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皮瓣肌皮瓣移位修复四肢感染创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各种原因造成的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尤其是伴有感染 ,如不及时修复 ,常导致严重后果。自 1992年以来 ,我们采用转移皮瓣肌皮瓣修复感染创面32例 ,移位组织瓣全部成活 ,疗效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 32例 ,男 2 3例 ,女 9例 ,年龄 9~ 65岁。病程 1~ 14个月。其中上臂背侧皮肤撕脱感染、肱三头肌部分缺损、肱骨外露 2例 ,皮肤缺损分别为 7cm× 15cm与 6cm× 12cm ;手掌、手背、腕部、虎口部外伤与烧伤感染创面 10例 ,其中 4例肌腱神经损伤外露 ,皮肤缺损最大 7cm× 12cm ,最小 4cm× 6cm ;骶尾部褥疮 5例 …  相似文献   
102.
脑梗死发病中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及其与近期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循环免疫复合物 (CIC)在有 /无近期感染史的脑梗死 (CI)病例中的特征。方法 :测定 18例有近期感染史和 2 8例无近期感染史共 46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病例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及 12 4例正常对照的 CIC、补体 C1q、C3,脑梗死病例按有 /无感染史分组做发病初期测定值比较 ,并与正常对照测定值比较 ,同时与恢复期测定值比较。结果 :有 /无近期感染史脑梗死发病初期 CIC均高于正常对照组〔(6 .70± 4.2 7) m g/dl〕,且有感染史组梗死初期 CIC〔(19.6 9± 15 .18) m g/dl〕高于无感染史组〔(14.40± 10 .12 ) m g/dl〕。 C1q两组发病初期测定值〔(0 .15±0 .0 4) g/L ,(0 .14± 0 .0 5 ) g/L〕低于正常对照〔(0 .2 0± 0 .0 4) g/L〕,恢复期回升。 C3发病初期有 /无感染史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1.71± 0 .5 7) g/L〕,有感染史组〔(1.39± 0 .72 ) g/L〕高于无感染史组〔(1.0 0± 0 .45 ) g/L〕,恢复期回升不明显。结论 :CIC升高可能与感染有关 ,CIC升高可能参与了脑梗死的免疫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背阔肌肌皮瓣移位重建肩外展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用带血管神经蒂的背阔肌肌皮瓣移位代替瘫痪的三角肌,术后肩外展90°、前屈30°位固定,4~6周后去除外固定。结果:本组18例肌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移位肌肉肌力达3级以上,肩外展90°5例,80°8例,70°4例,60°1例。结论:带血管神经蒂的背阔肌移位代替三角肌是一种重建肩外展功能的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4.
我院2004年4月~2006年3月应用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治疗颅内动脉血管狭窄11例,成功释放支架10枚,1枚未能输送到位,手术失败,术后3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52~70岁,平均59·7岁。术前均行脑CT或MR I检查,4例显示脑部有陈旧性腔隙梗死灶;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狭窄率在50%~90%,均为颅内症状性罪犯血管,其中大脑中动脉7例,椎基底动脉3例,颈内动脉颅内段1例。术前均行全面评估,无绝对禁忌证[1]。1·2手术方法1·2·1术前准备:术前7天予肠溶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在重症脑血管病、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重症脑血管病、脑损伤病人80例与对照50例,进行不同时间以及脑血管病与脑损伤之间综合康复疗效比较,采用GCS、NIHSS、FMA、ADL方法评价,数据经SPSS10.0统计分析。结果主要指标在1~3月时改善明显,意识状态在1月内恢复较好,神经功能缺损在3月时改善最为明显,6月时仍有较明显的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在1年时仍有提高。结论脑血管病、脑损伤后半年之内综合康复效果比较肯定,半年或一年以上效果存在差异,脑损伤综合康复治疗效果好于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106.
目的:通过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接受颅内血管支架成形术和颅外血管支架成形术技术操作的难易度,结合围手术期的治疗观察,进行风险与收益的评估。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2004年8月~2007年5月间,接受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的51例病人分成颅内段、颅外段两组,颅内血管22例,颅外29例。支架置入点均为引起缺血事件的"责任"血管,颅内血管狭窄率均在50%以上,颅外血管狭窄率60%以上。其中急性血管闭塞应用微导管接触溶栓+微导丝机械疏通+支架成形术治疗8例(颈内动脉开口2例,颈内动脉C6段1例,大脑中动脉5例)。对两组病人技术操作、术后并发症、短期随访(平均21±10.3个月)分别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颅外29例技术操作全部成功,术中并发症2例,均为颈内动脉开口支架成形术后出现的短暂心率、血压下降。颅内22例技术操作21例成功,术后脑出血3例(其中1例死亡),栓子脱落远端梗塞1例,血管痉挛2例。短期随访中,行颅内支架病人3个月后再狭窄1例。8例急性脑血管闭塞应用微导管接触溶栓+微导丝机械疏通+支架成形术全部获得成功。随访6个月,ESS评分95分以上。结论:颅内血管支架成形术技术操作难度大,而且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实施时应慎重;颅外血管支架置入成形术可操作性相对较大,成功率较高,风险相对较小,收益较大;急性脑血管闭塞应用微导管接触溶栓+微导丝机械疏通+支架成形术治疗效果好,患者受益最大。  相似文献   
107.
杜远 《河南中医》2012,32(2):150-150
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引起的一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其病变初期以热、毒、瘀为病机关键.升麻鳖甲汤专司解毒,笔者应用升麻鳖甲汤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对比研究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后凸成形术治疗,试验组使用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各项治疗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数据差异不显著(P 0.05)。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骨水泥用量均多于对照组,但数据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t)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6月~2011年2月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关节置换组(30例)与DHS内固定组(3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关节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 ~ 29个月,平均24.1个月.关节置换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卧床时间低于内固定组,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置换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7% (5/30),内固定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3.3% (13/30),关于置换组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内固定组,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置换组Harris评分差值高于内固定组,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较动力髋螺钉治疗疗效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汽化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 pression,PLDD)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5月~2006年12月,应用PLDD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122例,采用半导体激光仪,局部麻醉,俯卧位,术中在C形臂X线机透视定位下调整进针角度和深度,光纤由浅入深插入烧灼,每次汽化1s,脉冲间隔5s,一般汽化3次,平均汽化总量不超过1500J,随访术后临床效果。结果122例随访6~60个月,平均36.5月,按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60例,良39例,可15例,差8例。优良率81.1%(99/122)。无并发症发生。结论PLDD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等优点,是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