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4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葡萄糖浓度下格列喹酮(Glq)刺激HIT-T15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作用,了解Glq对β细胞的刺激模式。方法HIT-T15细胞孵育于5、10、15mmol/L葡萄糖浓度的培养基中,8小时后加入Glq、格列本脲(Glb)、格列齐特(GIc),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收集培养液,测定药物刺激前后的胰岛素分泌水平。结果在三种糖浓度下,Glq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高峰均在加药后10分钟,在30分钟时又有一稍低的第二峰,随后逐渐下降,至180分钟后分泌速率为基础值的1.1~1.2倍;Glb呈单相分泌峰,峰值出现在45分钟,随后分泌速率逐渐下降,至180分钟后仍有基础值的1.5倍;在10 mmol/L糖浓度组,Glq刺激的胰岛素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更小。Glc的分泌曲线类似Glq。结论Glq与Glb对β细胞的刺激作用模式不同,前者较后者胰岛素分泌达峰时问更快、作用时间更短,AUC更小。  相似文献   
72.
目的系统评价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运用系统评价的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7年,第4期)、MEDLINE(1966~2007)、EMbase(1984-2007)、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07)、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07)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2007),并手工检索《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等相关杂志,收集噻唑烷二酮类(TZDs)药物治疗代谢综合征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RCT)。按Cochrane系统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对同质研究采用RevMan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不能进行Meta分析的数据,则只进行描述性的定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RCT,包括1183例MS患者。由于大多数研究间存在临床异质性,故仅对个别研究进行了Meta分析。5个研究进行了罗格列酮与安慰剂比较,但仅1个研究报告了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发生率,结果显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50,95%CI(0.25,1.00)];罗格列酮减少代谢综合征患者例数及对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ndex)的改善优于安慰剂,而二者对TG、HDL—c的影响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与安慰剂比较,吡格列酮对HOMA—index、QUICKI、SBP、HDL—c的改善优于安慰剂;二者对TG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吡格列酮+格列美脲与罗格列酮+格列美脲比较,两者对HOMA—index、SBP/DBP、FPG、PPG和HbAlc的影响,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罗格列酮+格列美脲对HDL—c无影响,而对TG、HDL—c的改善吡格列酮+格列美脲优于罗格列酮+格列美脲。与格列美脲十二甲双胍比较,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对HOMA—index、SBP/DBP、HDL—c、TG的改善优于格列美脲+二甲双胍,但二者对FPG、PPG、HbAlc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罗格列酮十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十二甲双胍比较,两者对HOMA—index、FPG、PPG、HbAlc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对TG、HDL—c无影响,吡格列酮十二甲双胍对TG、HDL—c的改善优于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常规治疗加用罗格列酮与不加用罗格列酮比较,常规治疗加用罗格列酮对HOMA—index、SBP/DBP的改善优于常规治疗。罗格列酮、吡格列酮对体重指数和腰围无改善或使二者增高。有9个研究报道了不良反应,结果显示TZDs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为轻至中度,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TZDs与安慰剂比较能提高MS患者胰岛素的敏感性;吡格列酮对HDL—c的改善优于罗格列酮;TZDs对血压的疗效不确定;目前尚未发现罗格列酮对TG、HDL—c有影响;TZDs对肥胖指标无改善,或有负性影响。由于上述结论基本来自单个研究,研究质量参差不齐,大多数研究样本量小,因此使用结论时必须谨慎。由于对心血管事件、MS患者比率影响的研究少、质量不高,目前TZDs对心血管事件、MS患者比率的疗效还难以得出结论。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证明哪种药物更有效,期待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长期随访的RCT,以提供更可靠的证据。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2(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2,PPAR-γ2)基因外显子B的Pro12Ala变异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DM)及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测定了无亲缘关系的401名华南地区汉族人PPAR-γ2基因外显子B的Pro12Ala变异(包括180名糖耐量正常者及221例2型糖尿病患者)。结果 PPAR-γ2基因P等位基因和A等位基因在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96.15%、96.11%和3.85%、3.89%;PP基因型频率为92.77%、92.22%,PA基因频率为6.78%、7.78%,AA基因频率为0.45%、0。