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131篇
预防医学   50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70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上接第20卷第5期36页)60、多功能试管架。61、显微镜专用液晶显示器。62、阴冷理疗器,用于已婚女性性功能冷淡者使用。63、凹面镜近视防治仪,由一凹面镜及其框架等组成,用于锻炼腱壮肌,预防近视等。64、微生物反应产物显色指示剂,微生物与不同地物反应会产生不同的产物,有的产物需外加显色剂来显色,显色剂的主要成分均为化学试剂,本身不具备微生物鉴定作用。65、信息工作站,有电脑主机,显示器,键盘和鼠标组成,通过数据网线连接医院相应的设备和PACS系统,将一些生命指征参数,发射影像及其它实时医疗设备的数据进行集成显示,本身不具有诊断…  相似文献   
12.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8岁,5年前无明显诱因心悸,持续2~3小时,突发突止,无胸闷、胸痛,未予诊治。近1个月心悸发作频繁,每次持续时间约10小时。患者有30年吸烟史,平均10支/d,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急诊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148次/min。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1.740 mg/L(正常值0.5mg/L)。临床为除外肺动脉栓塞,急诊行肺动脉计算机断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60岁)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75 mg/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临床效果和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以及凝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4.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小板聚集率以及凝血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胃黏膜出血率16.0%高于观察组2.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优于阿司匹林,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采用改良Stoppa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并进行随访。结果 11例平均随访1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能不扶拐站立行走,且步态正常。结论改良Stoppa入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能够重建骨盆的稳定性,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旨在研究PKM2表达与肺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探讨沉默PKM2表达对肺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5例肺鳞状细胞癌与正常肺组织中PKM2与Bim蛋白表达情况,分析PKM2表达与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siRNA 片段导入肺鳞状细胞癌中来沉默PKM2表达。分别采用 Western blot法、RT-PCR方法检测PKM2与Bim蛋白与mRNA表达。利用Annexin V-FITC/PI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PKM2在74例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77.9%),PKM2高表达与患者高TNM分期(P=0.008)、淋巴结转移(P=0.003)及肿瘤直径(P=0.009)相关,同时PKM2高表达与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不良预后相关(P=0.000,χ2=18.630)。SK-MES-1细胞中共转染PKM2 siRNA与Bim siRNA后,与单独转染PKM2 siRNA比较,Bim表达增加(P<0.05),细胞凋亡减少(分别为13.55%±1.74%与28.01%±3.65%,P<0.05)。结论 PKM2高表达与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不良预后相关,且PKM2可通过Bim来调控肺鳞状细胞癌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内破裂动脉瘤CT血管造影特点。方法选择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行头颅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患者115例。所有患者经外科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证实为颅内动脉瘤,并进行影像学特点分析。结果 115个破裂动脉瘤中,38个(33.0%)位于前交通动脉,16个(42.1%)伴有一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32个(27.8%)位于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动脉瘤最大直径2~17.5(6.72±3.32)mm。37个(32.2%)动脉瘤最大直径<5 mm,72个(62.6%)动脉瘤最大直径<7 mm。颅内破裂动脉瘤体积13~2651(369.65±187.74)mm~3。63个(54.8%)动脉瘤体积<200 mm~3。24个(20.9%)动脉瘤长宽比≤1.8,91个(79.1%)动脉瘤长宽比>1.8。67个(58.3%)动脉瘤伴有子瘤。单发动脉瘤96例(83.5%);多发动脉瘤19例(16.5%),每例有1个责任动脉瘤即破裂动脉瘤,共19个,未破裂动脉瘤23个。破裂动脉瘤最大直径明显大于未破裂动脉瘤(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能为临床提供颅内破裂动脉瘤丰富的形态学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双腔支气管导管在电视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112例择期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的差异.结果 112例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平均插管时间163.2±15.4 s,一次插管成功91例(81.3%);108例患者术中肺萎陷满意,术野显露良好,4例患者经患侧负压吸引后方达到满意效果;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的HR、SBP、DBP、MAP、pH、PaO2、PaCO2和SpO2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的HR、SBP、DBP和MAP显著低于术前和术后(P<0.05),PaCO2显著高于术前和术后(P<0.05),而pH、PaO2和SpO2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过程中没有因麻醉原因而中断手术,术中无低氧血症发生,术后无患者因呼吸衰竭再次插管,术后并发症有声音嘶哑32例(28.6%),咽喉痛45例(40.2%).结论 双腔支气管导管可为电视胸腔镜手术提供良好手术视野,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肺隔离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与滤波反投影(FBP)算法比较,探讨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SAFIRE)算法大螺距肺动脉双源CT(DSCT)成像的图像质量。方法对临床怀疑肺栓塞的69例患者行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肺动脉CT扫描,分别采用SAFIRE和FBP算法进行图像重建,比较两种重建算法的肺动脉CT图像质量、噪声、SNR和CNR。结果 SAFIRE算法图像的肺动脉CT图像质量显著优于FBP算法[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1.28±0.36)分和(1.99±0.56)分,P<0.001];SAFIRE算法的噪声显著低于FBP算法[分别为(14.60±2.11)HU和(18.52±2.65)HU,P<0.001];SAFIRE算法的SNR和CNR显著高于FBP算法(SNR分别为26.57±4.99和20.23±3.94,P<0.001;CNR分别为23.41±4.58和17.77±3.62,P<0.001)。结论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肺动脉DSCT成像时,与FBP算法相比,SAFIRE算法的肺动脉CT图像噪声更低,图像质量更高,显示肺动脉细小分支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浙江省舟山医院收治的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8例)和未并发MODS(20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对两组患者血小板进行常规检测并比较,检测两组患者二磷酸腺苷(ADP)诱导前后的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a、CD42a、CD61、CD62p)的阳性表达率和平均荧光强度(MFI),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MODS组与非MODS组ADP诱导前比较,血小板的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9,P>0.05),但平均体积偏大(t=6.417,P<0.01),血小板分布宽度大(t =9.664,P<0.01);MODS组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阳性表达率和MFI较非MODS组患者显著增高(CD41a:t=14.486和49.419,P<0.01;CD42a:t =41.693和58.160,P<0.01;CD61:t=15.452和19.251,P<0.01;CD62p:t 18.230和24.258,P<0.05);经ADP诱导活化处理后MODS组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阳性表达率和MFI未出现明显变化(CD41a:t=1.364和1.237,P>0.05;CD42a:t=1.247和1.448,P>0.05; CD61:t=1.258和1.354,P> 0.05;CD62p:t=1.213和1.147,P>0.05),而非MODS组患者经ADP诱导活化处理后血小板膜糖蛋白阳性表达率和MFI均明显升高(CD41a:t=15.891和18.417,P<0.01;CD42a:t=54.367和14.217,P<0.01;CD61:t=16.257和21.348,P<0.01;CD62p:t =58.268和18.145,P<0.01).结论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并发MODS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阳性表达率和MFI较轻症患者高,而且持续活化表达能力极低,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检测可以作为判断新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