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度洛西汀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8例抑郁症患者度洛西汀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于治疗前后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进行疗效评估,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前,首发抑郁症患者血清IL-6、TNF-α、IL-1浓度[(10.66±3.12) pg/ml,(77.49±3.12) pg/ml,(39.09±3.77) pg/m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72±0.91)pg/ml,(37.48±5.87) pg/ml,(10.31±1.05) pg/ml];血清IL-4、IL-10浓度[(3.18±0.46) pg/ml,( 102.66±20.50) pg/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7.85±0.49) pg/ml,(181.00±33.85) pg/ml];经度洛西汀治疗后,患者血清IL-6、TNF-α、IL-1浓度明显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血清IL-4、IL-10浓度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但血清IL-6、TNF-α、IL-1浓度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IL-6、TNF-α、IL-1水平与HAMD总分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667,0.486,0.727,P<0.01),而血清IL-4、IL-10水平则与HAMD总分呈明显负相关(r分别为-0.433,-0.269,P<0.05,P<0.01).结论 首发抑郁症患者存在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功能紊乱,度洛西汀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及Th1/Th2失衡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抗焦虑抑郁辅助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性纳入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336例,通过抑郁焦虑评分量表筛选出慢阻肺合并抑郁焦虑的患者82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n=41)和对照组(n=41)。通过m MRC评分,BODE指数和CAT评分评价治疗前后慢阻肺患者病情程度改变情况。通过SAS评分和SDS评分评价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程度。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1月后BODE指数(3.4±1.1 vs.2.4±0.5,P0.05)和CAT评分(15.1±6.1 vs.9.2±6.6,P0.05)下降较为明显;而对照组仅CAT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15.5±7.6 vs.10.1±4.6,P0.05)。治疗组治疗1月后SDS评分X值(44.6±3.1 vs.40.3±6.5,P0.05)和SAS评分Y值(53.3±4.7 vs.49.1±5.5,P0.05)下降较为明显。相关性分析提示△SAS评分(Y值)(r=0.832,P0.05)、△SAS评分(X值)(r=0.850,P0.05)和△SAS评分(Y值)(r=0.792,P0.05)与黛力新治疗呈正相关。结论小剂量黛力新干预治疗有助于改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首次诊断为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患的预后。方法 对1989—1999年首次人院的20例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同时对所有病人进行一次随访。结果 急性起病11例,停功和治疗后,6例1个月内痊愈;渐起9例,症状持续时间均超过1个月,其中5例半年后复发。结论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的预后可能与个性素质,遗传因素,起病急缓,症状表现及是否及时停功求治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分析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女性病人妊娠率的影响因素。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有关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影响因素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2年3月20日。由2名研究员完成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6岁[OR=1.22,95%CI(1.08,1.38),P=0.002]、原发性不孕[OR=2.18,95%CI(1.55,3.06),P<0.000 01]、不孕年限>5年[OR=1.25,95%CI(1.03,1.51),P=0.02]、优势卵泡数≤1个[OR=1.95,95%CI(1.06,3.59),P=0.03]、授精时机[OR=3.37,95%CI(1.70,6.70),P=0.000 5]、无促排卵方案[OR=2.48,95%CI(1.47,4.19),P=0.000 7]、IUI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罗夏测验中与客体关系相关的变量在不同精神疾病中评分特点,以及治疗前后评分变化。方法符合CCMD-3的分裂症(偏执型)病人32例,躁狂症病人31例,抑郁症(单相)病人30例,及正常对照组32例,治疗前及治疗后2月分别给予罗夏测验综合系统及自主同一性量表(MOA)记分,治疗前及后2月分裂症组及抑郁症组分别给予PANS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所选取的指标中H(人类回答及人类部分回答)与SA(分离自主的相似活动)、SA与SX(与性有关的反应)、MC(恶意控制)与(2)(成对反应或影像)、DI(毁灭性不平衡)与(2)(成对反应)存在显著相关(P〈0.05或P〈0.01)。