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4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背景: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在神经元的生长、存活、分化、保护神经元的退行性改变及神经损伤的自我保护与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NGF保护神经元的分子病理学机制还有许多需要深入探讨的。目的:观察脑缺血老年大鼠部分脑区及小脑内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的变化。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与材料:本研究的地点为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实验科:材料为36只SD大鼠2~2.5年龄,雌雄不限。干预:用夹闭两侧颈总动脉法建立不完全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缺血30min再灌注6h(C组)、12h(D组)、24h(E组)、48h(F组)、7d(G组)和14d(H组),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染色法检测部分脑区神经元及小脑NGF的表达。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各组神经元NGF表达定性及定量观察。结果:除A、B组外,各组顶叶皮质神经元均有NGF表达,其中E组和G组中量表达,神经元数量分别为(58.4&;#177;9.18)mm^2和(56.2&;#177;10.87)mm^2;除A组、B组、F组和H组外各组海马均有少量表达,神经元数量C组为(28.8&;#177;6.42)mm^2、D组(30.4&;#177;12.12)mm^2、E组(24.2&;#177;5.18)mm^2、G组(15.6&;#177;4.39)mm^2;小脑均没有表达;再灌注超过48h组海马神经元和小脑蒲肯野细胞损伤较重,顶叶皮质神经元轻度水肿;结论:老年大鼠在受到缺血性脑损伤时,内源性NGF在大脑皮质和海马有部分表达,小脑始终没有表达。内源性NGF对脑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早期注射外源性NGF可能对脑组织损伤后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骨唾液酸蛋白在骨矿化形成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实验观察其是否能诱导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12在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医学实验科完成。①材料来源:选取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人,对本实验均知情同意。采用Ni-NTA亲和纯化技术,从本室构建的毕赤酵母GS115/pPICZaA-hbsp发酵上清中纯化重组人骨唾液酸蛋白。②实验方法:对健康志愿者进行髂骨穿刺抽取骨髓液,采用贴壁法培养得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设立4组:骨唾液酸蛋白组添加0.1nmol/L骨唾液酸蛋白;成骨诱导液组添加10nmol/L地塞米松、10mmol/L磷酸甘油、50mg/L抗坏血酸;联合组添加上述两组的所有试剂;空白对照组不添加任何处理因素;各组均处理细胞12d。⑧实验评估:光镜及电镜观察培养的细胞形态;以细胞计数法测定生长曲线,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和流式细胞分析检测干细胞标志物STRO-1的表达;生化试剂盒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von Kossa染色法检测钙沉积。结果:①单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长梭形,经骨唾液酸蛋白处理后细胞大而扁平,原来密集的克隆分散开。②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骨唾液酸蛋白组引起细胞生长曲线右移,细胞Go/G,期比例平均增加12.09%(P〈0.01),S期比例减少65.92%(P〈0.01),STRO-1阳性细胞百分率下降26.54%(P〈0.01)。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骨唾液酸蛋白组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50.0%,成骨诱导液组增加59.5%,联合组增加71.43%,并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活性增加越显著。④空白对照组细胞vonKossa染色呈阴性,其余各组均呈阳性。其中联合组的黑色矿化结节体积最大、数目最多;骨唾液酸蛋白组的结节体积较小、数目较少;成骨诱导液组居中。结论:骨唾液酸蛋白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促进成骨分化和矿化作用,且与成骨诱导液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双膦酸盐对骨巨细胞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及细胞组织学变化。方法:取我院收治的7例双膦酸盐(唑来膦酸)治疗前后的患者肿瘤组织切片进行了透视电镜观察和TUNEL凋亡染色及图像分析。结果:双膦酸盐(唑来膦酸)治疗后的肿瘤组织切片中透视电镜下多核巨细胞和基质细胞出现了明显的凋亡表现,细胞质变化的特点是大量扩张紊乱的粗面内质网及分散于细胞质中包含于囊泡中央的高电子密度核。