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36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蟾酥     
本品为蟾蜍的耳腺及皮腺(皮肤上的疣状突起)的分泌物,加工制造者。主产于山东膠州、诸城、莒县、莒南、蒙阴、临沂等地,河北薊县、遵化、玉田,江苏南通、崇明、泰县、黄桥镇一带,浙江绍兴等地。採集:通常在春秋两季採捕,春季惊蛰前,秋季白露后为多,苏北亦常于2—5月间捉取者。一般用长柄网罩,自沟底深水处将蛰居的蟾蜍捞出;加工取“酥”。加工方法:用牛角或金属制成的刮刀,(似银指甲)套指上,在蟾酥将耳腺及皮腺之白汁分泌液刮出;使流盆或罐内,刮过后仍将蟾酥放回水中,以备随后再行取“酥”。将刮取的分泌物,晒晾至约七成干时,制成圆饼形,中鎜小孔穿绳掛屋詹下,风吹干燥后即成茶褐色的蟾酥。山东,河北产品多为圆饼状,市埸亦称“东酥”。将晒成的浓汁,均匀地摊晾盤碟内,边缘卷翘如盆状者,称“片酥”。制成棋子形者,又称“杜酥”或“棋子酥”,山东产的最优。河北产的略逊于山东。而江苏浙江产的质量较低。一般认为棕褐  相似文献   
72.
带血管蒂岛状皮瓣的移位修复组织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生 《中国医药》2006,1(7):425-426
目的 应用几种带血管蒂岛状皮瓣的移位修复四肢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方法 带血管蒂的腓肠内侧头皮瓣,尺动脉上皮瓣,外踝上动脉皮瓣,臀上动脉皮瓣修复不同种类的软组织缺损35例。结果 除2例皮瓣局部或边缘坏死经上移植皮痊愈,其余全部成活,随访时间2.5~7年,效果满意。结论 带血管蒂岛状皮瓣移位修复组织缺损安全、简便、不吻合血管,成功率高,只要术中仔细分离,对血管主干的损伤机遇很小,多数创面均能达到一期愈合。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适应证和效果。方法:对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及DSA复查的颅内动脉瘤患者34例的DSA影像、介入治疗及随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血管内栓塞动脉瘤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本组动脉瘤直径2.0~20.0mm,病情按Hunt-Hess法分级:Ⅰ级7例,Ⅱ级21例,Ⅲ级5例,Ⅳ级1例。全部患者均经DSA全脑血管造影确诊后采取血管内栓塞治愈,并经DSA随诊见完全栓塞的动脉瘤无复发,1例栓塞90%的动脉瘤复发,改行手术治疗;1例假性动脉瘤复发,经载瘤动脉内支架植入后治愈。无永久性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电解可脱式铂金螺旋圈(GDC)或微支架辅助GDC血管内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DSA全脑血管造影是诊断颅内动脉瘤和检验动脉瘤栓塞效果的可靠手段,近期随诊结果表明采取血管内栓塞动脉瘤效果可靠,大宗远期随诊结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4.
