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168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43篇
  3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31.
目的:探讨γ探测仪在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术(SLNB)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99m锝-右旋糖酐(99mTc-DX)作为前哨淋巴结(SLN)示踪剂,应用γ探测仪定位对29例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病人实施SLNB,随后进行常规腋窝淋巴清扫术,分析SLNB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组SLN转移率为41.67%,非SLN转移率仅为22.54%,两者有明显差异(P<0.001).在19例常规病理SLN阴性病人中,连续切片发现2例SLN微转移.在12例SLN癌转移中,5例(41.66%)SLN为惟一的转移部位.有1例SLN阴性病人"跳跃转移".本组SLN的敏感性为92.31%,特异性为94.12%,假阴性为7.69%,准确率达96.55%.结论:SLN能准确反映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连续切片能提高SLNB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2.
18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5年间18例手术治疗的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初诊病例术前核素99Tcm-sestamibi扫描和B超检查阳性定位诊断率分别为100%(9/9)和88%(15/17)。18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1例为再手术病例。术后病理诊断甲状旁腺腺瘤13例,其中1例为双腺瘤;甲状旁腺增生4例;甲状旁腺腺癌1例。首次手术治愈率为88%(15/17)。2例甲状旁腺增生病例未治愈。再手术1例因损伤了单侧喉返神经致术后声音嘶哑。结论术前核素99Tcm-sestamibi扫描和B超检查对制定手术方案有重要意义,大多数PHPT病例适合行单侧颈部探查术。甲状旁腺增生病例的手术治愈率低。  相似文献   
33.
肌肉骨骼系统慢性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疼痛。目前,国内外医师对慢性疼痛的认识、临床实践环境、镇痛药物种类/使用经验/了解程度、医保药品收录均有差异,故有效、规范化的慢性疼痛管理显得尤为必要。因此,亟待制定完善的、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等因素的跨学科慢性疼痛管理共识,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对慢性疼痛的认识与重视、规范指导慢性疼痛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消除患者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维度的痛苦体验,在治疗患者原发疾病的同时,改善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社会功能需求。通过查阅文献,本共识专家组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经过反复讨论和通信修改,对肌肉骨骼系统慢性疼痛管理达成共识,供广大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34.
广西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RCA1基因 (breastandovariancancersusceptibilitygene)是乳腺癌发生的易感基因 ,在调节细胞周期进程、DNA损伤修复、细胞生长与凋亡及转录活化与抑制等多种生物学途径都起重要作用[1 ] 。我们应用PCR SSCP和DNA测序技术检测BRCA1基因的突变 ,探讨广西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的特点。材料与方法1 标本 :收集我科 2 0 0 0— 2 0 0 3年手术切除乳腺癌标本89例 ,均为女性 ,年龄 2 0~ 6 5岁。非癌乳腺组织标本 30例作对照。2 DNA提取和PCR扩增 :常规酚 氯仿法抽提DNA按BRCA1的DNA序列设计引物共 15对。3 SSCP分析 :取PCR产…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U形空肠袋间置方案对改善近侧胃切除、食管胃吻合消化道重建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随机对48例胃上的早期及较小的限局型肿瘤患者,行近侧胃切除手术治疗。其中22例做单纯食管胃吻合术(esophagogastrostomy,EGP组),26例做U形空肠袋间置的消化道重建手术(jejunalpouchinterposition,JPI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排空结果、反流性食管炎(RE)的发病率、术后体重变化、血清学营养指标及Visick指数值。结果术后1个月时,JPI组与EGP组核素胃排空参数T为(66.4±7.2)min比(58.8±8.9)min,60min时胃内核素残留率(RR1)分别为(53.8±5.2)%比(47.1±3.1)%,两组比较,P均<0.01。术后6个月时检测体重增加值、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JPI组与EGP组分别为(4.43±0.53)kg比(2.49±0.71)kg,(9.65±1.16)g/L比(8.34±1.29)g/L,(65.77±4.67)g/L比(59.14±5.91)g/L和(32.08±3.42)g/L比(28.73±2.78)g/L;两组比较,P均<0.001;JPI组RE的发病率为23.1%(6/26),EGP组为54.5%(12/22),两组比较P=0.0247;Visick指数评分值(Ⅰ、Ⅱ、Ⅲ~Ⅳ)构成比,JPI明显优于EGP,P=0.0045。结论U形空肠袋间置法能有效预防近侧胃切除术后RE的发生,对提高患者术后体重、改善营养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有益。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 探讨"肿瘤扩大切除+定制铰链型人工全膝假体结合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重建术"在膝部恶性骨肿瘤保肢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 自2001年10月至2006年7月共治疗15例膝部恶性肿瘤患者.14例接受这种手术治疗,1例因术中发现肿瘤侵犯腘血管难以彻底切除而改行截肢术.骨肉瘤患者术前均接受静脉化疗或动脉灌注化疗,术后继续静脉化疗.评价术后临床结果,包括术后疗效、生存情况、功能状况、术后并发症及处理.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8~66个月(平均34个月).早期并发症包括胫骨上段深部血肿1例,足背及小腿外侧麻木1例和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随访中有1例因肺部转移死亡,1例腹腔转移仍带瘤生存,1例局部复发行截肢术,最终保肢率85.7%(12/14).结论 此手术可改善膝部恶性骨肿瘤患者的早期生活质量、减少致残率,严重手术并发症少,患者术后功能、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38.
将我院418例手术吻合切除肝癌病例分为近10年组(175例)和前25年组(243例),并进行了对照分析。近10年组的主要特点是:(1)体检发现的亚临床肝癌较前25年组多(分别为26.3%,5.3%,P<0.01);(2)临床Ⅰ期病例较前25年组多(26.3%,1.6%,P<0.01);(3)手术切除病例较前25年组高(56.1%,40.4%,P<0.01);(4)手术死亡率较前25年组低(1.7%,8.6%,P<0.01);(5)局部切除较前25年组多(36.0%,0.2%,P<0.01);(6)复发癌再治疗是近10年组独有的;(7)术后1,3,5年生存率较前25年组高(80.6%,47.3%,34.9%,57.2%,30.6%,25.2%,P<0.01)。本文资料说明原发性肝癌诊治方法的变迁表现了肝癌早期治疗水平的提高,反映了肝癌基础和临床研究的进步。  相似文献   
39.
花生及其制品以其特有的香味及丰富的营养而倍受人们的青睐。据调查,以花生为原料做成的食品有100种以上。营养学家认为,花生含有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是人类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发展中国家人民的蛋白质和脂肪每日的消耗量还不到发达国家人民的1/3~2/3,要满足需要,必须增加高蛋白食品的消量,花生和花生制品就是一种较好的补充物,特别象我国这样一个花生产量仅次于印度的国家,充分利用和开发花生制品,使之造福于人类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40.
报告血清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的检测方法,并检测了45例正常人及2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的血清POD同工酶.结果正常人血清POD同工酶出现1~3条区带,HCC病人血清POD同工酶出现2~6条区带.提示,HCC病人血清POD同工酶区带比正常人明显增多(P<0.001),活性也明显增高(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