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tripterygiumglycoside,TG)对重组鼠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recombinantmousemacrophagemigrationinhibitoryfactor,rmMIF)诱导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synoviocytes,FLS)的增殖及其细胞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activatorofnuclearfactorkappaBligand,RANKL)、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FLS细胞株RSC-364,常规方法复苏、培养、传代,实验用3~5代FLS。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加入200μlDMEM培养液,另3组分别加入200肛1含rmMIF(200ng/m1)(MIF组)、rm—MIF(200ng/m1)+TG(20μg/m1)(MIF+TG组)、rmMIF(200ng/m1)+MTX(0.5μg/m1)(MIF+MTX组)的DMEM培养液。置37℃、5%CO2孵箱培养48h。MTT法检测FLS的增殖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滑膜细胞OPG/RANKL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FLS上清液OPG、RANKL表达。结果MIF组增殖活性高于空白对照组,MIF+TG组、MIF+MTX组增殖活性低于空白对照组和MIF组(P〈0.01)。MIF+TG组和MIF+MTX组细胞OPG标记指数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和MIF组,MIF+TG组OPG标记指数高于MIF+MTX组(P〈0.01,P〈0.05)。MIF组细胞RANKL标记指数高于空白对照组,MIF+TG组、MIF+MTX组RANKL标记指数均低于MIF组(P〈0.05,P〈0.01)。MIF组上清液RANKL浓度和RANKL/OPG值均高于空白对照组,MIF+MTX组上清液RANKL浓度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P〈0.01);MIF+TG组和MIF+MTX组上清液RANKL浓度和RANKL/OPG值均低于MIF组(P〈0.01)。结论rmMIF可促进体外培养大鼠FLS增殖,上调FLS的RANKL表达和RANKL/OPG值;TG抑制rmMIF诱导的大鼠FLS增殖、降低rmMIF诱导大鼠FLS分泌RANKL、下调FLS的RANKL表达和RANKL/OPG比值,可能是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骨免疫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2.
历代名医治疗妊娠腹痛的用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历代名医治疗妊娠腹痛方药的统计剖析,揭示了历代医家在辨证安胎用药及对妊娠禁忌药注意特殊用法的同时,注重补、和、清三法,并针对性选用了止痛中药,说明了止痛中药在治疗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妊娠腹痛中有重要的位置,为人们寻找更有效的止痛方药提供一定的依据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3.
周仲瑛教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振彬 《新中医》1997,29(8):6-7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系以肠道运动功能紊乱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导师周仲瑛教授,临证40余载,学验俱丰,诊治本病,每获良效。现将周老治疗本病的用药经验整理如下。1脾阴虚损,补牌益明忌用温燥禀赋薄弱或因病伤脾,脾阴不足,机体适应能力下降,则脾胃不耐重负,稍食油腻生冷,辄易溏泻、腹胀。《药鉴》云:“脾阴足诸邪息”,正是强调脾阴在机体防御功能方面的作用。肠易激综合征脾阴虚证多表现为:大便溏泻,进食生冷油腻加重,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口干唇燥,或形体消瘦,五心烦热,舌红而干或有…  相似文献   
64.
误服大剂量甲氨蝶呤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1:女性,27岁。1994年初出现腰骶部疼痛伴晨僵,1997年4月8日来我科系统检查。X光片示:双骶髂关节间隙宽窄不均,关节面侵蚀破坏,呈锯齿状。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AS)遂收入院,以消炎痛栓(100mg/d)、甲氨蝶呤(MTX)(每周10mg)、...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来氟米特(LEF)不同给药时间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和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于9时和21时两个昼夜不同时间应用LEF 18 d,对比观察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炎症评分及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褪黑素(MLT)水平的变化.结果 LEF两个时间用药组关节炎指数和关节肿胀均明显下降,与用药前和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关节肿胀抑制率方面显示LEF21时给药优于9时给药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时间应用LEF均可显著下调外周血TNF-α、IL-1β、MIF、MLT表达(P<0.05);LEF21时组IL-1β水平明显低于LEF9时组(P<0.05),其他细胞因子在两个时间用药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LEF不同时间给药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及其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6.
肺癌与COX—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阿司匹林服用者肺癌的发生率低。这是环氧化酶 (COX ,为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靶点 )与肺癌相关的首次报告。已知COX存在COX 1和COX 2两种同功酶 ,其中COX 2被认为是可被细胞因子、增殖因子等所诱导的诱导酶。近来研究相继发现 ,这种COX 2在肿瘤细胞可见表达增强。在肺癌的腺癌、鳞状上皮癌、大细胞癌和小细胞癌 4种类型中 ,以腺癌COX 2的表达增强最为显著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发现 ,约 70 %的肺腺癌具有COX 2过度表达。COX 2在被认为是腺癌发源地的正常肺泡上皮细胞几乎不表达 ,…  相似文献   
67.
临床研究初步证实 ,益阴助阳、活血通脉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具有较好疗效[1] 。为了进一步探讨益阴助阳、活血通脉法治疗CHF的作用机制 ,我们首先观察了养心通脉合剂对正常麻醉犬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药品及试剂 戊巴比妥钠 (union ,进口分装 ,由上海化学试剂采购供应站分装厂生产 ) ;肝素钠注射液 (由上海生物化学制药厂生产 ) ;养心通脉合剂(每ml含生药 5g ,系根据益阴助阳、活血通脉法研制 ,由人参、附子、玉竹、万年青、三七、葶苈子组成 )。1.2 仪器 RM - 6 0 0 0八导…  相似文献   
68.
临床研究证实 ,糖尿病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关于糖尿病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 ,目前认为与下列多种因素相关 :高血糖导致蛋白激酶C活化 ;山梨醇 (sorbite)途径活化 ;AGE产生增多导致伴随胰岛素抵抗的氧化应激亢进 ;脂质代谢紊乱等。作者此前曾研讨了动脉壁平滑肌细胞在糖尿病性大血管损害发病中的作用。根据伤害反应假说 ,存在于动脉壁中膜的平滑肌细胞为高分化型 ,富于收缩性而缺乏增殖和游走活性 ,蛋白合成能力低下 ,具有稳定的形质。但是 ,由于多种粥样硬化激惹性刺激 ,平滑肌细胞 ,发生形质转化 ,未分化的…  相似文献   
69.
类风湿性关节炎与病毒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振彬  齐静 《日本医学介绍》2002,23(11):509-510
虽然类风湿性关节炎 (RA)等风湿性疾病的原因尚不明确 (风湿热除外 ) ,但目前研究发现RA的发病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子 (特别是病毒 )有关。一、RA与感染性疾病相关的证据1 来自绘画、医学史和古生物病理史 (胃学 )方面的线索 据推测 ,美洲大陆在一千年以前就存在RA ;而欧洲直到十五世纪末尚无RA的踪迹 ,但在发现新大陆后突然出现该病。2 临床观察与研究(1 )成人感染人类小脱氧核糖核酸病毒B1 9(B1 9)及女性的风疹等时 ,可见多发性关节炎 (病毒性关节炎 )发病 ,有时出现包括类风湿因子在内的自身抗体阳性 ,并出现酷似RA的临…  相似文献   
70.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最常见的炎性关节病和致残因素之一[1].迄今,RA病因未明、尚无特效治疗手段.近年来,对RA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药物治疗的时间生物学研究表明,昼夜节律在RA的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将导致RA传统治疗方法的转变,临床护理策略也面临重要挑战.本文试就RA昼夜节律特征对临床护理决策的影响进行讨论,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