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6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1.
Moyamoya病CT、MRI和DSA的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CT、磁共振成像(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Moyamoya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和影像学证实的153例Moyamoya患者的CT、MRI及DSA进行回顾性分析.153例患者中,83例有CT平扫,30例有CT增强,25例有CT血管造影(CTA);135例有MRI SE序列平扫,3D-TOF MR血管成像(MRA)130例;113例有DSA.结果:83例CT平扫发现脑梗死38例,脑出血33例,仅3例隐约可见丘脑、基底节区和鞍上池的略高密度烟雾血管影;135例MRI平扫患者中发现脑梗死108例,脑出血38例.CT平扫、CTA、CT增强诊断阳性率分别为3.6%(3/83)、92%(23/25)和93.3%(28/30).MRI平扫和3D-TOF MRA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95.6%(129/135)和100%(135/135).DSA诊断阳性率100%(113/113).CTA、MRA和DSA显示颈外动脉侧支循环的阳性率分别为24%(6/25)、27.7%(36/130)和35.4%(40/113).与DSA比较,CTA和MRA显示烟雾血管少,常高估脑动脉狭窄.结论:DSA是诊断烟雾病的最佳影像学手段,但具有创伤性.CT增强、CTA、MRI平扫和MRA均是诊断烟雾病的重要方法,CT平扫难以诊断烟雾病.  相似文献   
112.
郑匡  钟鸣  谭显西  刘伟  杨运俊 《浙江医学》2008,30(4):327-329
目的观察血栓素A2(TXA2)合成酶特异性抑制剂奥扎格雷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TXA2(迅速代谢为了TXB2)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探讨TXA2在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等分为单纯SAH组和单纯SAH+奥扎格雷钠治疗组(奥扎格雷钠组)。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兔SAH模型,奥扎格雷钠组在第1次注血后即开始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每天给药1次,持续14d。全程观察实验动物的饮食及神经功能变化情况,利用放射免疫方法及头颅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分别动态观察各组处理后第1、4、7、11、14天的TXB2水平及兔基底动脉直径。结果两组家兔注血后第4天开始血浆TXB2水平即明显升高(P〈0.05),但奥扎格雷钠组明显低于单纯SAH组(P〈0.05);两组家兔基底动脉直径的变化较为相似,在注血后即逐渐变小,第11天时才开始缓解,但至第14天时仍未能完全缓解,两组间各时点直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评分显示注血后第4、7、11天奥扎格雷钠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好于单纯SAH组(P〈0.05)。结论TXA2水平的增加并非导致自发性SAH后DCVS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探讨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致脑血管痉挛(CVS)中的作用。方法:行兔枕大池单次注血制备SAH模型,分别于注血前、注血后第1天、第4天、第7天行CTA检查,根据第4天和第7天的检查结果分为痉挛组和未痉挛组。采兔耳缘动脉血,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栓素B2(TXB2)和前列腺素F1α(PGF1α)的表达,计算TXB2/PGF1α比值。结果:未痉挛组在注血后第1天、第4天以及第7天外周血TXB2、PGF1α和TXB2/PGF1α改变不明显,与注血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痉挛组外周血TXB2、PGF1α第1天升高不明显,第4天和第7天均显著升高,且TXB2较PGF1α升高幅度大,TXB2、PGF1α以及TXB2/PGF1α和注血前及未痉挛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TXA2和PGI2可能没有参与急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但在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实验室确诊的横纹肌溶解症患者10例MRI表现。对病变的部位、范围、形态、信号及周围组织改变等进行分析。结果 10例中外伤后6例,服用过量药物后1例,持续高烧5天后1例,食用海豚后1例,食用小龙虾后1例。10例均有肌肉酸痛、肌无力、浓茶色尿、肌酸激酶和尿肌红蛋白升高,其中合并消化道出血5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5例,肝功能不全5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10例中病变位于两侧大、小腿2例,右侧上臂2例,左侧上臂、右腰部及两侧大腿1例,两侧臀部及腰背部1例,两侧大腿1例,两侧小腿1例,左侧大腿1例,两侧腹壁1例。10例MRI显示受累的肌肉组织均有不均匀异常信号,界限不清,其中伴肌间轻中度渗出和皮下水肿8例。MRI信号在T1WI上呈均匀稍低信号4例,均匀等信号3例,不均匀稍高信号影3例。T2WI和T2WI脂肪抑制序列上均呈斑片状、絮状及小条片状不均匀高信号影,病变松散、范围广。结论横纹肌溶解MRI征象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5.
