构;C2神经的腹侧支恒定地跨过椎动脉的第2部分后方;头外侧直肌由于连接颈静脉孔后缘的颈静脉突,是判断颈静脉孔和面神经的标志。当椎动脉穿过硬膜时,进入一个纤维通道,内含脊髓后动脉、齿状韧带、第1颈神经、副神经的脊髓根。结论枕下三角和C2神经的腹侧根是辨别椎动脉的重要标志;头外侧直肌是识别静脉孔的重要标记;枕髁的磨除有利于增大操作空间,磨除枕髁时应避免损伤舌下神经;后颅窝手术要注意小脑后下动脉的变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入视神经部分损伤SD大鼠后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的变化。方法24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NSCs移植组(N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2只大鼠,两组均使用精确校准方法在大鼠右眼造成部分视神经损伤,左眼为正常对照。从胚胎SD大鼠海马分离NSCs,利用细胞培养和体内移植技术,将培养后的NSCs注入视神经损伤后N组大鼠玻璃体内,C组大鼠视神经损伤眼玻璃体内注入同等体积的PBS。以上两组分6个时间段,即损伤前、损伤时、损伤后1周、2周、3周、4周分别检测损伤视神经眼的F-VEP,记录P1波幅及峰潜时,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N组及C组P1波幅随时间延长均不同程度降低,但前者趋势较后者缓和。自第2周开始N组波幅均高于C组,且差异有显著性;N组及C组P1峰潜时均随时间变化,在第3周时达到最长,第4周时P1峰潜时有缩短;自第1周开始N组峰潜时均较C组缩短,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NSCs移植入视神经部分损伤大鼠可部分改善视神经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15.
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神经损伤严重影响视功能,在颅脑外伤时因可能着重于抢救生命而忽视视神经损伤以至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血糖水平分为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采用χ2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分析血糖变化与急性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血糖升高组患者预后明显差于血糖正常组患者(P〈0.01)。结论加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血糖监控有助于了解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同时可以评估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星形胶质细胞诱导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新生SD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培养上清液对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体外定向分化的影响,探讨神经干细胞分化条件。方法 收集新生和成年SD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培养的上清液,以1:3比例同DMEM/F12培基混合,分别对胎鼠来源的神经干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倒置相差显微境下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并采用免疫荧光检测方法对分化细胞鉴定和计数。结果 新生鼠星形胶质细胞培养上清液与DMEM/F12的混合培基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明显提高。结论 新生鼠星形神经胶质细胞能促使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8.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横断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对脊髓横断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脊髓(胸10)横断损伤对照组(n=7)和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组(n=7).术后10周,感觉运动区皮质注射10?A示踪剂.动物再存活两周后取出相应的脑和脊髓组织,冰冻切片后,采用自由漂浮法行BDA染色显影,光镜观察.两组实验动物均于脊髓横断术后采用BBB评分法定期评估运动功能.结果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组所有大鼠BBB运动功能评分在横断损伤4周以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BDA神经束路示踪技术研究显示神经干细胞治疗组7只中的6只大鼠在术后12周有部分BDA阳性标记的皮质脊髓束再生通过脊髓横断损伤部位,而对照组大鼠均未见再生的皮质脊髓束通过.结论在脊髓横断损伤后应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可明显改善损伤的运动功能.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促进了皮质脊髓束的再生并重新建立了部分神经纤维联系.BDA神经束路示踪技术为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提供了解剖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选择性脑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87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均于伤后24 h内行脑亚低温治疗,脑温控制在32.0℃~35.0℃,持续1~7 d。对照组43例,未实行脑亚低温疗法,其他脱水、利尿、止血、抗炎等常规治疗同亚低温组。监测病人治疗后1周内的颅内压(ICP)、血糖变化,统计迟发性颅脑损伤、癫痫、脑血管痉挛、应激性溃疡等损伤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病人均于伤后3个月时根据GC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病人伤后早期的高ICP、高血糖、迟发性颅脑损伤、癫痫、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但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别。亚低温组预后显著改善。结论选择性脑亚低温可有效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早期的并发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20.
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利用无血清培养和细胞克隆培养技术从孕鼠(14 d)胚胎中分离出神经干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和诱导分化。 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荧光化学染色方法观察不同代数细胞克隆球中nestin、neuN、GFAP阳性细胞比例,鉴定培养的原代和传代的细 胞类型结果随着传代次数增加,克隆球中nestin阳性细胞的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不同代数的神经干细胞克隆球诱导分化 后均有一定比例的neuN与GFAP阳性细胞。结论 证实从胚胎大鼠大脑皮层分离培养的细胞是神经干细胞,提示体外培养体系中 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可以长期传代并保持于细胞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