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磁共振定位的伽玛刀治疗功能性疾病郑立高徐德生张志远张宜培李彦和立体定向术治疗功能性疾病,过去用脑室造影和CT确定靶点,再经电生理靶点验证[1,2]。如今,高清晰度MRI扫描技术可提供清晰可见靶点结构,为γ-刀闭合性立体定向治疗功能性疾病奠定了基础。我...  相似文献   
22.
目的评估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颅咽管瘤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使用Leksell伽玛刀治疗颅咽管瘤的临床资料,其中实体性肿瘤5例,囊性肿瘤9例,囊实混合性肿瘤11例;肿瘤体积0.22~16.2 cm3。行剂量分割治疗5例,边缘剂量6~8 Gy,50%等剂量曲线;行单次治疗20例,边缘剂量10~15 Gy,35%~50%等剂量曲线。视神经、视束受照剂量控制在10 Gy以下。结果所有病人随访5~139个月,临床症状获得不同程度改善。MRI检查显示:肿瘤消失5例,缩小13例,无变化3例,治疗后囊液反复出现4例,经Ommaya囊抽液治疗后好转。结论伽玛刀治疗颅咽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小的实性肿瘤,可置管抽液的囊性肿瘤及术后残余肿瘤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3.
目的总结评价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采用Leksell伽玛刀治疗的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累及眶尖部病变36例,眼眶前中部9例。边缘剂量10.0~20.0 Gy,中位剂量12.0 Gy。结果病人在伽玛刀治疗后均未出现新的脑神经功能受损症状,突眼症状缓解23例,视力提升22例,4例出现病侧一过性球结膜水肿。45例病人随访18~120个月,平均(28.2±9.4)个月,复查MRI和(或)CT显示病灶体积缩小41例(91.1%),无明显变化4例(8.9%)。随访期内无复发及再手术病例。结论伽玛刀治疗眼眶海绵状血管瘤可长期控制肿瘤生长,又取得较高的神经功能保留率,并发症罕见,可作为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手术与伽玛刀联合治疗颅内囊性肿瘤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分析颅内囊性肿瘤40例,单纯立体定向穿刺抽液19例,留置Ommaya囊抽液19例,内窥镜下手术切除肿瘤并排除囊液2例。肿瘤体积缩小后再行立体定向磁共振成像(MRI)定位、伽玛刀治疗,并计算抽液前后肿瘤体积的变化。依据Logistic综合方程计算抽液前后风险概率的变化,将抽液前后的肿瘤体积和风险概率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抽液后瘤囊完全消失,病灶体积明显缩小。抽液前后肿瘤容积和风险概率均显著降低(容积变化:t=8.108,P<0.001;风险概率:t=5.933,P<0.001)。随访时间6个月~42个月,平均17.5个月。经伽玛刀治疗后,瘤结节消失10例,缩小12例,无变化17例,增大1例。结论颅内囊性肿瘤立体定向穿刺抽液后肿瘤体积缩小,使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并发症的风险概率显著降低,是联合伽玛刀治疗囊性肿瘤一种有效方法;针对肿瘤病理类型的不同采用伽玛刀放射外科联合单纯穿刺或置管抽取囊液、结合囊内治疗是囊性肿瘤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5.
白藜芦醇抑制U251人胶质瘤细胞增殖及其相关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对U251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不同浓度Res作用于U251胶质瘤细胞系,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的变化,MTT法检测其对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Res处理前后U251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p53、p21、CDK4、CyclinD1、Bcl-2及caspase-3的表达,免疫组化分析MMP9、NFKB、P-AKT及AKT2的表达。结果 U251细胞经Res处理后,细胞形态发生一定变化,U251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被抑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细胞周期被阻滞在S期,Western blot检测显示EGFR、CyclinD1、CDK4、Bcl-2的表达降低,p21、p53、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免疫组化检测显示MMP9,NFKB、P-AKT及AKT2的表达降低。结论 Res有可能通过调节EGFR及p53信号通路而抑制U251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6.
基于前期研究我们发现不论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扩增/过表达或p53基因突变率均随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增高而增高[1],体外实验也表明联合应用反义EGFR RNA及p53基因转染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对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显著,较单独应用其中之一为强[2],为此,我们进行了体内实验.  相似文献   
27.
目的:介绍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方法:采用1.5TMR影像、Gamma-Plan定位和治疗计划,γ-刀(LEKSELL)治疗。治疗靶点在三叉神经感觉根桥脑进入区,用4mm准直器,最大剂量72~80Gy,50%等剂量线限定靶点;颅底肿瘤12~15Gy治疗。结果:随访3~24个月。疼痛100%缓解占60%,疼痛缓解>90%占23.3%,疼痛缓解>50%占6.33%,总有效率89.7%,2例无效,1例5个月后复发。无效和复发病人经再次治疗后疼痛100%缓解。全组病人无任何并发症。结论:伽玛刀是治疗三叉神经痛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8.
目的 通过对伽玛刀MRI定位像空间位置误差的研究,提高MRI定位像的几何精确度.方法 将临床常用的MRI 4种定位扫描序列输入伽玛刀治疗计划系统,测量各栅格节点坐标,比较各点坐标测量值与实际位置的误差,并分析坐标误差的空间分布.结果 各序列定位影像的栅格节点空间位置坐标误差均小于1 mm.平均误差值以3D FSPGR和SE T1加权序列较小.比较4种不同序列像坐标的平均误差值,在横轴位各序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97.51、1873.63、2.87、3.00,P<0.05),冠状位各序列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随着节点距中心点距离的增大,误差值有增大的趋势.结论 磁共振成像的空间位置误差与成像序列参数直接相关,在定位时应根据患者病灶的影像学特点及位置合理选择成像序列参数,以减小定位MRI的空间位置误差.  相似文献   
29.
脑转移瘤伽玛刀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回顾性研究脑转移瘤伽玛刀治疗的疗效、生存时间 及影响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伽玛刀治疗50例脑转移瘤患(174个病 )。通过Kaplan-Meier法时序检验(og rank test)对影响患生存 时间的因素进行单变量统计学分析。结果: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3-28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10.35个月。对伽玛刀治疗后的生存时间有明显影响的因素是:患年龄、原发病灶切除;全脑放疗;原发病灶切除+化疗。结论: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脑转移瘤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0.
近些年在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与常规治疗联合应用进行的一系列实验研究中,人们已发现基因治疗可加强肿瘤的放射敏感性,且两者可有协同作用.综述了基因治疗联合放射治疗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其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