目的:研究肺磨玻璃结节( ground glass nodule , GGN)与血管的关系及其分型,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GGN患者(其中2例患者有2个GGN)的HRCT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GGN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分3型:Ⅰ型,血管清晰穿过和/或紧邻GGN;Ⅱ型,血管在GGN内扭曲和/或扩张;Ⅲ型,GGN内血管截断和/或合并以上的形态。分析此分型与GGN病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58例GGN患者中,病理证实良性病变11个、浸润前病变26个、浸润性病变23个。Ⅰ型、Ⅱ型和Ⅲ型的GGN分别为13、23和24个。各型血管关系在不同性质的GGN中显示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χ2=17.92, P =0.01)。 GGN血管Ⅱ型、Ⅲ型合并,浸润性病变组、浸润前组及良性组各有22个(96%,22/23),21个(81%,21/26),4个(36%,4/11),血管表现为异常时,恶性的可能性越大,3组GGN与血管是否正常存在相关性( r =0.462, P <0.01)。结论不同类型GGN与血管的不同关系有助于GGN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探讨高心率咯血患者,采用自由呼吸状态下320排CT单心动周期动态容积扫描,对支气管动脉CT成像(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连续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151例心率≥65次/min咯血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320排前瞻性心电门控动态容积CT进行自由呼吸下支气管动脉成像,按例数不等的完全随机区段分组法分成A、B两组,A组81例,B组70例。A组采用320排CT默认的多心动周期扫描生成多扇区图像A1,经2次重建获得单扇区图像A2;B组采用单心动周期扫描生成单扇区图像B。比较两种扫描方式的辐射剂量指标,比较B组与A1、A2组的图像质量客观指标[血管CT值、图像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与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并对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对体循环-肺循环瘘检出的准确性。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结果 B组与A组的辐射有效剂量的中位数分别为1.42和3.06 mSv,B组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724,P<0.05);B组与A2组的图像质量客观指标、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中位数为4,明显高于A1组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584,P<0.05);B组和A1组图像SD值分别为(25.7±0.35)和(13.9±0.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983,P<0.05),B组和A1组SNR值分别为(38.5±6.9)和(48.4±10.6),B组明显低于A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98,P<0.05),B组和A1组的CNR值分别为(31.61±8.80)和(45.36±13.01),B组亦明显低于A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95,P<0.05);两组检查的主动脉、肺动脉平均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A2组对体循环-肺循环瘘检出的准确性中等偏高,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1和0.864(Z=7.210、7.430,P<0.05),A1组的准确性较差,ROC曲线下面积为0.626(Z=2.434,P<0.05);B组和A1、A2组灵敏度分别为80.0%、28.6%和76.2%。结论 320排单心动周期动态容积CT在降低支气管动脉CTA检查辐射剂量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图像质量及对体循环-肺循环瘘CT检出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讨颅内镜像动脉瘤的分布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颅内镜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同期88例普通多发动脉瘤(MIA)作为对照,全部患者均行CT动脉造影(CTA)检查,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资料由2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进行分析。分析颅内镜像动脉瘤的分布特点,重点比较镜像动脉瘤与普通颅内MIA的男女比例、年龄、破裂率、≥3个动脉瘤及含微小动脉瘤(≤3 mm)及大动脉瘤(≥10 mm)的患者数,采用x2检验分析两者的率或构成比。结果:镜像动脉瘤48例,占我院同期MIA的35.3%(48/136),位于后交通段22例(占46%),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处12例(占25%),其他部位14例。镜像动脉瘤与普通MIA的男女比例与破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镜像动脉瘤60岁以下占56.3%,明显高于普通MIA的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12,P<0.05);31.3%的镜像动脉瘤患者出现≥3个动脉瘤,明显高于普通MIA患者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62,P<0.01);而镜像动脉瘤患者54.2%含有微小动脉瘤,低于普通MIA患者的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43,P<0.05)。结论:颅内镜像动脉瘤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及分布特点,提高对颅内镜像动脉瘤的认识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8.
目的 :分析CT对脑室、池内囊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 6 1例脑室、池内囊虫病的CT表现特点。所有患者均有脑CT平扫 ,其中 13例同时有CT增强扫描。结果 :6 1例脑室、池内囊虫中 ,脑室内囊虫 38例 ,脑池内囊虫 18例 ,脑室、池内囊虫同时存在 5例。 38例脑室内囊虫均呈圆形或椭圆形 ,其中单发囊性病灶者 31例 ,多发 7例。 18例脑池内囊虫中 ,有 16例脑膜型囊虫多发 ,呈葡萄串状 ;2例单发 ,呈分叶状。 38例脑室内囊虫共计 5 2个囊性病灶 ,其中 33个病灶内可见到囊虫头节 ,占 6 3.5 % ;18例脑池内囊虫均未见头节显示。结论 :CT对脑室、池内囊虫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探讨兔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后早期脑内肌酸含量的动态演变规律及其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之间的关系。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实验组12只,对照组8只。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分别在模型建立前和建立后0.5h、1h、2h、4h、6h、8h、12h和24h进行DWI和1H-MRS检查。结果:兔MCAO后0.5hADC值开始下降,随时间延长,ADC值迅速下降,至8h左右降至最低点,随后,ADC值略有回升但仍低于正常。Cr在MCAO后24h内趋向于持续下降。梗死后8h内,Cr含量与ADC值之间明显相关。结论:脑梗死后8h内,Cr含量与ADC值下降的直接和间接原因均为缺血所致的细胞能量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探讨早期兔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后脑内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含量的动态演变规律及其与光镜、电镜下梗死脑组织相应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6只,磁共振波谱(MRS)检查组8只,病理学检查组8只。2组动物均经眶电凝阻断大脑中动脉(MCA),并分别在模型建立前及建立后0.5h、1h、2h、4h、6h、8h、12h和24h进行MRS和HE染色光镜和铅铀染色电镜检查。结果:MCAO后0.5hNaa即开始下降,随后6h内,Naa在此较低水平保持相对稳定;MCAO后6h,Naa再次明显下降。光镜下MCAO后2h神经元核固缩,6h细胞核固缩呈不规则形,神经元数目开始减少,12h部分神经元细胞核消失,神经元数量进一步减少,24h神经元坏死,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电镜下MCAO后2h线粒体肿胀、嵴消失,6h神经元细胞质高度水肿,12h神经元围围明显水肿,24h神经元细胞膜和核膜崩解。结论:脑梗死急性期Naa下降可客观真实地反映存活神经元的数量或神经元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