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6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研究背景神经布氏杆菌病临床罕见,本文报告3例神经布氏杆菌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特点,以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3例临床诊断明确的神经布氏杆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断与治疗经过,并结合文献讨论其发病特点。结果 3例患者均有明确疫区、传染病接触史或生食牛奶感染布氏杆菌病病史,并在不明原因发热筛查过程中获得布氏杆菌感染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发热,可伴脑膜炎症状与体征;或病程中出现脊柱炎症性改变;或伴尿潴留、便秘(可能与腰骶神经根病变有关);病程中也可出现听力减退和复视等听神经和外展神经病变表现。结论神经布氏杆菌病临床表现多样,常伴有全身系统性感染症状,在不明原因发热筛查中应进行布氏杆菌相关检查,诊断过程中需注意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相鉴别。不同药理学机制的抗生素足量、长程联合治疗有效,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炎症在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涉及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基
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
介素(interleukin,IL)及补体等多种炎症细胞及因子。目前对脑出血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针对脑出
血后炎症反应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抑制剂、MMP抑制剂、血管紧张素1
(angiotensin1,AT1)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干细胞移植等,可能为脑出血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凝血酶受体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增埴中的作用 ,探讨反义凝血酶受体基因序列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通过培养SD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 ,以3 H TdR掺入率作为评价反义凝血酶受体基因序列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指标 ;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反义凝血酶受体基因序列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凝血酶受体mRNA的表达 ;用Western blot检测反义凝血酶受体基因序列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凝血酶受体蛋白质的表达 ;用3 H 肌醇掺入率检测反义凝血酶受体序列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磷酸肌醇代谢的影响。结果发现 ,反义凝血酶受体基因序列明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与对照组相比 ,P <0 .0 5 ) ;明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凝血酶受体mRNA和蛋白的表达 ;明显抑制了血管平滑肌细胞磷酸肌醇代谢。提示反义凝血酶受体基因序列明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凝血酶受体反义序列明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是通过抑制凝血酶受体基因的表达 (特别是通过抑制DNA、mRNA和蛋白的表达 ) ,抑制细胞内信号传递来完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乙酰肝素酶(Hpa)在实验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时间和表达位置变化的规律及其意义。方法用结扎大脑中动脉皮质支的方法制作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碰用实时荧光定啦PCR方法检测缺血后Hp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2(Ang-2)基因的表达;应用免疫荧光双染(Hpa/CD105、Hpa/GFAP、Hpa/BrdU)的方法进一步观察Hpa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小鼠脑缺血后,与假手术组比较,HpamRNA于缺血后3d开始在缺血区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14d达到相对高峰(与1、3、7d和假手术组比较,P〈0.05—0.01)。VEGFmRNA和Ang-2mRNA在脑缺血后3d的表达亦明鼹增高(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其中VEGF的表达水平持续增高,而Ang-2则随后降低:免疫荧光双染显示,Hpa在脑缺血后7d时主要表达于新生的微血管,14d时主要与星形胶质细胞共表达:结论Hpa表达时间和表达位置的变化提示,Hpa参与了脑缺血后血管新生和组织修复的过程,推测Hpa可能通过促进VEGF的表达以及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而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白介素-2(IL-2)加干扰素-α(IFN-α)体外净化完全缓解后的急性白血病骨髓(BM)进行骨髓移植(ABMT)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IL-2加IFN-α体外净化ABMT患者的BM,培养3天后回榆给患者。结果 4例患者榆用净化处理的BM后均成功恢复造血功能,3例患者移植后至今分别持续缓解超过27,28,30个月;其中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移植前染色体为Ph( ),移植后2个月Ph染色体转阴;1例患者于移植后3个月复发,3个月惑死亡。结论 初步研究显示,IL-2加IFN-α用于临床移植患者是安全可行的,并且对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胼胝体变性 (Marchiafave -Bignamidisease ,MBD)是一种罕见的脱髓鞘病变 ,多为慢性酒精中毒所致。截止 2 0 0 1年 5月国外报道 2 5 0余例 ,国内报道仅 30余例。现将我科收治的 2例报告如下。1 病例例 1,男 ,4 2岁 ,于 1997年 2月入院。入院前4天夜间突发四肢抽搐 ,意识丧失 ,二便失禁。发作2~ 3分钟缓解 ,当夜有共类似发作十余次。次日晨送医院就诊。既往无抽搐发作及其他病史。饮酒 10余年 ,近半年每日饮白酒 0 2 5~ 0 5公斤。查体 :欠合作 ,血压 135 / 80mmHg ,体温正常 ,心、肺、腹未见异常。言语…  相似文献   
17.
