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44篇 |
免费 | 191篇 |
国内免费 | 11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0篇 |
儿科学 | 32篇 |
妇产科学 | 18篇 |
基础医学 | 101篇 |
口腔科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398篇 |
内科学 | 177篇 |
皮肤病学 | 17篇 |
神经病学 | 38篇 |
特种医学 | 135篇 |
外科学 | 148篇 |
综合类 | 693篇 |
预防医学 | 271篇 |
眼科学 | 59篇 |
药学 | 249篇 |
7篇 | |
中国医学 | 333篇 |
肿瘤学 | 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92篇 |
2022年 | 100篇 |
2021年 | 130篇 |
2020年 | 98篇 |
2019年 | 84篇 |
2018年 | 84篇 |
2017年 | 67篇 |
2016年 | 75篇 |
2015年 | 88篇 |
2014年 | 139篇 |
2013年 | 135篇 |
2012年 | 181篇 |
2011年 | 148篇 |
2010年 | 146篇 |
2009年 | 146篇 |
2008年 | 140篇 |
2007年 | 129篇 |
2006年 | 137篇 |
2005年 | 98篇 |
2004年 | 93篇 |
2003年 | 97篇 |
2002年 | 49篇 |
2001年 | 51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总结乳腺良恶性占位病变在高场强MRI的影像表现 ,评价高场强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1996~ 2 0 0 4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4 3例乳腺良恶性占位病变的MRI资料 ,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 :典型乳腺良、恶性病变 ,高场强MR平扫即能准确诊断 ,而部分非典型良、恶性病灶 ,增强扫描形态、信号变化也有一定的重叠。结论 :MRI技术能够充分显示病变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 ,是建议活检或预防性手术的最有力的依据。但是 ,MRI平扫、增强技术对乳腺非典型病变 ,仍然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82.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建立一种类似人原发性肝癌的小鼠试验模型,有助于了解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助于对肝癌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观察的研究。本研究在国内外率先成功地建立了四氯化碳(CCl4)/乙醇诱发昆明小鼠肝癌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83.
目的:构建一种可以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蜕皮激素诱导表达截短型hIGF-Ⅰ的受控型转基因载体,为制备受控型蜕皮激素诱导表达截短型MGF-Ⅰ的转基因小鼠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受控型蜕皮激素诱导表达截短型hIGF-Ⅰ的转基因载体;将其电转至AM1菌中,利用其中的Cre重组酶将载体上两个同向LoxP序更锚定的新霉素(neomycin)基因删除,解除其对蜕皮激素诱导表达系统的阻断作用,利用PCR、酶切和测序鉴定删除情况;将重组后的载体转染至COS7细胞中进行瞬间表达,蜕皮激素诱导后回收培养上清和细胞裂解物进行Western印迹分析,检测hIGF-Ⅰ的表达情况。结果和结论:成功构建大小为13.6kb的转基因载体pOE-IGF-Ⅰ;转化至AM1中后,PCR、酶切和测序的结果都证明其中的Cre酶能够将载体上neomycin基因删除;重组后的载体转染至COS7细胞中进行诱导表达,Western印迹实验证明截短型MGF-Ⅰ能够在COS7细胞中顺利表达。上述结果证明该蜕皮激素诱导表达截短型hIGF-Ⅰ的受控型转基因载体能够用于转基因小鼠的制备。 相似文献
84.
目的:提高MR泌尿系水成像(MRU)对原发性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诊断正确性。方法:收集46例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患者的病理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MRU对输尿管癌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100%(46/46)及82.6%(38/46)。结论:MRU对诊断原发性输尿管移行细胞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5.
