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索骨折后冷藏原始骨血肿的骨再生潜能和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在新西兰兔股骨、胫骨上制造骨缺损模型 ,3d后取出骨血肿并 4℃冷藏 ,3d后冷藏的原始骨血肿回置到实验组骨缺损区 ,定期摄X线片和取出骨痂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实验组从 2、 4、 6周均见明显骨痂形成和骨膜反应 ,组织学观察可见有成骨样细胞形成。结论 冷藏的原始骨血肿仍有很好的骨再生潜能 ,可促进骨折、骨缺损区骨愈合。骨折行手术治疗尤其是闭合性骨折行手术治疗时 ,应考虑到原始骨血肿丢失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术中注意保存部分原始骨血肿可能有利于骨折、骨缺损的愈合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经改良竖脊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改良的后正中切开经竖脊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17例(改良组),同期采用传统后路手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21例(传统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改良组和传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76 min和124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0 ml和350 ml,术后伤口引流量分别为70 ml和105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在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的短期治疗效果上,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经竖脊肌间隙入路用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在治疗无需椎管减压的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时可作为首选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3.
骨髓基质细胞具有间充质细胞的特性,表现为较强的增殖能力和向多种间充质细胞分化的潜能,且其具有来源丰富、提取方便、体外扩增迅速等优点,因此有可能作为种子细胞治疗椎间盘退行性相关疾病。本文综述了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椎间盘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4.
采用融椎器治疗双椎体滑脱症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多发性腰椎弓根断裂椎体滑脱的新方法。方法:应用自行研制的框架式椎体复位器和螺旋式椎体融合器,一次性手术将2个滑脱椎体复位并采用4枚融椎器行椎体间融合。结果:椎体复位及椎体间融合满意,2例病人均恢复了体力劳动。结论:框架式复位器及螺旋椎体融合器是目前治疗多发性腰椎体滑脱症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5.
现代合并伤中,颅脑和四肢同时损伤约占多发伤病人一半。尽管颅脑伤的救治是优先重点,但四肢伤若处理不当可加重病人残废。1993年以来,我们对43例四肢颅脑合并伤病者进行了分类分级救治,现总结经验教训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36例,女7例,年龄11~67岁,平均29岁。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14个月。所有病人接诊时,颅脑伤按哥拉斯哥昏迷等级(GlasgowcomascoleGCS)分轻、中、重3级,轻10~15分共21例,中6~9分共14例,重3~5分共8例。诊断明确后全身状况用AIS~ISS评分。四肢伤中开放…  相似文献   
96.
97.
背景:虚拟膝关节镜系统在国内外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价格比较昂贵,目前还无法得到推广应用,有鉴于此,作者设计、开发了一套虚拟内镜仿真设备,它可以让外科医生运用模拟手术操作器械在虚拟的关节腔环境中进行手术,获得训练效果。目的:评估本虚拟关节内镜系统对关节镜外科初学者的手术技能训练效果。方法:选择来自5所不同大学的实习医生和不同医院的医生24名,其中无关节镜操作经验的实习医生16名,有关节镜操作经验的专家8名,16名实习医生随机分为受训组和未受训组,每组各8名。在对受训组进行系统培训之后,使其分别在虚拟关节镜系统操作中和临床手术操作中与未受训组以及专家组作对比;将对比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与结论:在虚拟内镜系统操作中:未受训组与受训组人员之间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未受训组与专家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而受训组与专家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O.115)。在临床关节内镜手术操作中,未受训组和受训组人员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未受训组成员与专家组成员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受训组与专家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3)。表明虚拟关节镜系统对初学者的手术操作技能起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同时也表明虚拟手术操作技能的提高与临床操作技能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8.
背景:虚拟膝关节镜系统在国内外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价格比较昂贵,目前还无法得到推广应用,有鉴于此,作者设计、开发了一套虚拟内镜仿真设备,它可以让外科医生运用模拟手术操作器械在虚拟的关节腔环境中进行手术,获得训练效果。 目的:评估本虚拟关节内镜系统对关节镜外科初学者的手术技能训练效果。 方法:选择来自5所不同大学的实习医生和不同医院的医生24名,其中无关节镜操作经验的实习医生16名,有关节镜操作经验的专家8名,16名实习医生随机分为受训组和未受训组,每组各8名。在对受训组进行系统培训之后,使其分别在虚拟关节镜系统操作中和临床手术操作中与未受训组以及专家组作对比;将对比结果进行统计处理。 结果与结论:在虚拟内镜系统操作中:未受训组与受训组人员之间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01);未受训组与专家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01);而受训组与专家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15)。在临床关节内镜手术操作中,未受训组和受训组人员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01);未受训组成员与专家组成员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01);受训组与专家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表明虚拟关节镜系统对初学者的手术操作技能起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同时也表明虚拟手术操作技能的提高与临床操作技能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
背景:为明确细胞移植后症状改善是否由移植所致,既往多采用侵袭性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不适用于动态追踪及人体研究.如果能够在合适示踪剂的帮助下,采用无创伤性影像学技术在活体识别、跟踪移植后细胞的存活状态,将显著提高细胞移植疗法的学术价值.目的:初步探讨菲立磁-多聚赖氨酸复合物体外磁性标记兔骨髓基质细胞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3/08在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完成.材料:2月龄新西兰大白兔8只,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菲立磁为Advanced Magnetic公司产品,多聚赖氨酸为sigma公司产品.方法:无菌条件下穿刺抽取兔股骨骨髓,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获取骨髓基质细胞,收集第2代细胞,加入含白血病抑制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胎牛血清的神经干细胞培养摹诱导5 d.将50 mg/L菲立磁和1.5 mg/L多聚赖氨酸混合,振荡30 min后,将复合物加入到细胞培养基中进行标记,孵育细胞24 h.主要观察指标: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情况,细胞内铁的鉴定,菲立磁-多聚赖氨酸复合物标记对细胞增殖或分化的影响.结果:骨髓基质细胞诱导后可见少量细胞的胞体变圆变大,突起缩短,随时间延长,圆形细胞逐渐增多,部分聚集成簇、成球,FITC荧光染色示巢蛋白呈阳性表达.普鲁士蓝染色结果显示99%以上骨髓基质细胞的胞质内出现细小的蓝色铁颗粒.在含菲立磁-多聚赖氨酸复合物的培养基中,骨髓摹质细胞可继续增殖和分化,但增殖分裂后细胞质内铁颗粒数量较增殖前有所减少,经鉴定部分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细胞.结论:菲立磁-多聚赖氨酸复合物可在体外高效标记骨髓基质细胞,且标记后细胞的活性、增殖和分化能力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00.
脊神经前、后根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并不与脊神经完全相同.后根损伤除了导致感觉传导受损,还间接影响肌肉运动和协调功能的完整性.后根损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复杂、再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各种修复和功能重建方法均处于实验阶段,其临床应用尚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