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探讨针刺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 3 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16例。针刺组接受针刺 (每周 5次 ,共 3周 )和常规治疗 (静脉滴注丹参及对症支持治疗等 ) ,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采用改良爱丁堡 斯堪的维亚脑卒中评定量表(MESSS)评估神经功能 ,检测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MEP)、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 (SLSEP) ,并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和髓鞘碱性蛋白 (MBP)含量。结果 治疗 3周后 ,针刺组患者MESSS评分、血清NSE及MBP含量明显降低 ,且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 (CMCT)、SLSEP中枢感觉传导时间 (N13~ 2 0 IPL)明显缩短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针刺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其机制可能与其保护神经元受损、调节中枢运动及感觉传导通路的兴奋性有关  相似文献   
32.
为适应医学教育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我校整合原有资源为多专业、多学科、多门临床课程实践教学的共享实验教学平台--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探索临床实践教学新途径,切实提高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动手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责任感、就业与创业能力、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索基于模拟患者的评估在临床教学模式构建中的应用。方法:在阐述传统的评估模式的运用现状基础上,从评估的内容、评估的优势方面分析基于模拟患者的评估。结果:模拟患者在能力评估中的运用能促进医学生参与主动学习,体验真实的经验教训。模拟患者在能力评估中最大限度的提供临床病例,提供更为丰富的训练内容。结论:将模拟患者应用于医学生的临床能力评估,能够全方位的评价医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是公平、高效、可靠的评估活动。  相似文献   
34.
脑震荡的多形式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脑震荡患者的多形式诱发电位变化。对 2 6例急性期脑震荡患者行视觉诱发电位 (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及事件相关电位 (ERP)检测 ,并与年龄、身高匹配的健康者对比 ;同时对每例患者行脑电图 (EEG)检查。结果 :VEP、BAEP、SEP、ERP及EEG异常率分别为 30 8%、6 9 2 %、5 0 %、6 1 5 %、38 5 % ;其中有二项诱发电位异常者占 80 8% ,较EEG异常率高 (P <0 0 1)。脑震荡患者存在脑干、大脑半球及认识功能障碍 ,多形式诱发电位对脑震荡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小鼠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后海马活化素βA基因的表达与意义。方法 采用毛果芸香碱诱导的SE小鼠模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原位杂交观察SE后海马活化素βA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应用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病理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 SE后3h海马活化素SAmRNA表达即显著增高,6h达高峰,持续至约24h后开始回落,48h恢复近正常水平;活化素pAmR-NA表达最先在海马CA2及DG区上调,高峰时CA3区亦见明显表达,48h后仅CA2区仍可见阳性表达;海马活化素βA mRNA水平与神经元抗损伤力有关。结论 毛果芸香碱诱导的SE能明显上调海马活化素βA mRNA表达,其水平的上调可能有助于增强海马神经元抗兴奋性损伤的能力。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小鼠癫癎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后海马活化素βA基因的表达与意义.方法采用毛果芸香碱诱导的SE小鼠模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原位杂交观察SE后海马活化素βA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应用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病理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SE后3 h海马活化素βA mRNA表达即显著增高,6 h达高峰,持续至约24 h后开始回落,48 h恢复近正常水平;活化素βA mR-NA表达最先在海马CA2及DG区上调,高峰时CA3区亦见明显表达,48 h后仅CA2区仍可见阳性表达;海马活化素βA mRNA水平与神经元抗损伤力有关.结论毛果芸香碱诱导的SE能明显上调海马活化素βAmRNA表达,其水平的上调可能有助于增强海马神经元抗兴奋性损伤的能力.  相似文献   
37.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 (rTMS)对抑郁症的治疗价值及其安全性。对象 为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就诊于我院神经精神科门诊及住院的抑郁症患者 ,共 12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 2版修订本的抑郁症诊断标准。其中男 7例 ,女 5例 ;年龄 19~ 4 6岁 ,平均 (31± 6 )岁 ;病程 3个月至 2年 ,中位数为 8个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前 17项评分为 18~ 36分。脑卒中后抑郁及心、肝、肾等有器质性疾患者除外。治疗前有 7例用抗焦虑药治疗 ,但未用过抗抑郁药治疗 ;有 5例曾经用过三环类抗抑郁药。受试者或其监护人均对本…  相似文献   
38.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近年开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神经电生理技术。系列研究结果表明,高频磁刺激能更多地兴奋大脑皮层中水平走向的联接神经元,并可导致大脑皮层局部代谢水平增高,在治疗抑郁症方面显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国内外文献报道,抑郁症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局部脑血流(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减低,且与其病情相关,也有学者用rCBF变化监测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我们从2000年1月~2003年3月对18例rCBF减低的抑郁症患者给予rTMS,以探讨rTMS对抑郁症的治疗价值及其对rCBF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医科大学生培养成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于祖国,具有为医药卫生事业献身精神,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对医科大学生德育考核进行了探索。经过几年的实践,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实用的指标体系和测评方法,推进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40.
轻型颅脑外伤患者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事件相关电位(ERP) 对轻型颅脑外伤患者脑认知功能变化的评估作用。方法:用听觉oddball 刺激序列ERP检测22 例轻型颅脑外伤患者并和20 位正常人对照。结果:病例组ERP 的P3 峰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 ;随着病情的好转,P3 潜伏期逐渐缩短,波幅亦逐渐增高。结论:ERP是测定轻型颅脑外伤患者脑认知功能变化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