M(运动反应)、A(动物反应)、(2)、AG(攻击)、SX、R(反应数)各指标对于区分不同精神疾病均有意义;分裂症治疗前后,M(t=4.21,P=0.00)、R(t=2.56,P=0.01)评分存在显著差异。抑郁症治疗前后,M(t=3.91,P=0.00)、A(t=7.49,P=0.00)、AG(t=3.22,P=0.002)评分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罗夏测验中部分变量确实与客体关系水平密切相关,部分变量对精神疾病的鉴别及疗效的评估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抗抑郁药临床试验受试者脱落情况,讨论受试者脱落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2013年-2020年完成的9项抗抑郁药临床试验受试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自编调查表采集受试者人口学资料、疾病特点及试验完成情况,分析受试者的脱落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共入组157例,完成120例,脱落37例。脱落原因分别为:疗效差13例(35.14%),发生不良反应12例(32.43%),撤回知情同意书8例(21.62%),失访4例(10.8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受试者脱落与焦虑程度(r=0.224,P<0.01)和不良事件(r=0.158,P<0.05)呈正相关,与受教育程度(r=-0.209,P<0.01)和总体疗效(r=-0.545,P<0.01)呈负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β=-0.611,OR=0.543,P<0.05)、就诊次数(β=-1.831,OR=0.160,P<0.01)和总体疗效(β=-2.286,OR=0.102,P<0.01)是受试者脱落的影响因素。结论 受教育程度低、首次就诊、疗效不佳、焦虑程度重以及发生不良事件是抗抑郁药临床试验受试者脱落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讨不同部位θ短阵快速脉冲(TBS)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左侧额叶组、双侧额叶组、左侧颞叶组及假刺激组,每组各24例。在维持原有抗精神病药种类及剂量不变的基础上采用TBS模式进行相应部位rTMS,每周5次,4周为1疗程。治疗前后应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64(WCST-64)、定步调听觉连续加法测验(PASAT)、霍普金斯词汇学习测验-修订版(HVLT-R)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定。结果:92例患者完成疗程;治疗前各组HVLT-R、WCST-64及PASA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除假刺激组外,其余3组PASAT、HVLT-R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WCST-64的持续错误数和持续反应数均明显下降(P0.05,P0.01),其中左侧额叶组及双侧额叶组PASAT、HVLT-R评分较左侧颞叶组明显升高(P0.05,P0.01),WCST-64持续错误数和持续反应数较左侧颞叶组明显下降(P0.05,P0.01),左侧额叶组和双侧额叶组间HVLT-R、WCST-64及PASA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BS模式的rTMS刺激左侧额叶﹑双侧额叶及左侧颞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刺激左侧额叶及双侧额叶的改善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2-10/2004—06在广州市精神病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30例)和阿米替林组(30例),分别采用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评定安全性,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4,6周末进行评定。评估标准以汉密顿抑郁量表减分率作为疗效评定指标,减分率≥90%为症状消失,60%-89%为显效,25%-59%为好转,〈25%为无效。结果6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疗效比较:西酞普兰组症状消失7例、显效14例.好转3例、无效6例,显效率为70%,有效率为80%;阿米替林组症状消失6例、显效13例、好转4例、无效7例,显效率为63%,有效率为77%,两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2)两组汉密顿量表评分比较:西酞普兰组和阿米替林组治疗后1,2,4,6周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③安全性:治疗结束时阿米替林组副反应量表评分显著高于西酞普兰组(2.8&;#177;2.1,1.1&;#177;0.7,P〈0.01)。西酞普兰以恶心、口干、嗜睡等副作用为主,且较阿米替林症状轻。阿米替林以便秘、口干、嗜睡、心电图异常、视物模糊等副作用突出,与西酞普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西酞普兰是一种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剂,对抑郁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副作用较少,每日一次服用方便,患者容易接受,可作为治疗抑郁症的首选药物考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医院临床支持中心的构建及运行,分析其工作效果,为规范中心的运转提供参考.方法 比较分析2014年~2015年重庆市某中医院临床支持中心工作量.采用便利抽样法,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了某院300名医务人员对临床支持中心工人的满意度.结果 2014年~2015年,临床支持中心承担医院大部分药品、标本、报告单的运送任务,陪送陪检由1.40万次增至3.41万次,急诊急救运送各约为0.26万次、0.25万次;医务人员对临床支持中心总体满意度为90.56%,其中对工人的工作能力及服务态度满意度相对较高.结论 中心能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求,缓解医务人员的压力,保证医院的服务质量.今后可从中心人员遴选的意向性、考核的多样性、中心运作的信息化、传输系统的现代化、中心管理的精细化等5个方面出发,促进临床支持中心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