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48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4篇 |
口腔科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7篇 |
内科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20篇 |
综合类 | 56篇 |
眼科学 | 4篇 |
药学 | 1篇 |
中国医学 | 4篇 |
肿瘤学 | 13篇 |
出版年
2019年 | 1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1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1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观察氧化苦参碱 (OM )对脂多糖 (LPS)诱导的D 氨基半乳糖 (D Ga1N)增敏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早期肝细胞凋亡的作用 ,并研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腹腔注射 (ip)LPS( 0 .5μg/kg) D Ga1N( 90 0mg/kg)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 ,设正常组、模型组、OM预保护组( 50mg/kg ,ip ,2次 /d× 3) ,注射D Ga1N/LPS 5h后 ,比较 3组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肝细胞凋亡的原位末端标记染色和电镜下的超微结构以及Fas及其配体 (FasL)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 ,与模型组相比 ,OM预保护组小鼠血清T… 相似文献
12.
背景:生物活性玻璃/胶原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成骨活性和的生物学性能,然而其在人体环境中易降解而导致支架溃散、力学性能下降。
目的:构建具有良好力学性能、抗降解性能和骨修复特性的胶原/生物活性玻璃/壳聚糖增强型复合支架。
方法:以壳聚糖作为分散剂,将生物活性玻璃粉体预先在壳聚糖溶液中均匀分散,然后与胶原溶液混合,结合冷冻干燥法制备多孔胶原/生物活性玻璃/壳聚糖增强型复合骨修复支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动态生物力学试验机等对复合支架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
结果与结论:由于壳聚糖和生物活性玻璃粉体在微酸性环境下的电荷吸引,使在壳聚糖中预分散的生物活性玻璃颗粒在复合支架中分散更均匀;壳聚糖的引入大量增加了机体中的羟基和氨基,使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强,显著提高了材料的抗压模量和强度;壳聚糖和胶原在分子尺度的混合,使胶原分子被壳聚糖包裹,降低了胶原酶对胶原分子的酶切能力,显著提高了复合支架的抗胶原酶解性;壳聚糖分子使生物活性玻璃颗粒更均匀的包裹在大分子基相中,减少了生物活性玻璃颗粒的团聚和暴露,导致复合支架在模拟体液中的矿化活性略微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脊柱浆细胞瘤中骨桥蛋白 (osteopontin, OP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其与脊柱浆细胞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检测41例脊柱浆细胞瘤及14例脊柱良性单纯性骨囊肿中OPN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OPN在脊柱浆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2.93%(34/41),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5.12%(39/41),而良性骨囊肿中OPN和MMP-9蛋白表达均呈全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脊柱浆细胞瘤中OPN蛋白的表达程度在M蛋白分型和临床分型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OPN在脊柱浆细胞瘤患者的预后中可能具有保护作用.②联合检测OPN和M蛋白分型以及临床分型对脊柱浆细胞瘤的预后判断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③MMP-9将在抗转移治疗靶点方面,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明显强化孤立肺结节血流模式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5
目的利用4层螺旋CT动态增强技术定量评价不同性质的明显强化孤立肺结节的血流模式并初步评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阳性的孤立性肺腺癌血管生成与血流模式定量CT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78例孤立明显强化肺结节(直径≤4 cm,68例恶性,10例活动性炎性),行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以4 ml/s的流率注入对比剂).记录孤立肺结节增强前后各时相的CT值并计算强化值、灌注值,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灌注值等于时间-密度曲线最大斜率除以主动脉强化值.其中30例VEGF表达阳性的肺腺癌患者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并标定VEGF,评价肺腺癌血流模式定量CT参数(强化值、灌注值、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及平均通过时间)与MVD的相关性.结果恶性结节强化值(35.79±10.76) HU与活动性炎性结节(39.76±4.59) HU差异无显著意义 (t=1.148 , P=0.255).恶性结节的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14.27±4.37)%及灌注值(3.02±0.96)ml-1·min-1·kg-1均低于活动性炎性结节(18.51±2.71)%,(6.34±4.39)ml-1·min-1·kg-1 (t=2.978,P=0.004;t=5.590,P<0.0001).VEGF表达阳性的肺腺癌强化值(33.06±13.57)HU、结节-动脉强化值比(14.25±4.92)%及灌注值(2.97 ±0.56) ml-1·kg-1·min-1与MVD(70.15±20.03)条/视野,均呈正相关性(r=0.781, P<0.0001;r=0.688, P<0.0001;r=0.716, P<0.0001).平均通过时间(14.86±5.84)s与MVD无显著相关性(r=0.260, P=0.200).结论恶性与活动性炎性孤立肺结节血流模式不同,恶性结节通过结节-大动脉强化值比和灌注值可有效区别于活动性炎性结节,有助于两者鉴别诊断.肺腺癌强化值、结节-动脉强化值比及灌注值反映了VEGF表达阳性的肺腺癌的MVD.强化值、结节-动脉强化及灌注值可作为VEGF相关的肺腺癌血管生成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 (HBV)转基因小鼠C57 TgN(adr2. 0型)SMMU品系的免疫病理学特征, 并与临床人慢性乙肝相比较。