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6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观察高免疫原性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U251细胞疫苗体外诱发产生效应细胞杀伤靶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以500U/mL干扰素-γ(IFN-γ)诱导48h+热43℃休克2h诱导膜型热休克蛋白70(HSP70)及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Ⅰ类分子(MHC-Ⅰ)双高表达,经丝裂霉素(MMC)灭活制成高免疫原性细胞疫苗。体外刺激健康捐献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作为效应细胞(MHC—HSP—CTL),进行肿瘤特异性杀伤试验;MTT比色法检测其杀伤活性;透射电镜观察靶细胞受攻击后情况。结果MHC-HSP-CTL对野生型U251细胞特异性的杀瘤活性明显高于HSP70分子单高表达的细胞疫苗刺激组(HSP-CTL)、MHC-I类分子单高表达的细胞疫苗刺激组(MHC-CTL)以及野生型对照组(W-CTL)(P〈0.05),透射电镜显示靶细胞受到攻击后出现不同程度凋亡样坏死和胀亡样坏死,胀亡样坏死细胞在高免疫原性细胞疫苗刺激的效应细胞组较多。结论介导细胞胀亡是高免疫原性即膜型HSP70和MHC-Ⅰ类分子双高表达疫苗的U251细胞疫苗一种重要主动特异性抗瘤机制。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ime course of changes in synaptophysin (P38) expression in the cortex and hippocampus of rats with posttraumatic epilepsy (PTE), and explore the role of synaptic plasticity in the epileptogenesis of PTE. Methods Thirty-seven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ized into normal control group (n=5), sham-operated group (n=12) with intracortical saline injection, and PTE model group (n=20) with stereotactic FeCl<,2> injection (0.1 mol/L, 10 μ1) into the motor cortex. The expression of P38 in the brain cortex and hippocampus of the rats was detected immunohistochemically at 1 h and 7, 14 and 30 days after the injections. Results Most of the rats with FeCl<,2> injection developed isolated epileptiform discharges soon alter the injection. Compared with the sham-operated groups, the rats in PTE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38 expression in the right frontal cortex at all the time points of measurement (P<0.05). At 1 h after FeCl<,2> injection, P38 expression in the polymorphic layer, stratum lacunosum and stratum radiatum of the right hippocampai CA3 area and DG molecular layer underwent no significant changes (P>05), but at 7 days, the express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all the stratum regions of the right hippocampal CA3 area, and this high expression level was maintained till 30 days after the injection. Conclusion Synaptic plasticity alterations in relation to P38 expression changes in the cortex and hippocampu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pileptogenesis of PTE in this rat model.  相似文献   
13.
癫痫灶中凋亡调控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难治性癫痫患者癞痫灶脑组织中Bcl-2、Bax的表达情况、以探讨癫痫与细胞凋亡调节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二步法)检测30例癫痫灶及10例周边脑组织中Bcl-2、Bax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Bcl-2、Bax在癫痫灶及周边脑组织均有一定的表达、癫痫灶中Bcl-2的表达明显增多(P=0.003):而癫痫灶及周边脑组织中Bax的表达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198)。结论 癫痫灶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且Bcl-2基因家族对此细胞凋亡起重要调控作用,Bax的表达与周边脑组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估计其作用有其他因素参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脑CT表现为小型低密度灶的顽固性癫痫临床表现、病理所见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自1992年以来24例临床资料。结果:术中皮层电图均可监测出尖波或棘波。病灶病理多样,占多数的是小胶质瘤、胶质细胞增生、炎症或囊性病变、小型脑血管畸形及寄生虫。痫灶主要病理变化为神经元变性、坏死,不同程度丧失,树突棘脱失;噬节及胶质细胞增生;脱髓鞘;小血管增生。结论:颅内小型低密度灶并非罕见病变,是顽固性癫痫的一个重要的CT影像学表现。对此类患要采取积极手术治疗,既要注重病灶切除,更要注重痫灶切除。  相似文献   
15.
