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通过针刺"颅底七穴"联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颅底七穴"联合美多巴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西药美多巴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临床有效率评价和改良UPDRS评分。结果:3个疗程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3.3%和67.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UPDRS评分均值3个疗程后分别降低为20.70±5.62和32.50±8.48;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刺"颅底七穴"联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较单用美多巴疗效显著提高,且药物服用减少,生活质量提高,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2.
从大规模临床试验看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动向1.大规模临床试验发展的背景最近,经常听到大规模临床试验(megatrial)一类术语。这是为了证明新药以及一直应用的经典药物是否真正有效而进行的多中心临床观察。其设计条件可列举如下:①对照比较试验;②相当多的...  相似文献   
113.
本文通过对历代名医治疗妊娠腹痛方药的统计剖析,揭示了历代医家在辨证安胎用药及对妊娠禁忌药注意特殊用法的同时,注重补、和、清三法,并针对性选用了止痛中药,说明了止痛中药在治疗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妊娠腹痛病中有重要的位置,为人们寻找更有效的止痛方药提供一定的依据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4.
雷公藤在治疗免疫性疾病方面应用广泛且疗效显著,临床最常用活性成分以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多苷居多,但其治疗窗口狭窄,不良反应多,损伤涉及生殖系统、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临床观察结合文献总结,其不良反应症状表现在消化系统(肝、胃肠)居多。相关学者对雷公藤所致肝损伤表现及诱发肝损伤机制已有较多研究,其机制主要与肝细胞凋亡、诱导氧化应激、免疫损伤、肝细胞过度自噬、脂肪酸代谢异常、肝组织内酶代谢异常相关。该文对雷公藤致胃肠损伤也进行了相关文献查阅与总结,但不良反应表现及机制研究较少,尚待学者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另外,文章对雷公藤制剂在消化系统方面减毒增效研究也进行了相关总结,主要涉及配伍西药(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艾拉莫德等)减毒、单用或配伍中药(单味药、中药单体、中药复方)减毒、针灸(电针、艾灸)减毒、剂型改良(二元醇质体凝胶、自溶性微针、固体脂质纳米粒、胃漂浮缓释胶囊等)减毒、炮制(蒸制、清炒、莱菔子炮制、金钱草炮制、甘草炮制等)减毒等方法。综上,该文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对雷公藤致肝损伤及胃肠损伤不良反应表现、机制、减毒增效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雷公藤应用提供参考,并为未来雷公藤致消化...  相似文献   
115.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起因于冠状动脉硬化症,其发病机制在于不稳定性粥样斑块出现破绽,而斑块局部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作用很重要。这些细胞群也是免疫应答细胞群,在动脉硬化症和ACS时作为免疫反应而发挥作用。所谓免疫,是机体有效识别和排除感染病原体及各种异物的机体防御机制。最近从免疫反应角度研究发现了关于动脉硬化症,特别是ACS的新的发病机制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6.
心功能不全与心律失常密切相关。在各种病因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congestiveheartfailure ,CHF)中 ,恶性心律失常 (ventriculararrhythmia,VA)均很常见。在单个系列报道中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显示 3 6%~ 95%的患者有复杂的室性早搏 (ventricularprematurecontraction ,VPC) [1 ] 。另一方面 ,由于洋地黄仍是目前治疗CHF的主要药物 ,且其治疗量约为中毒量的 60 % ,故易出现中毒 ;而各种心律失常 ,不仅是洋地黄中毒的最早表现 ,还可能是唯一表现。据报道 ,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可达 80 %~ 90 % [2 ] 。既往工作证实[3] ,益阴助阳活血通脉…  相似文献   
117.
支气管哮喘合并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juvenile rheuma toid arthritis,JRA)国外罕见报道,近年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8.
学术背景: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主要与巨噬细胞活化功能有关,作为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的上游细胞因子,在调控类风湿关节炎发病过程中可能具有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基因重组技术的应用,使体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蛋白分离、纯化和cDNA克隆得以实现。目的:阐述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特性和调控表达机制,深入认识其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系。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75-01/2007-03的相关文献,检索词"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cytokines,rheumatoid arthriti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共检索到152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随机对照基础研究及临床试验。②非随机化同期对照研究。排除标准:①综述文献。②重复研究。③Meta分析。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对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及其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关系进行汇总分析。所选用的36篇文献中,均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资料综合: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表明血清、滑膜和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内均可见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高表达。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可激活一系列致炎过程,直接或间接刺激巨噬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8等炎症细胞因子,通过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途径刺激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异常增殖。相关研究已证实抗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抗体有望成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学的新靶点。结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治疗及预后均密切相关,拮抗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可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探讨四妙勇安方水提物(SMYA)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AGA)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只 SD 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SMYA 组、秋水仙碱(COL)组、模型组、正常组,每组10只。SMYA 组与 COL 组每日分别予 SMYA 相当于生药1 g / kg、COL 0.8 mg / kg 灌胃,模型组与正常组每日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药物干预第5天,于模型组、COL 组、SMYA 组大鼠左踝关节腔注射 PBS 配制的微晶尿酸钠结晶(25 mg / ml)100μl,复制 AGA 模型。分别于造模后1、2、4、6、8、12、24 h 使用游标卡尺记录每组大鼠踝关节肿胀程度。造模后24 h 对各组大鼠腹主动脉采血,离心,留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 MIF、IL-1β、TNF-α水平。结果 SMYA 组、COL 组及模型组踝关节肿胀度均于造模后8 h 达到高峰,之后缓慢下降。造模后4、6、8、12、24 h SMYA 组、COL 组及模型组踝关节肿胀度显著高于正常组(P ﹤0.05),SMYA 组和 COL 组踝关节肿胀度显著低于模型组( P ﹤0.05),上述差异以8 h 时更为显著( P ﹤0.01);造模后12、24 h SMYA 组踝关节肿胀度显著低于 COL 组(P ﹤0.05)。与模型组比较,SMYA 组、COL 组 MIF、IL-1β、TNF-α表达显著减弱(P ﹤0.05);与 COL 组比较,SMYA 组 MIF、IL-1β表达更强,TNF-α表达更弱( P ﹤0.05)。结论 SMYA 对大鼠 AGA 具有显著治疗效应,其作用机制与抑制促炎细胞因子 MIF、IL-1β、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0.
目的 探讨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骨免疫学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纳入的30例活动性AS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白细胞介素23(IL-23)及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Win信号通路中拮抗分子(DKK1)、硬骨素(SOST)表达,并对其与AS疾病活动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AS患者外周血IL-23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AS疾病活动指数评分(BASDAI)及病程无相关性(P>0.05);MIF水平与病程呈正相关(P<0.01),而与ESR、CRP和BASDAI无明显相关性(P>0.05);RANKL水平与ESR、CRP、BASDAI、IL-23、MIF、OPG、DKK1、SOST及病程均无相关性(P>0.05);OPG水平与病程、ESR呈正相关(P<0.01,P<0.05),与CRP、BASDAI、IL-23、MIF、DKK1和SOST无显著相关性(P>0.05);DKK1水平与BASDAI呈正相关(P<0.05),而与病程、ESR、CRP、IL-23、MIF和SOST无相关性(P>0.05);SOST水平与病程、ESR、CRP、BASDAI、IL-23和MIF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AS患者存在炎性因子与骨破坏/新骨形成的分离现象,应对不同病程AS患者的骨免疫学特征进行深入探索,以揭示其炎症和骨代谢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