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7 毫秒
41.
在东亚,菊科植物欧亚族复花InulabritannicaL.作为传统药物用于治疗消化道疾病和支气管炎。欧亚族复花的氯仿抽提物在HL-60(人类白血病)细胞中显示出很高的细胞毒性(ED_(50)1.9μm/mL)。作者从这一部分抽提物中分离出4个倍半萜内酯;4α,6a-二羟桉烷-8β,12-交酯[4a,6a-dihydroxyeudes-man-8β,12-olide(I)],ergolide(Ⅱ),8-表-堆心菊内酯[8-epi-helenalin(Ⅲ)],和bigelovin(Ⅳ)。其中化合物Ⅰ是首…  相似文献   
42.
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传染性疾病,发病率高,病程长,极易慢性化,中医中药在本病的临床治疗中效果独特.为发挥中医中药的优势,我们在临床中应用中西医结合"三合一"疗法治疗慢乙肝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总结近年来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三合一"疗法疗效与病毒载量、ALT水平的关系以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43.
山莨菪碱的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莨菪碱与阿托品同属于M胆碱受体拮抗剂。与阿托品相比,山茛菪碱药理作用稍弱,毒副作用也比较低,被广泛用于临床和基础研究。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山莨菪碱药理作用、药动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调肝明目丸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单纯性干眼患者100例(200只眼),随机分为调肝明目丸组50例(100只眼)、人工泪液组50例(100只眼),分别给予调肝明目丸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治疗时间均为30 d,观察2组临床症状、Schirmer I试验(SIT)及泪膜破裂时间(BUT)的变化,并评价疗效。结果调肝明目丸组治愈0只眼,好转94只眼,无效6只眼,总有效率94.0%;人工泪液组治愈0只眼,好转86只眼,无效14只眼,总有效率86.0%,前者疗效好于后者(Z=-4.12,P=0.012)。治疗后调肝明目丸组的SIT、BUT数值均好于人工泪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肝明目丸治疗单纯性干眼有效,可以促进泪液分泌、延长泪膜破裂时间并缓解干眼症状。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立体异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MDS-5型反相制备色谱柱直接分离山莨菪碱得到外消旋体Ⅰ和Ⅱ,用手性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柱分离Ⅰ和Ⅱ得到山莨菪碱的4个单一异构体,通过抗卡巴胆碱致大鼠气管收缩效应实验考察4个异构体的抗胆碱活性。结果由1HNMR谱和比旋光度值确定了山莨菪碱4个异构体的绝对构型,不同的立体构型对卡巴胆碱诱导的大鼠气管平滑肌收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效应强度为(6S,2 S)>(6S,2 R)>(6R,2 S)>(6R,2 R)。结论山莨菪碱莨菪烷母核上的S构型在抗胆碱活性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与HBV基因分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2月就诊的慢性HBV感染者541例,随机分为4组:(1)拉米夫定组(136例)100mg口服,每日1次;(2)替比夫定组(135例)600mg口服,每日1次;(3)恩替卡韦组(135例)0.5mg口服,每日1次;(4)阿德福韦酯组(135例)10mg口服,每日1次,疗程均为48周。治疗前进行基因测序确定基因型,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时分别检测肝功能、HBV DNA、HBeAg、HBeAb等肝炎病毒标记物。结果 (1)HBV基因型B型占17.38%(94/541);C型占75.78%(410/541),B/C混合型占6.84%(37/541),未检出其他基因型。(2)拉米夫定组、恩替卡韦组、替比夫定组,B型、C型、B/C基因型疗效(包括HBV DNA阴转率、有效率、ALT复常率、HBeAg血清转换率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阿德福韦酯组,B型、C型、B/C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基因型与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的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7.
48.
8种抗-HCV试剂质量评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抗-HCV检测已列入采供血机构筛查献血者的常规项目中,各医疗单位也逐渐将其作为病毒性肝炎检测项目在临床中应用.要提高抗-HCV检出率和检出的准确性,需要各环节共同完成,其中使用高质量的体外诊断试剂是关键.笔者对通辽中心血站及各医院使用的抗-HCV试剂的质量进行了抽检评估,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CBP)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MODS患者,其中治疗组(MODS发生48 h内行CBP治疗)46例,对照组(MODS发生48 h后行CBP治疗)52例,分别行CBP治疗48~276 h.观察并比较两组CBP治疗24、48 h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MODS评分及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及发生MODS时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 h 两组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尽可能早期开展CBP治疗,能提高MODS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螺旋藻水提物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利用MTT法检测不同剂量组螺旋藻水提膜内、膜外物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同时设刀豆蛋白A(ConA)和植物血凝素(PHA)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螺旋藻水提物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具有增殖作用,并且高浓度螺旋藻水提膜内物增殖作用优于PHA。结论:螺旋藻水提物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