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8篇 |
免费 | 38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31篇 |
基础医学 | 33篇 |
口腔科学 | 8篇 |
临床医学 | 103篇 |
内科学 | 61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34篇 |
特种医学 | 22篇 |
外科学 | 43篇 |
综合类 | 213篇 |
预防医学 | 75篇 |
眼科学 | 4篇 |
药学 | 97篇 |
中国医学 | 78篇 |
肿瘤学 | 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37篇 |
2013年 | 44篇 |
2012年 | 47篇 |
2011年 | 42篇 |
2010年 | 58篇 |
2009年 | 50篇 |
2008年 | 46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44篇 |
2005年 | 47篇 |
2004年 | 61篇 |
2003年 | 47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目的调查分析1起学校食源性肠炎沙门菌暴发事件的危险因素,提出控制及预防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该起事件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可疑食物的调查;采集部分病例、厨工肛拭子和环境拭子样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血清学分型鉴定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该起食源性疾病暴发首发病例发病时间为2009年6月9日,末例病例发病时间为6月12日,事件历时4 d,流行曲线提示该次事件符合点源暴发模式。共报告病例61例,均为寄宿生,走读生和教职工均无发病,其中男寄宿生发病12例,罹患率为3.9%(12/309),女寄宿生发病49例,罹患率为10.7%(49/460),女生的罹患率明显高于男生(P〈0.01)。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提示,6月9日早餐的鸡蛋三文治为引起发病的危险食品(OR=21.70,95%CI为8.50~55.50)。采集患者肛拭子25份、食堂厨工肛拭子14份、食堂冰箱和环境拭子11份,分别有19、5、1份样本检出同一血清型的肠炎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法分析结果表明该25株肠炎沙门菌分离株具有完全相同的PFGE图谱。结论该事件为1起肠炎沙门菌污染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可疑中毒食物为6月9日早餐的鸡蛋三文治,卫生监管部门应重视对各类以鸡蛋为原料的食品的卫生监督。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观察糖尿病患者血栓形成前期血浆内皮素1 (ET1) 、血小板α- 颗粒膜蛋白(GMP140)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及其抑制物(PAI1) 的变化。方法: 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和发色底物显色法, 检测了20 例正常人和40 例Ⅱ型糖尿病患者(22 例无微血管病变、18 例有微血管病变) 的ET1 、GMP140 、tPA 及PAI1 的变化。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ET1 、GMP140 、PAI1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tPA 则明显下降, 伴微血管病变者比无微血管病变者变化更明显, 且ET1 与GMP140 、PAI1 呈显著正相关, 而与tPA 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上述血栓形成前期若干相关指标的测定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和病情分析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4.
心率变异性(HRV)已被人们作为一个定量性指标用于评估人体的自主神经功能,具有无创、定量、可重复的特点,不但在心血管有广泛的应用,而且近几年来也用于糖尿病病人进行时域和频域法分析,以了解糖尿病病人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情况,为临床提供糖尿病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监测,也是个较好方法。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与分组:分为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糖尿病组选自2004年2月~9月我院内一科收入院,符合1997年ADA/WHO诊断标准的糖尿病病人42例,(其中男26例,女16釜;年龄76±5岁。病程5年以上,无高血压或心脏病病史,亦无末梢神经病变史。常规心电… 相似文献
55.
加味拈痛胶囊治疗癌性疼痛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加味拈痛胶囊在癌痛第1阶梯止痛中单独用药及第2、3阶梯止痛中与西药联合用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癌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采用WHO3级止痛法;治疗组30例在癌痛第1阶梯止痛中口服加味拈痛胶囊,第2、3阶梯止痛中,同时加服加味拈痛胶囊,进行止痛疗效、止痛持续时间、毒副反应等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止痛完全缓解率4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3%,止痛完全缓解率16.67%,治疗组止痛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止痛持续时间治疗组平均8小时,对照组平均6小时,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副反应治疗组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拈痛胶囊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及低副反应,与癌痛2、3级止痛西药联合用药,能加强其止痛效果,并减轻其副作用。 相似文献
56.
57.
合成了14个N-酰化苄基四氢异喹啉化合物,并选择其中10个化合物做了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体外试验,结果发现多数均具有一定的活性,为今后该类化合物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58.
59.
目的以68例复杂性心内直视手术的病人为研究对象,比较4∶1含血停跳液和冷晶体停跳液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评价体外循环期间含血停跳液间断灌注的心肌保护价值。方法在68例心内直视手术中分别采用含血停跳液灌注(Ⅰ组)和冷晶体停跳液灌注(Ⅱ组),每组各34例进行心肌保护临床观察。Ⅰ组先用高钾4∶1混血停跳液灌注心脏停跳,以后每隔20~30min用低钾含血停跳液灌注一次。Ⅱ组为应用4℃冷晶体心脏停跳液灌注,每隔20min灌注一次。结果Ⅰ组心脏自动复跳率(94%)明显高于Ⅱ组(76.4%)。术后心低排发生率,Ⅰ组(8.8%)明显低于Ⅱ组(17.6%)。结论4∶1含血心脏停跳液较晶体停跳液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