留学生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反映了医学院校教学的国际化水准。对神经病学临床教学中出现的语言、课程安排、课前准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督导等问题进行探讨,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方法和案例教学法应用神经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能够加强基础与临床医学的联系,有助于提高留学生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普瑞巴林添加治疗部分性癫(癎)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平行设计添加治疗的方法,确诊为有部分性癫(癎)发作的225例癫(癎)患者,被随机分配入普瑞巴林治疗组(114例)与安慰剂组(111例).在6周前瞻性基线期后,采用灵活剂量的普瑞巴林(150~600 mg·d-1)添加治疗成人部分性癫(癎)发作.主要疗效指标:部分性癫(癎)发作28 d-反应率.次要疗效指标:部分性癫(癎)发作28d-减少率、临床疗效评价、16周内癫(癎)无发作和发作减少率≥50%的病例比例、第13~16周癫(癎)无发作和发作减少率≥50%的病例比例以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评分;并观察研究药物的安全性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普瑞巴林组部分性癫(癎)发作28 d-反应率(-40.24±37.88)%,显著高于安慰剂组(-22.84±37.61)%(F=15.063 9,P=0.000 l).普瑞巴林组和安慰剂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0.53%和47.75%,组间无显著差异;但普瑞巴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安慰剂组高(45.61% vs 23.42%,P=0.000 7),主要不良反应有头晕、嗜睡、视物模糊、乏力等.结论 普瑞巴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安慰剂组.普瑞巴林作为部分性癫(痈)发作的添加药物有确定的疗效,安全耐受性较好,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以及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血管病患者56例,其中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6例,急性脑梗死40例。对照组为21例健康体检者。所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经头CT血管造影(CTA)检查或颈部血管超声证实存在不稳定斑块,且发病机制考虑与不稳定斑块破裂有关。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血清MMP‐9、IL‐6和IL‐10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中MMP‐9、IL‐10水平分别为(137.10±69.38)ng/mL和(39.16±32.82)pg/mL,TIA组患者血清中MMP‐9、IL‐10水平分别为(119.79±65.54)ng/mL和(33.00±21.36)p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5.42±36.81)ng/mL和(19.83±12.16)pg/mL〕;脑梗死组患者血清MMP‐9及IL‐10水平均高于TIA组(均P<0.05)。各组间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MP‐9和IL‐10水平升高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破裂以及脑梗死灶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观察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或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危险
因素及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超敏
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变化。
方法 2005年1月~2011年1月期间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连续入选符合研究标准的262例缺血性卒中
患者,其中98例MCAO(闭塞组)、23例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率70%~99%(重
度狭窄组)、60例MCA狭窄率50%~69%(中度狭窄组)和81例MCA狭窄率<50%(轻度狭窄组)。比较四
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入院24 h血WBC、ESR和hs-CRP等指标。
结果 闭塞组、重度狭窄和中度狭窄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轻度狭窄组(P分别为0.008、0.044和
0.018),其他危险因素在四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闭塞组WBC、ESR和hs-CRP水平均高于轻度狭窄
组(P分别为0.005、0.002和0.001);重度狭窄组ESR亦高于轻度狭窄组(P =0.026)。
结论 MCA闭塞和重度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血WBC、ESR和hs-CRP水平高于MCA轻度狭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