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37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吉林大学再生医学科学研究所病理研究室,吉林 长春130021 目的:探讨胡芦巴对糖尿病大鼠脂代谢及肾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方法: 用胡芦巴治疗糖尿病大鼠12周后,观察其血脂水平及肾脏的抗氧化能力。 结果:经过胡芦巴治疗的糖尿病大鼠血脂水平下降,肾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有所升高,丙二醛(MDA)水平下降。 结论:胡芦巴能够调解糖尿病大鼠的脂代谢紊乱,增强肾脏的抗氧化能力。 吉林大学再生医学科学研究所病理研究室,吉林 长春130021 目的:探讨胡芦巴对糖尿病大鼠脂代谢及肾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方法: 用胡芦巴治疗糖尿病大鼠12周后,观察其血脂水平及肾脏的抗氧化能力。 结果:经过胡芦巴治疗的糖尿病大鼠血脂水平下降,肾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有所升高,丙二醛(MDA)水平下降。 结论:胡芦巴能够调解糖尿病大鼠的脂代谢紊乱,增强肾脏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组织抑制物2(TIMP-2)在人胶质瘤的表达特点。 方法:按WHO病理分级标准将35例人胶质瘤标本分为4组:Ⅰ级7例,Ⅱ级12例,Ⅲ级10例,Ⅳ级6例。另取4例正常脑组织作为对照。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2和TIMP-2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强度及阳性染色率与病理分级的关系。 结果:MMP-2和TIMP-2阳性染色主要位于胶质瘤细胞浆和细胞外基质。在Ⅰ~Ⅳ级胶质瘤,MMP-2的阳性细胞染色率(%)分别为10.42±3.95、29.92±7.69、45.40±9.01和57.17±11.39,表达强度(分值)分别为2.14±0.38、3.17±0.71、4.00±0.70和5.83±0.41,均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而TIMP-2的细胞阳性染色率(%)分别为51.81±12.28、36.42±9.68、22.10±7.71和4.33±1.63,表达强度(分值)分别为5.57±0.53、3.92±0.29、2.70±0.50和2.17±0.41,均随恶性程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MMP-2/TIMP-2比值明显升高。胶质瘤MMP-2和TIMP-2的表达水平之间呈明显负相关(r=-0.69,P<0.05)。 结论:MMP-2和TIMP-2在人胶质瘤的侵袭生长中共同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苯那普利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在糖尿病(DM)大鼠心肌中表达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方法:用24只Wistar大鼠建立DM模型后,随机分为苯那普利治疗组及DM未治疗组,处理12周末检测血糖、血脂,应用放免法检测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应用RT-PCR检测心肌CTGF mRNA表达,并与正常组对照。 结果:DM未治疗组血糖、血脂明显增高,心肌AngⅡ含量及CTGR 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和苯那普利治疗组(P<0.01)。结论:持续血糖增高能导致大鼠心肌AngⅡ含量增加和心肌CTGF mRNA表达增加,苯那普利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鼠心肌CTGF mRNA表达,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心肌AngⅡ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4.
95.
目的 探讨榄香烯联合奈达铂在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治疗中的疗效及毒性不良反应.方法 将68例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按处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给予榄香烯联合奈达铂胸腔内注射;对照组31例,给予奈达铂胸腔内注射.常规处理预防毒性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57.14%,对照组有效率29.43%.两组毒性不良反应比较结果显示,在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胸痛、发热高于对照组,经简单处理均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榄香烯联合奈达铂胸腔注射治疗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短期内效果确切,无明显毒性不良反应,中远期效果未知.  相似文献   
96.
目的 观察microRNA-204(miR-204)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体内的表达水平及对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miR-204 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及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204 在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用化学合成的miR-204 模拟物和抑制物转染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 肺癌细胞,CCK-8 法检测细胞增殖的情况,流式检测细胞凋亡情况,qRT-PCR、Western blot 法分别检测Bcl-2 的mRNA 和蛋白表达。结果 miR-204 在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与对应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肺癌组织低于癌旁组织;肺癌组织中miR-204 低表达与分期、肿瘤大小、肿瘤淋巴结转移相关(P <0.05);miR-204 可抑制A-549 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并下调Bcl-2 的mRNA 与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miR-204 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并与肺癌恶性临床病理特征有关,miR-204 可能通过调节Bcl-2 的表达从而影响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及凋亡。  相似文献   
97.
经口给予钒酸盐对糖尿病大鼠组织自由基防御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经口慢性给予钒酸钠对糖尿病大鼠组织自由基防御机制的影响。钒酸钠放入佳水中,浓度分别为0.1mg/ml和0.2mg/ml.共饮用5周。研究结果表明,钒酸钠处理对糖尿病大鼠肝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肾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无明显影响。钒酸钠处理可使糖尿病大鼠肾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下降,肾脏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上升,使上述二者比值(GSH—px/LPO)降低。这种现象在应用高剂量钒酸钠(0.2mg/ml)更明显。研究结果提示,在应用钒酸盐治疗糖尿病时应采用最低有效剂量,并应考虑伍用对抗钒酸盐过氧化作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98.
我院从 1999年 12月至 2 0 0 1年 12月采用后外侧切口腋中线处斜行断肋保留肋骨进胸的方法行肺、食管及纵隔手术 30例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30例 ,男性 2 3例 ,女性 7例 ,年龄 30~ 74岁 ,平均 5 7岁。肺部疾病16例 (肺癌 14例 ,包括鳞癌 9例 ,腺癌 4例 ,瘢痕癌 1例 ,肺结核 1例 ,肺隔离症 1例 ) ;食管疾病 12例 ,(食管中段鳞癌 5例 ,食管下段鳞癌 5例 ,贲门腺癌 2例 ;纵隔肿瘤 2例 )。30例手术包括右肺上叶切除术 5例 ,有肺中叶切除术 2例 ,右肺中下叶切除术 3例 ,右肺下叶切除术 2例 ,左肺上叶切除术 2例 ,左肺下叶切除术 2例 ,…  相似文献   
99.
探讨非酶促糖基化终末产物是否影响肾小球系膜细胞降解肾小球细胞外基质的丝氨酸蛋白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基因表达和生物学活性。方法用体外制备的非酶促糖基化牛血清白蛋白(AGE-BSA)作用人肾小球系膜细胞24小时和48小时,观察对细胞增殖、纤维连接蛋白分泌、PAI-1基因表达和生物学活性的作用。结果AGE-BSA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促进纤维连接蛋白分泌,上调PAI-1生物学活性。AGE-BSA作用系膜细胞24小时后,PAI-1基因表达显著增加(0.65%±0.08%,对照0.45%±0.06%,P<0.05);48小时后PAI-1基因表达增加更趋显著(0.92%±0.10%,对照0.51±0.08,P<0.01)。结论非酶促糖基化终末产物增加肾小球系膜细胞PAI-1基因表达和生物学活性,参与了肾小球细胞外基质积聚和肾小球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0.
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是迄今发现的体内最强的缩血管活性肽,其缩血管效应是内皮素-1(ET-1)的10倍多[1]。1998年UⅡ首次被从人体中克隆出来[2]。1999年Ames等[1]首次发现人体中一种孤立的G蛋白偶联受体GPR14(UT)是UⅡ的特异性受体,两者结合可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由于U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