线粒体水肿或空泡化。巨细胞核变化的特点是形成致密的染色质材料分散于细胞核中,核膜增厚或分离,部分核碎裂和形成凋亡小体;双膦酸盐(唑来膦酸)治疗后的肿瘤组织切片中TUNEL染色强烈阳性,基质细胞凋亡率从治疗前的1.31%至治疗后的33.4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8),多核巨细胞凋亡率从治疗前的8.41%至治疗后的56.8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8)。结论:双膦酸盐可以诱导骨巨细胞瘤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的凋亡。从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水平证实双膦酸盐作为骨巨细胞瘤辅助治疗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锂-匹罗卡品颞叶癫癇模型大鼠致癇后NFDA2性发作的行为学特点及海马结构病理改变的动态变化.方法 将所有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大鼠腹腔依次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发癫癇持续状态(SE)后,观察其自发性癫癇发作(SRS),分别于SE后1周至10周5个不同时间点取材,Nissl染色和Timm染色分别观察海马神经元损伤及苔藓纤维出芽 (MFS)的变化.结果 注射匹罗卡品后84%的大鼠可诱发出SE,经过10~20 d的缄默期后,可观察到Ⅰ~Ⅲ级的反复SRS,病理学检查可见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及齿状回内分子层MFS.结论 锂-匹罗卡品颞叶癫癇模型与人类颞叶癫癇有类似发作特点及病理改变,是一种理想的颞叶癫癇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体外培养条件下不同种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贴壁法和离心法,对小鼠、大鼠、家兔和人BMSC进行分离培养。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测定生长曲线,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和流式细胞仪分析表面分子Stro-1的表达,并通过试剂盒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免疫组化检测骨钙素表达以及Von Kossa法显示钙盐沉积等手段评价BMSC对成骨诱导液(10 nmol/L地塞米松,10 mmol/L磷酸甘油和50 mg/L抗坏血酸)的反应性。结果贴壁法细胞得率是离心法的10余倍。各种属BMSC光镜下形态不同,电镜下形态相似;生长曲线基本一致。人原代贴壁细胞Stro-1阳性率为(91.4±8.3)%,小鼠为(83.5±6.2)%。在成骨诱导液中,小鼠BMSC向脂肪细胞分化,家兔BMSC死亡,大鼠和人BMSC可被成功诱导为成骨细胞。BMSC在培养中有自发分化现象。结论小鼠、大鼠、家兔和人BMSC可在体外被大量扩增,所得到的细胞是以低(未)分化细胞为主、不同分化程度的细胞混合物。不同种属BMSC在形态学和对同一诱导液的反应性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缺血性老年大鼠部分脑区及小脑与神经生长因子(neve growth factor,NGF)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夹闭两侧颈总动脉法建立不完全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缺血30min,再灌注6h(C组)、12h(D组)、24h(E组)、48h(F组)、7d(G组)和14d(H组),用免疫组织化学SLAB染色法检测部分脑区神经元及小脑NGF的表达。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除A,B组外,各组顶叶皮质神经元均有NGF表达,其中E组和G组中量表达,各组海马均有少量表达,各组额叶少量表达,小脑均没有表达;再灌注超过48h组海马神经元和小脑蒲肯野细胞损伤较重,顶叶皮质神经元轻度水肿。结论 老年大鼠在受到缺血性脑损伤时,内源性NGF对脑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SD大鼠苯中毒模型。方法:苯溶液多点皮下注射。结果:模型鼠血液学变化符合人苯中毒国家诊断标准变化趋势。结论:该方法建立的SD大鼠苯中毒模型可用于苯中毒疾病研究。  相似文献   
19.
拼图式大块组织超薄切片法杨传红,赖晃文拼图式超薄切片法的原理是利用刀角和刀座分别沿水平输和垂直轴的轻度旋转,将大块组织分成四个相邻的小块组织,拼在一起形成一张大面积超薄切片,以解决大块组织不能进行大面积超薄切片的难题,它们在切面深度上仅有极轻微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体外感染试验已证明,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能够侵入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HEC),并可在其中增殖,造成细胞损害,有助于解释HFRS全身小血管系统损害的机理。为进一步探讨HFRS发病初期人体微血管中病毒的分布和微血管早期损害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和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对HF-RS早期患者皮肤活检标本,进行病毒的抗原定位研究和形态学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