目的总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E-CABG)的治疗效果,探讨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孙逸仙心血管医院自1999年6月至2009年12月行E-CABG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24~81岁。AMI发生时间〈6 h 6例,6 h~3 d 7例,3~30 d 8例,包括心源性休克8例,室间隔破裂穿孔合并心源性休克1例,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致冠状动脉破裂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频发性室性心律失常8例,发生心室颤动、心脏停搏1例,心脏外伤术后1例,10例安放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采用体外循环CABG(on-pump)12例,非体外循环CABG(off-pump)5例,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CABG(on-pump-beating)4例。结果早期死亡5例,病死率23.8%,E-CABG的病死率明显高于CABG总体病死率(23.8%vs.3.1%,χ2=21.184,P〈0.05),其中AMI发生时间〈6 h者死亡2例,6 h~3 d者死亡2例,3~30 d者死亡1例,病死率分别为33.3%、28.6%和12.5%。3 d后的病死率明显较低(P〈0.05)。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围术期心肌梗死(MI)和败血症,其中行off-pump和on-pump-beating手术患者中各死亡1例。出院16例,随访6个月~10年,晚期死亡6例,5例死于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1例死于非心脏因素;生存10例,其中5例生活质量较差。结论 AMI发生3 d以内行E-CABG病死率高,如果通过IABP等支持治疗,待AMI发生3 d后手术,合理采用off-pump和on-pump-beating手术方法,将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6.
目的:评价煨脓长肉膏联合浅静脉腔内激光术治疗臁疮的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煨脓长肉膏联合浅静脉腔内激光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新液换药联合浅静脉腔内激光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31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治愈20例,好转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6.1%(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疮面愈合时间均数分别为(16.39±7.42)d和(55.70±31.37)d(P〈0.01)。症候群改善只有瘙痒、疼痛症候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煨脓长肉膏联合浅静脉腔内激光术治疗臁疮,可以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87.
螺旋CT胆系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螺旋CT胆系成像(SCTC)技术,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做一评估。方法:采用50% 胆影葡胺20~40 m l静脉缓注。33 例延时30~60 m in,16例延时90 min 后行螺旋CT容积扫描,将图像数据传至工作站作三维、四维及MPR成像。结果:我们用此法检查了49 例病人,其中25例为胆囊结石,9例胆总管结石,胆囊术后胆总管狭窄2例,5例为胆管癌,正常者8 例。结论:螺旋CT胆系成像是有效的无创伤性胆系成像技术,弥补了常规CT及螺旋CT平扫在胆系疾病诊断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88.
病例 罗某,女,38岁,工人。1989年9月4日因患结石性胆囊炎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右上腹有深压痛,B超示胆囊结石,余无特殊。7日在硬膜外麻醉下作胆囊切除术。手术顺利,麻醉平稳,诊断确切。术中10∶15输入“A”型全血300ml,术后行抗炎治疗。12∶5O病人诉伤口痛,15∶1O体温40.4℃,16∶10出现烦燥、面潮红、脉细速,120次/min,血压8/6kPa,无尿,全腹软,无移动性浊音,急查血色素121g/L,行物理降温、抗休克、加大抗生素用量及增加种类。9月8日7∶OO抽静脉血培养,病情继续恶化,10∶30呼吸心跳停止,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89.
目的:比较分析改良双套管脉冲持续冲洗结合VSD在治疗骨折术后继发骨髓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25例骨折术后继发骨髓炎患者资料,行常规病灶清除术后,改良组15例采用双套管脉冲冲洗结合VSD持续引流7天,并与传统组10例持续灌洗引流14天比较,随访6个月。疗效评价指标包括血沉和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换药次数,局部炎症消退时间及复发率等。结果:按上述疗效评定标准,两组患者均一期愈合,均无复发病例,但改良组血沉和C反应蛋白水平在术后7天(P=0.001和P=0.002)、14天(P=0.000和P=0.000)较传统组下降明显。同时改良组在住院时间(P=0.001),术后换药次数(P=0.000),局部炎症消退时间(P=0.001)等相较传统组有显著性改善。在手术时间(P=0.646)和复发率上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改良双套管脉冲持续冲洗结合VSD法将可调控的脉冲冲洗技术与VSD技术相结合,能迅速控制炎症,有效促进骨髓炎清创术后的恢复,便于术后管理,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骨髓炎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颈脊髓前方无局限性压迫、颈椎不稳定的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06--2011-03纳入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44例。包括脊髓中央综合征26例,前脊髓损伤综合征12例,Brown-Sequard综合征4例,其他2例。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获12—60个月随访40例,平均(25.2±17.6)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脊髓功能评分改善率为68.5%;但双上肢功能恢复较差,出现双手不同程度肌肉萎缩5例;X线片检查显示颈椎生理曲度良好,无断钉、断棒及颈椎失稳;CT检查显示螺钉位置良好,椎管扩大成形满意,无门轴断裂及再关门。结论颈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颈脊髓前方无局限性压迫、颈椎不稳定的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