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1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11篇 |
临床医学 | 25篇 |
内科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80篇 |
综合类 | 22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18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3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中巴利昔单抗(舒莱)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69例肾移植受者,在常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的基础上,分别接受舒莱或ATG诱导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人/肾存活率、排斥反应以及包括感染在内的药物相关副作用的差异.结果接受舒莱的患者组药物相关副作用显著低于接受ATG的患者组(P<0.05),两组患者的人/肾存活率、急性排斥反应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物功能(移植后血肌酐水平及下降速度)在移植早期舒莱组优于ATG组,而长期随访结果显示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肾移植受者接受巴利昔单抗(舒莱)免疫诱导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与ATG诱导治疗方法比较具有更少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质量保证是器官获取组织(OPO)的责任,创建OPO质量管理体系是高质量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工作面临的新任务。当前我国OPO质量管理中存在着缺乏完善的管理机构、规范的管理流程、科学的评价指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等问题,有必要从思想观念转变、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过程实施管理等3个方面,紧密结合OPO的实际状况,参照国际通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进行顶层设计,更需要OPO管理者充分发挥领导作用,确保OPO在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中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3.
达利珠单抗预防致敏受者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用达利珠单抗诱导治疗预防致敏受者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 36例群体反应性抗体为 30 %~ 5 0 %的致敏受者随机分为舒莱组和对照组 ,各 18例 ,舒莱组患者于移植术前 2h和术后第 4d接受达利珠单抗 (2 0mg/次 )诱导治疗 ,两个组术后均以环孢素A、霉酚酸酯和皮质激素预防排斥反应。结果 舒莱组术后 3个月内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术后 2~ 4周内对照组平均每日皮质激素用量明显高于舒莱组 ;两个组人 /肾 1年存活率的差异无显著性 ;舒莱组术后肾功能的恢复较对照组快 ,但差异无显著性 ;舒莱组术后1周内CD2 5 淋巴细胞数明显降低 (P <0 .0 1) ;未观察到达利珠单抗的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在合理筛选供受者的基础上 ,致敏受者肾移植前接受达利珠单抗诱导治疗可降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 ,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工作正在快速发展中,为体现全社会对器官捐献者的尊重与褒奖,国家积极倡导针对存在困难的器官捐献者家庭进行救助。但是,我国器官捐献困难救助体系的建设明显滞后,红十字会在器官捐献全流程的中立性和纯洁性体现不充分,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的衔接机制尚未形成,救助主体、救助功能和救助资源分散,在捐赠人与受益人权利义务以及救助金的保管、使用与监督等方面尚属空白。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慈善事业作为社会保障的有机组成部分,参与器官捐献工作是大势所趋。《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颁布与实施,为非政府性慈善救助组织的设立和器官捐献困难救助模式创新提供了思路与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5.
利用肾移植受者术后血清可溶性CD30预测早期急性排异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利用肾移植受者术后血清可溶性CD30(sCD30)水平预测急性排异反应的可行性.方法:利用ELISA方法分别在术前、术后5 d和10 d检测231名肾移植受者的血清sCD30水平,根据肾移植受者术后1 mo内临床表现将他们分为三组:急性排异反应组(AR,n=49),肾功能延迟恢复组(DGF,n=11)和正常组(UC,n=171).结果:231名肾移植受者的血清sCD30水平由术前的(178±79)U/mL分别降至术后5 d的(52±30)U/mL和术后10 d的[(9±5)U/mL,P<0.001].AR组术后5 d的sCD30水平为(92±27)U/mL,高于uc组(41±20)U/mL和DGF组[(48±18)U/mL,P<0.001].而术前和术后10 d的sCD30水平在三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术后5 d sCD30水平可以预测近期内即将出现的急性排异反应(曲线下面积0.95).并且,根据ROC曲线分析得出:将65 U/mL作为临界点可以较好的预测急性排异反应(特异性91.8%,敏感性87.1%).结论:检测肾移植受者术后5 d的血清sCD30水平可以预测移植后早期出现的排异反应. 相似文献
6.
7.
8.
死亡后捐献是开展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工作最重要的伦理原则。新修订的《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未定义死亡,且回避了“是否承认脑死亡”这一关键性问题,器官捐献工作中可能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或损害捐献者权益的情况。死亡是人类生命过程最终无法避免的事实,任何时代都需要而且只能通过一些具体的标准来判定死亡。死亡标准的建立基础是人们所持有的死亡观,并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其他社会因素制约。中西方死亡判定标准的认定上存在明显差异。为了规范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推进器官捐献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动机纯正原则,以知情同意为前提,尊重捐献者及其近亲属的死亡标准自主选择权,严格遵循死亡判定程序和操作规范,确保死亡认定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9.
背景:作为抗代谢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以其低毒副作用的优点已经在实体器官移植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临床上移植患者常联合用药,霉酚酸酯与其他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和他克莫司)联合使用时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尚不清楚。
目的:动态监测霉酚酸浓度,比较霉酚酸酯与不同免疫抑制剂联用时药代动力学特点,以探讨其最佳治疗浓度窗,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从而提高疗效,降低其毒副反应。
方法:应用 SyvaEmit-2000药物浓度检测分析仪检测肾移植受者服药(霉酚酸酯)前(C0)、服药后0.5 h(C0.5)和服药后2 h(C2) 霉酚酸血浓度,并根据3个时间点的浓度值来计算0-12 h的霉酚酸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值。
结果与结论:入选340例肾移植受者,共检测霉酚酸3点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820例次,霉酚酸酯+他克莫司联合用药组574例次;霉酚酸酯+环孢素A联合用药组246例次。霉酚酸酯与环孢素A联合应用时,0-12 h的霉酚酸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值显著低于霉酚酸酯与他克莫司联合应用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霉酚酸酯联用他克莫司组服药前、服药后0.5 h霉酚酸浓度值高于霉酚酸酯联用环孢素A组(P < 0.05),霉酚酸酯联用环孢素A组服药后2 h霉酚酸浓度值高于霉酚酸酯联用他克莫司组(P < 0.05)。霉酚酸酯联用他克莫司组服药后0.5 h出峰的病例数高于霉酚酸酯联用环孢素A组(P < 0.05)。结果可见霉酚酸酯与不同免疫抑制剂联用时应根据相应的药代动力学特点给药,如与他克莫司联用时,应该更早地减低他克莫司剂量。三点霉酚酸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监测相对简便易行,在临床应用更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我院1981-2005年共收治膀胱肿瘤患者508例,均经病理证实。本文就其发病、病理、治疗与预后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