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166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43篇
  3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痛结宁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评价痛结宁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30 0例乳腺增生病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 2 4 0例 ,口服痛结宁胶囊 ,每次 3粒 ,1日 3次。对照组 60例 ,口服维生素 E,1 0 0 mg,1日 1次。疗程 3个月。用 Ridit检验分析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 2 1 .67% ,总有效率 88.75 % ;对照组治愈率 1 1 .67% ,总有效率 46.67%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 P<0 .0 1 )。结论 :痛结宁治疗乳腺增生病有较好的疗效 ,病程越短 ,疗效越好 ,延长治疗时间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2.
潘雪松  李秋梅  林进  莫晖 《海南医学》2016,(15):2518-2520
目的:探讨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孕晚期血脂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规律产检直至分娩的88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两组(n=44),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加以个体化营养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妇孕晚期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以及妊娠结局。结果在孕妇的血清TG水平方面,观察组干预后较干预前显著升高[(3.28±1.32) mmol/L vs (2.86±1.27) mmol/L,P<0.05],但干预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3.28±1.32) mmol/L vs (3.97±1.36) mmol/L,P<0.05]。在HDL-C、TC和LDL-C水平方面,观察组孕妇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孕妇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均显著上升[(2.32±0.35) mmol/L vs (1.83±0.4) mmol/L;(6.90±1.25) mmol/L vs (6.10±1.02) mmol/L;(3.99±0.93) mmol/L vs (3.18±0.90) mmol/L,均P<0.05]。干预后对照组孕妇的HDL-C、TC、TG和LDL-C水平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合并妊娠高血压、胎膜早破、羊水过多以及剖宫产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4.55%vs 15.91%;2.27%vs 11.36%;2.27%vs 9.09%;45.45%vs 6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新生儿窘迫发生率、早产率、巨大儿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0 vs 9.09%;4.55%vs 13.64%;6.82%vs 15.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干预方法相比,营养干预更有利于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孕晚期血脂水平,减少孕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3.
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1980~1989年存档的33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石蜡包埋标本的ras p21和p53基因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胃癌标本的ras p21阳性表达7例(21.21%),p53蛋白的阳性表达11例(33.33%)。ras p21的阳性表达与病理类型、性别、年龄、民族以及肿瘤部位无关,但肿瘤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与ras p21阳性表达之间显著相关。生存不足1年组的ras p21表达阳性率(50%)明显高于1~5年组(22.22%)和5年以上组,表明P21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进展和预后有关,提示ras p21的检测有可能成为胃癌预后指标,并有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p53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状况无显著相关,提示p53基因的改变可能主要发生在癌变早期,对胃癌的发生起关键作用,但并不影响胃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p~53蛋白的表达与ras p~21蛋白表达之间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74.
影响小肝癌术后复发因素的Cox模型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院黎乐群,梁水庭,林进今本文采用Cox回归模型探讨影响小肝癌术后复发的因素,以图指导临床对小肝癌术后复发的预防和监测,从而提高小肝癌的术后生存率.临床资料与方法1978~1991年我院共切除直径...  相似文献   
75.
76.
本文报告血清同工铁蛋白在肝细胞癌切除术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血清酸性铁蛋白(SAF)水平在肝癌切除术后明显下降,其对照组,手术前后的SAF水平无变化。提示SAF是由肝癌组织合成分泌的,术后SAF水平测定可做为监测肝癌切除术后治疗效果的指标。血清铁蛋白(SF)水平在肝癌切除术后和肝脏其他手术后均升高,提示肝组织损伤是导致SF升高的原因之一,测定SF对肝癌切除术后疗效监测无意义。  相似文献   
77.
为了解单个供者血小板悬液(SD-PC)治疗严重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通过对输注后血小板增校值(CCI)的观察,比较不同血液系统疾病及其时期对输注的反应,分析血小板输注无效(RPT)的发生率以及有关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急性白血病诱导缓解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AEB)的CCI低于再生障碍性贫血(P<0.01、0.05);急性白血病诱导缓解期CCI低于缓解期(P<0.01),首次输注血小板者疗效优于末次(P=0.05)。  相似文献   
78.
为了消除阑尾切除术中切口的细菌污染 ,降低感染率 ,作者自1998年3月~2001年4月采用甲硝唑(灭滴灵)溶液灌洗 ,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58例中男325例 ,女233例。年龄11~74岁。阑尾炎类型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53例 ;化脓性坏疽阑尾炎178例 ;穿孔性阑尾炎82例 ;慢性阑尾炎145例。以1997年3月~1998年3月共作阑尾手术365例为对照组 ,其中男214例 ,女151例。年龄12~78岁。1.2方法治疗组手术切除阑尾和缝闭腹膜后 ,用0.5 %甲硝唑溶液100ML灌洗切口 ,浸泡创面约3min,擦干后按层缝闭腹…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食管下段胃近端切除,回盲肠间置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的疗效。方法1998~2004年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食管下段胃近端切除.回盲肠间置术治疗断流术术后再出血5例。结果5例均获随访,最长6年,最短2年。随访期无食管静脉曲张,无复发出血。无术后近期死亡、并发症。结论食管下段胃近端切除、回盲肠间置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止血确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0.
Twenty-two vases of scoliosls wlth Harrington-rods broken after operation were treated by rod-sleeve method. The results of follow-up from 1 year and 3 months to 9 years and 3 months showed that all of the patients, but one patient occurred Harrington-rod rehroken and one‘s fixation being removed because of back pain in 6 months and 5 years and 11 months after rod-aleeve procedure, respectively, had no complaints. The author also found that the rod underwent a decrease in eros.s-sectional area of approximately 43. 7% at the ratchet-shaft junction in experimental study on Harrington rods, and stress unfairly distribution, stress concentration and cyclic loading producing ~atigue in metals were proved to be the main cause of broken by mechanical analysis of Harrington-rod 1oaded in the body. In concluson, the rod-sleeve procedure was the effective method to keep from Harrington-rods brok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