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益心康泰胶囊中黄芪甲苷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生有 《中成药》2006,28(12):1855-1856
益心康泰胶囊由唐古特铁线莲,黄芪,大黄,多腺悬钩子,锁阳,甘草6味中药组成,具有益气行滞,化瘀通脉,通腑降浊等功效。该制剂现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大黄素含量进行质量控制[1],为进一步有效控制该药品质量,保证疗效,本文对该制剂的君药黄芪中黄芪甲苷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进行了定量分析。1仪器与试药CS-9301型双波长薄层扫描仪(日本津岛);黄芪甲苷对照品(0781-200109,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供含量测定用);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厂);D101大孔树脂(天津大学化工厂);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益心康泰胶囊(青海益欣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0.5 g粒/,…  相似文献   
75.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制定治疗策略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疑似颅内动脉瘤的患者53例,在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DSA)的基础上行3D-DSA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制定相关治疗策略。结果53例患者中经3D-DSA证实共检出45例57个动脉瘤,3D-DSA较2D-DSA能更好地显示动脉瘤立体形态、载瘤动脉与毗邻血管的关系、瘤颈及其与载瘤血管关系,准确判断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和外科手术夹闭的可行性,并为栓塞或支架置入提供最佳工作角度。结论3D-DSA可提高颅内动脉瘤特别是<2mm动脉瘤的检出率,为制定颅内动脉瘤的治疗策略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从而进一步提高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和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中神经安定镇痛麻醉药物的应用和术中管理。方法颈动脉狭窄患者行PTAS 174例,获得知情同意后分为神经安定镇痛麻醉组(观察组,106例)和单纯局部麻醉组(对照组,68例)。观察两组患者入手术室、股动脉穿刺、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和术毕时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对患者意识进行Ramsay镇静分级;记录两组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9.4%;观察组Ramsay镇静分级多在Ⅱ~Ⅳ级(90.6%),对照组多在Ⅰ级(91.2%);两组患者SPO2均高于90%;观察组股动脉穿刺时收缩压与入手术室时比较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行股动脉穿刺时收缩压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51.1%)低于对照组(69.5%,P<0.05)。结论在PTAS中维持患者适宜的镇静程度,有利于维持循环稳定,并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是保障手术成功和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7.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 HBV)新基因型I与肝脏疾病的关系,为乙肝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病例对照研究的原理,采集97例慢性乙型肝炎、72例肝硬化、10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117例HBV无症状携带者血清标本,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进行HBV DNA扩增和序列分析。用STAR软件和NCBI基因分型工具进行基因分型,分析HBV新基因型I及其他基因型在各类肝脏疾病中的比例。结果共采集标本390份,HBV基因型I占5.90%,基因型A占0.77%,基因型B占32.05%,基因型C占61.03%,基因型G占0.26%;HBV基因型I在HBV无症状携带者、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组中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I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检出率与其他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I、C高病毒量率均高于基因型B (P<0.01)。基因型B在HBV无症状携带者、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呈减少趋势(P<0.01);基因型C的检出率则呈增加趋势(P<0.01)。基因型I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度均高于基因型B,基因型C在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度均高于基因型B。结论 HBV 新基因型I 与肝脏疾病有关;基因型C 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8.
本文采用灌注、解剖剥离方法对46具胎儿、2具儿童尸体骶中支数、起始类型、汇入部位、行径及其属支在骶前的分布等进行了观察。并就骶中静脉的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在直肠切除术中,沿直肠固有筋膜及骶前筋膜之间游离直肠后壁是预防骶前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79.
创伤性膈肌破裂(traumatic diaphragmaticrupture,TDR)多由胸腹钝挫伤或穿通伤所致,对伤员危害十分严重,且早期常不易做出诊断而漏诊。作者总结了近10年(1984~1994)来收治的创伤性膈肌破裂14例,并重点分析了创伤性膈肌破裂的早期诊断及漏诊原因。  相似文献   
80.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复杂情况的处理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l5例在血管内治疗中发生的复杂问题的颅内动脉瘤的处理。方法:窄颈动脉瘤直接采用GDC栓塞治疗、宽颈动脉瘤先用支架成形后再应用GDC栓塞治疗、巨大动脉瘤及假性动脉瘤采用可脱式球囊或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结果:3例窄颈动脉瘤采用GDC栓塞治疗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经继续栓塞后全部治愈;3例宽颈动脉瘤采用支架成形后应用GDC栓塞治愈;9例巨大动脉瘤及假性动脉瘤采用可脱式球囊或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后,8例治愈,l例因严重贫血发生脑梗塞而遗留轻度神经功能缺失。结论:采用GDC或微支架辅助GDC血管内栓塞是治疗动脉瘤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贫血在行载瘤动脉闭塞时确定脑血流代偿能力的诸因素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