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6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缺血性脑卒中(ischaemic stroke,IS)是一种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的多基因疾病.本文将探讨与脂质代谢、炎症反应、血小板活化、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等相关的IS候选基因,并分析IS不同病因学亚型易感基因多态性,以利于IS病因学诊断及个体化的治疗与预防.  相似文献   
32.
目前缺血性脑卒中常用量表广泛应用于临床及科研中,了解和使用这些量表成为现在神经科医生不可缺少的工作内容。本文主要介绍目前临床常用的脑卒中相关量表,包括ABCD2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Rankin修订量表(mRS)和Barthel指数量表及其他卒中相关量表。  相似文献   
33.
患者男,38岁。因全身皮肤出现风团伴瘙痒2月,双侧腹股沟区结节伴疼痛8天就诊。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全身皮肤出现风团,皮疹速起速消,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伴瘙痒,反复发作。曾到我科就诊,诊断为荨麻疹,给了口服皿治林片、赛庚定片、钙片、维生素C片治疗,病情好转。8天前到我科复诊,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斯奇康)2ml在右侧臀部注射。  相似文献   
34.
35.
急性三氯氧磷中毒6例临床分析北京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朝外东大桥北,100020)汤华玲,李继梅,李祖瑶三氯氧磷(POCl_3)在化学工业中常用作氯化剂、催化剂、有机合成及制造磷脂、药物等。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可因不慎或意外事故造成急性中毒。现将...  相似文献   
36.
为了解高校社区居民冠心病、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的患病情况,本文作者对吉林大学南岭校区居民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7.
颅内压增高及甘露醇治疗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颅内压增高患者的脑血液动力学变化特征,并探讨TCD和甘露醇对患者的诊断治疗作用。方法:对40例颅内压增高患者进行TCD检测,其中15例行甘露醇治疗前动态观察。结果:颅内压增高患者脑血流速度(Vd,Vs)减慢,血管阻力参数值(PI,RI)增大,甘露醇治疗后检测在数明显改善,并以舒张期速及脉动指数为著,结论:根据脑血流动力学的特征性改变,结合试验性甘露醇治疗,TCD为无创性诊断和动态观察内压增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3年收治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19例,结合文献复习对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男女患者比例1.71∶1,平均起病年龄55.37岁。营养障碍为主要病因(63.2%)。所有患者均有脊髓后索受累体征(100.0%)。11例合并贫血(57.9%),8例血清维生素B12降低(42.1%),2例内因子抗体阳性(10.5%)。影像学及电生理检查可以帮助诊断,但缺乏特异性。给予维生素B12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确诊亚急性联合变性主要通过既往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早期给予维生素B12治疗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9.
大脑后动脉区梗死特殊临床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偏征是指偏盲、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三偏征被认为是由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及脉络膜前动脉病变所致。大脑后动脉区梗死 (PCAI)也可造成三偏症状和体征 ,病例较少。有关PCAI的研究没有其他区域梗死研究广泛 ,相关文献报道较少。其发病率据国外报道为 5 %~ 10 %,国内  相似文献   
40.
脑出血后脑损伤的机制极为复杂,炎症在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涉及到白细胞、巨噬细胞、星形胶质细胞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核转录因子(NF-κB)和白细胞介素等多种炎性细胞及因子。目前针对脑出血后炎症反应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环氧化酶(COX)抑制剂、MMP抑制剂、炎症细胞激活抑制剂、血管紧张素1(AT1)受体阻滞剂、自由基清除剂、他汀类药物、干细胞移植等。文章就炎症在脑出血后脑损伤及其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