方法: 以 20只SPF级肝脏有明显病变的HBV转基因小鼠为研究对象,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通过流式细胞仪, 分别检测转基因小鼠及正常C57BL/6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3、CD4和CD8表达的水平, 同时取其肝组织和5例本院病理科存档确诊为慢性中度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石蜡标本, 用EnVision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查肝组织内T细胞亚群的分布。结果: 转基因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3、CD4和CD8表达的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小鼠; 肝组织内浸润的单个核细胞多数为CD3 CD4 细胞, 未发现CD57 、CD8 细胞。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内浸润的单个核细胞主要为CD3 CD4 或CD3 CD8 细胞和少量CD57 细胞。结论: C57 TgN(adr2. 0型 )SMMU的HBV转基因小鼠外周血及肝组织中CD的表达与人慢性乙肝患者的外周血及肝组织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人牙髓细胞(human dental pulp cells,hDPCs)在生物活性支架上的增殖及分化情况。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培养hDPCs,传至第4代用于实验。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细胞并测定细胞基质前体细胞抗原-1(stromal precursor antigen-1, STRO-1)表达率。实验使用3种支架,包括胶原(collagen, COL)支架、胶原-生物活性玻璃(collagen-bioglass, COL-BG)支架及胶原-生物活性玻璃-聚己内酯(collagen-bioglass-polycaprolacton, COL-BG-PCL)支架。将hDPCs植入支架,采用MTT法于6 h、1 d、3 d、5 d、7 d、14 d和21 d测定hDPCs增殖,在14 d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实验所用hDPCs中含有STRO-1阳性细胞;hDPCs在COL-BG支架及COL-BG-PCL支架上的增殖显著高于COL支架(P<0.05),尤其在14 d和21 d COL-BG支架及COL-BG-PCL支架的光密度值是COL支架的5倍;COL-BG支架及COL-BG-PCL支架上的碱性磷酸酶染色区明显较COL支架广泛。结论:hDPCs在COL-BG支架及COL-BG-PCL支架上增殖和分化活跃,优于传统的COL支架。 相似文献
17.
多药耐药基因/P-糖蛋白介导的多药耐药逆转策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化疗过程中产生的多药耐药(MDR)却是造成化疗中断、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目前的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产生MDR的原因和机制非常复杂,其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过度表达最主要也最为经典。MDR1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P gp)是一ATP依赖性的药物泵,其可以通过水解ATP提供的能量,将进入细胞内的药物泵出细胞,使得细胞内药物浓度不断下降,最终造成其细胞毒作用减弱甚至丧失,从而出现耐药。1981年Tsuruo等[1]开始尝试用低剂量的维拉帕米抑制P gp对长春新碱的外排作用,以增加其在细胞内的有效浓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生血管形成和脊柱转移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 77例人脊柱转移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VEGF受体 1(flm s- like tyrosine kinase,FL T)、VEGF受体 2 (kinase insertdomain containing receptor,FL K- 1)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s density,MVD)计数。采用 Spearm an等级相关判断 VEGF、FL K- 1、FL T表达之间及与 MVD计数之间的关系 ,以 COX回归分析判别 VEGF、FL K- 1、FL T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VEGF、FL T、FL K- 1主要表达于转移癌细胞。新生血管形成多位于转移癌的侵袭性边缘。MVD计数 4 .2~ 5 6 .4 (2 1.6 3± 10 .95 )个。FL K- 1、FL T、VEGF表达和 MVD计数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 (P<0 .0 1)。平均随访时间 15 .6个月(5 .2~ 36个月 ) ,3年生存率为 6 .98%。COX回归分析表明 VEGF、FL K- 1表达及 MVD计数为影响脊柱转移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P<0 .0 5 ,P<0 .0 1) ,其中 VEGF表达上调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最大。 结论 :新生血管生成对脊柱转移癌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发黄韧带骨化的实验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建立脊柱黄韧带骨化的实验模型。方法 :以中国大白兔为实验对象 ,采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rhBMP 2 )作为诱导物 ,分别将rhBMP 2 /明胶海绵植入双侧黄韧带腹侧的硬膜外腔 (E1组 ) ,或直接将rhBMP 2注射到双侧的黄韧带内 (E2组 ) ,每一侧植入物中含rhBMP 2 10 0 μg。设立相应的对照组 (C1组、C2组 )。对手术节段进行X线、CT扫描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脊柱CT扫描发现E1组 4周时手术节段后正中椎板前方出现结节状高密度增高影 ,8周时密度进一步增高。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E1组手术节段韧带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并发生骨化。E2组仅见黄韧带轻度增生肥厚及少量散在的软骨细胞。C1组和C2组黄韧带组织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 :rhBMP 2可诱导脊柱黄韧带骨化 ;明胶海绵可作为BMP诱导成骨的载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皮素在生排异反应移植肾内分布和特征;方法病理、免疫组化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48例急性排异才8例正常进行病理 皮素分布及相对含量测定。结果;内皮素分布与病理改变基本一致,急性管型坏死组是以肾小管为主,间质排异组是以血管内皮损害为主,而血管排异组则是以肾小球的损害为特征性分布。内皮素的相对含量表明,病变组与正常组相比较为显著差异(P〈0.05或P〈0.01)。管型坏死组与血管排异组的含量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