两组人群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在2型糖尿病组PPAR-γ基因外显子B的Pro12Ala变异与腰围及腰臂比相关(P=0.037,P=0.012)。提示我国人群PPAR-γ2基因外显子B的Pro12Ala变异与2型糖尿病发病无明显关联,但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腹型肥胖有关;PPAR-γ2基因的Pro12Ala多态性具有明显的种族差异。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中谷氨酸脱羧酶(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GAD)抗体阳性率,提高对成人迟发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te onse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LADA)的认识,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40例2型糖尿病和40例正常人GAD抗体,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GAD抗体检测结果显示39例阳性,阳性率为16.3%,其中男17例,女22例,正常对照GAD抗体均为阴性,结论:提示2型糖尿病GAD抗体阳性占有相当的比例,临床工作中开展GAD 检测对糖尿病的分型和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5.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FFA变化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及口服759葡萄糖后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的变化,探讨体内胰岛素调节FFA的能力是否减弱以及FFA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采用比色法测定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女31例,男29例,平均年龄55.30±12.27岁)空腹及OGTT2小时血清FFA水平,并同步测定血糖(PG)、胰岛素(INS)。同法测30例正常人作对照。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1/(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及2小时血清FFA、PG、INS均显著增高,ISI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P值分别为<0.05或<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小时FFA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呈明显负相关(P=0.0304)。以上结果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存在着空腹FFA异常,而且存在着INS抑制FFA代谢的异常,餐后FFA的异常升高也与INS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76.
胰岛素抵抗与胆囊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且具有相当危害性的疾病,许多研究证实了肥胖、女性、多产、家族史为主要危险因素,新的危险因素仍不断被发现.例如,在近十年中,快速减肥、吸烟、缺乏体力活动已加入危险因素之列.在这段时间出现的最有争议的危险因素之一就是高胰岛素血症,本文对这一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7.
两年前四川省医学会内分泌暨糖尿病学术年会上,我曾作过关于“糖尿病阿基米德模型及其临床意义”的演讲,随后我还在重庆及乌鲁木齐讲过。当时提出这个问题并未引起听众十分的注意。无独有偶,2006年6月中旬,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的第66届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科学年会上,本届学会主席Rizza教授在致词中也讲到阿基米德模型,并用此模型预测了未来30年糖尿病的严重后果。他说如不积极预防糖尿病,30年后将发生心脏病3500万,脑卒中1300万,肾衰竭600万等,同时论证了此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8.
随着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和实验技术的不断改进,近年来内分泌学发展很快。本文仅就激素概念,产生部位以及激素作用机理等作简单回顾。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探讨胰岛素自身抗体(IAA)阳性和阴性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分析影响IAA产生的有关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09年5月至2012年3月华西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72h血糖监测,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IAA、血脂、肝肾功能。根据IA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抗体阳性组(3l例)和抗体阴性组(31例)。记录两组受试者的空腹血糖、血糖水平的标准差、早餐后血糖波动、午餐后血糖波动(PPGEAL)、晚餐后血糖波动、平均餐后血糖波动(MPPGE)、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并通过患者的年龄、性别、治疗方式、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史及高血脂病史预测胰岛素抗体产生的相关性,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上述指标的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抗体阳性组患者的平均血糖标准差,MAGE,LAGE,PPGEAL均大于抗体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O.031,0.010,0.021,0.030);但两组患者的其他指标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治疗方式与IAA产生的风险性有关。结论IAA阳性较IAA阴性T2DM患者的日内血糖波动幅度更大,两组日间血糖波动幅度无明显差异。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治疗与胰岛素抗体的产生具相关性,使用胰岛素注射治疗的患者产生胰岛素抗体的风险性是口服降糖药治疗患者的5.52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