15例小脑出血的外科治疗福建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林元相,张义成小脑出血约占脑内出血的5~13%,自CT应用以来改变了小脑出血诊断困难的局面,但若未能及时恰当治疗,常造成不可逆的脑损害。为此,就我科近期收治的15例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一)一般...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颅脑术后清醒病人出现非癫痫性意识障碍的时间窗及原因。方法 对1989年以来共28例非癫痫所致的颅脑术后清醒病人再出现意识障碍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意识障碍原因:硬膜外血肿引起的8例;术腔血肿、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所致的各有5例;尿崩致休克及水电解质紊乱、内分泌失调、肺部感染伴高热各2例;颅内感染伴气颅、吸气困难、脑肿胀、颅底修补物肿胀各1例;②意识障碍的时间窗:术后12h内出现11例;13—24h内1例;25-48h内5例;49-72h内4例;73—96h内6例;术后第7d出现1例。结论 颅脑术后清醒病人出现意识障碍原因复杂,但以术后颅内血肿和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多见(18/28),且多在术后72h内出现。术中彻底止血和术后防止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及术后72h内加强监护是预防术后清醒病人出现意识障碍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颈源性头痛(cE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6名确诊为CEH患者行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Hamilton焦虑评分(HADA)和Hamilton抑郁评分(HADD)进行治疗前后疗效评定,并记录手术并发症。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及术后半年的VAS、HADD和HADA评分明显降低。无颈髓损伤、无椎动脉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CEH,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索可用于辨别影像学上动脉瘤样大脑中动脉(MCA)分支闭塞与MCA分叉部动脉瘤的特征。 方法 收集3例影像学上表现为动脉瘤样的MCA分支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同期20例MCA小动脉瘤(直径≤5 mm)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5例Pubmed文献数据库上影像学表现为动脉瘤样MCA分支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动脉瘤样MCA分支闭塞和MCA分叉部小动脉瘤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征,包括MCA分支数量、动脉瘤外观(圆锥状、柱状和囊状)、动脉瘤高(Ha)、动脉瘤宽(Wa)、动脉瘤颈宽(Wn)、动脉瘤水平分支最大宽度(Wb)、是否合并烟雾血管和动脉瘤比例参数(Ha/Wa>1、Wa/Wn≤1和Wa/Wb≤1)。 结果 t检验和Fisher检验结果显示,两组间圆锥状(P=0.015)、囊状(P=0.011)、Wa/Wn≤1(P=0.011)、Wa/Wb≤1(P=0.022)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圆锥形状(P=0.046)和Wa/Wb≤1(P=0.031)为MCA分支闭塞与MCA分叉部动脉瘤相关的特征。 结论 诊断MCA分叉部动脉瘤时,若动脉瘤为圆锥状且宽小于相同水平分支最大宽度时,应考虑MCA闭塞的可能性。可通过高分辨率磁共振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合并颅内血肿的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2年12月至2015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合并颅内血肿的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对所有患者经锁孔入路行动脉瘤夹闭术和血肿清除术治疗,意识较差且脑室系统扩大的患者行侧脑室外引流术.术后当天复查头颅CT,术后3d内复查头颅CT血管成像(CTA).对所有患者行门诊随访,进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结果 32例患者共34个颅内动脉瘤均一期夹闭完全,夹闭率为100%.术后当天复查头颅CT,2例血肿扩大,其余血肿均已清除或部分清除.术后3d内复查头颅CTA,34个颅内动脉瘤均夹闭完全.术后并发血肿扩大2例(6.3%),脑疝形成4例(12.5%),肺部感染11例(34.4%),脑血管痉挛12例(37.5%),脑梗死6例(18.8%),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3.1%),电解质紊乱6例(18.8%),无肺梗死.16例行侧脑室外引流者,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为25.0%(4/16),未行外引流者颅内感染发生率为12.5%(2/16),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6.0±5.4)个月.术后6个月mRS评分为:3例为6分,1例为4分,1例为3分,2例为2分,9例为1分,16例为0分.其中84.4%(27/32)的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经锁孔入路行手术治疗合并颅内血肿的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的疗效理想,可作为一种有效、安全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