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作者从1971年1月~1988年6月开展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手术3649次,总有效率95%以上,本文结合该组病例对手术时机,手术设计和术中,术后注意事项进行讨论并介绍了几个具体手术的应用与改进。  相似文献   
22.
应用Harrington重型压缩杆器械和脊椎后融合术治疗10例休门氏(scheuermann's驼背病人,术后疼痛和畸形均有减轻。平均随访26.6个月,手术前后角度分别平均为71.4°和39.3°。平均纠正32°(45%),矫正平均丢失7.8°。5例伴有轻度侧弯,术后变化不大。可以认为应用Harrington重型压缩杆行后融合术,是过度伸直时有柔韧性,角度>65°的重度休门氏(Scheuermann's)驼背的选择指征。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将大鼠L3和L5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吻合,观察轴突再生、脊髓后角纤维分布密度及轴浆运输恢复情况,为通过后根再生修复重建感觉传导通路及功能研究奠定组织学基础.[方法]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假手术组.打开椎板暴露双侧L3和L5后根并各自等分为两束;取右侧为手术侧,随机选择其中一束切断,手术显微镜下将两远断端行端-端吻合;假手术组不予吻合;同时,将双侧L2、4、6前后根及L3和L5前根切断以免轴突侧索芽生.左侧L3.5后根不作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侧.术后3个月,经L3、5脊神经节分别注射Neum-DiI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进行神经示踪,取L3、5节段脊髓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免疫组化染色,取正常侧后根束中的任意一束、吻合段及未吻合段后根行Bielschowsky银染.[结果]术后3个月,实验组Neuro-DiI和HRP示踪均可发现阳性标记DRG神经元,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吻合口轴突再生.脊髓右侧后角CGRP免疫阳性纤维分布密度:实验组,与左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均明显低于左侧和实验组(P<0.05).神经纤维银染发现实验组轴突数量与正常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轴突数量明显少于正常侧和实验组(P<0.05).[结论]后根部分切断吻合后轴突能够再生并恢复轴浆运输,对神经递质向脊髓后角的传递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5.
【背景】既往为明确细胞移植后对组织修复情况,多采用标本处死或取材等侵袭性方法,但此类方法创伤大且不适于人体研究。通过应用示踪剂标记移植细胞,采用无创伤性影像学技术活体识别、追踪移植细胞的存活及分化状态,观察组织再生修复情况,无疑对于提高细胞移植治疗有重要意义。 【目的】应用MRI影像学技术,体外追踪活体内菲立磁-多聚赖氨酸复合标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后的存活、迁移变化及与宿主的整合情况。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年3月至12月在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健康新西兰兔10只,由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菲立磁为Advanced Magnetic公司产品,多聚赖氨酸为Sigma公司产品。 【方法】无菌条件下抽取新西兰兔股骨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骨髓基质干细胞,收集细胞加入含白血病抑制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胎牛血清的神经干细胞培养基诱导5天。将50mg/L菲立磁和1.5mg/L多聚赖氨酸混合震荡30分钟后加入到神经培养基中进行标记,细胞孵育24小时后移植至坐骨神经缺损处。分别在细胞移植后1周、2周、4周、8周和16周行移植处MRI扫描及组织学观察。 【主要观察指标】骨髓基质干细胞经诱导后向神经干细胞分化情况,细胞内铁的鉴定,菲立磁-多聚赖氨酸复合物对细胞增殖或分化的影响,利用MRI对标记后移植细胞观察的有效性。 【结果】1.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能成功扩增、繁殖,经诱导分化成具有细长突起的神经干细胞。2.菲立磁-多聚赖氨酸复合物能在体外标记骨髓基质干细胞,标记效率达到98%且无明显渗漏。3.1周后MRI扫描可见坐骨神经细胞移植处局限性低信号改变,4和8周后信号区域改变增大,16周未见明显信号改变。HE染色发现细胞移植组神经纤维再生良好,体外菲立磁标记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后可在坐骨神经内存活并向神经两断端迁移。组织学改变基本上与核磁共振影像相对应。 【结论】1.骨髓基质干细胞经体外诱导能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并保持其增殖活性。2.菲立磁-多聚赖氨酸复合物可在体外高效标记骨髓基质细胞,且不影响标记后细胞的活性、增殖和分化能力。3.菲立磁标记的兔骨髓基质细胞源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可在宿主坐骨神经内存活、迁移,T2WI序列成像可清晰显示Feridex标记的BMSCs所致的低密度影像改变。利用MRI可以对移植后的标记细胞进行活体追踪。  相似文献   
26.
本文报告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结合应用北京富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的"脊柱椎间关节动态微增量支撑椎弓根固定系统"行单侧双钉固定,共治疗9例病人,经初步观察,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总结不同骨折类型以及采取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桡骨头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分析不同因素对桡骨头骨折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总结2002年8月~2008年2月经手术治疗的46例桡骨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4例,女性12例,手术方法包括克氏针内固定、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以及桡骨头切除术.结果 本组患者随访8个月~6年,平均随访2年零4个月,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估,优良35例,优良率为76.1%,Mason型骨折的术后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MasonⅢ、Ⅳ型骨折,微型螺钉及钢板固定组、2周内手术组的患者优良率也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结论 手术治疗有移位的桡骨头骨折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术后功能恢复受骨折分型、内固定方式以及手术时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痉挛性脑瘫膝关节畸形的效果和注意事项。方法:采用腘绳肌延长术、股直肌远端转位术治疗痉挛性脑瘫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的患者共19例,年龄在3岁~21岁,随访6个月~2.5年,平均16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运动功能、满意度和复发情况。结果:术后膝关节被动活动范围增加,站立时伸膝关节角度增加,患儿行走功能改善,行走距离延长。患儿和家长满意度为89.5%。随访1 a,3例患者不同程度复发。结论:腘绳肌延长术、股直肌远端转位术治疗脑瘫膝关节畸形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索将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应用于PCR-RFLP酶切法以提高基因多态性测定精确性和可重复性。方法PCR扩增81例人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I位点多态性片段,分别在酶量不同的两种酶切体系中测定基因型;PCR产物经半定量后,再次用上述两种体系酶切。考察4次测定的一致性。结果经产物半定量后用PCR-RFLP法测定VDR基因BsmI多态性,不同酶切系统测得基因多态性的一致性明显优于未经半定量的结果。结论应用半定量PCR方法可明显提高PCR-RFLP酶切法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30.
目的测定汉族人维生素D受体基因TruⅠ酶切位点多态性分布并探讨其对BsmⅠ酶切位点多态性分布测定的影响。方法收集80名健康汉族人外周静脉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用限制性片段多态性长度酶切法测定80名汉族人维生素D受体基因TruⅠ、BsmⅠ酶切位点多态性;换用常规引物再次测定上述标本BsmⅠ酶切位点多态性;分析维生素D受体基因TruⅠ、BsmⅠ酶切位点多态性及两次测定的BsmⅠ位点的一致性。结果测得TruⅠ基因型频率为TT68.7%,Tt26.3%,tt5.0%;同一PCR片段上测得BsmⅠ位点基因型频率为BB6.2%,Bb52.5%,bb41.3%,多态性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换用常规引物测定同批标本BsmⅠ位点多态性,基因型分布为BB20.0%,Bb26.2%,bb53.8%,不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r=13.29,P〈0.01)。与第1次测定相比,有22个标本基因型由Bb型变成BB型或bb型,发生基因型丢失。结论汉族人VDR基因存在TruⅠ多态性,其多态性分布与其它种族不同;TruⅠ酶切位点多态性可引起BsmⅠ位点多态性测定时等位基因的丢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