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视放射显微解剖与颞叶切除术后视野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经过人尸脑内视放射纤维解剖,研究颞叶切除术后视野缺损的机制.方法 人尸脑标本冷冻2周以上用自来水融冻后作为解剖用标本.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从大脑外侧面由浅入深进行脑内神经纤维的解剖,其中视放射解剖经过用立体照相技术予以纪录.结果 视放射从外侧膝状体起始,途经颞叶和顶叶到达枕叶视觉皮质区.视放射中央束和部分后束纤维集中在侧脑室颞角后部的顶壁和房部前壁之内.成功解剖Meyer袢前界,Meyer袢最前方纤维部分向前伸入到杏仁核实质之内.侧裂点与脑岛后角位置相当,在侧脑室房部的外侧,并在外侧膝状体的上后方.结论 向后越过Meyer袢前界的损伤可导致术后视野缺损.因视放射最前部纤维伸入到杏仁核实质之内,所以颞叶切除术后视野缺损并发症几乎不可完全避免.术后视野缺损程度与视放射纤维受损程度呈成正相关,轻者为象限性盲,重者为偏盲;视野缺损严重者具有黄斑视力和后束纤维的损伤.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联合胆道镜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胆总管结石患者30例,并予腹腔镜下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联合胆道镜取石,评估其效果及安全性。结果30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82.65±3.63)min,术后住院(2.75±1.12)d,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随访10~12个月,一般情况、饮食状况均良好,未见结石复发及胆道狭窄等。结论腹腔镜下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联合胆道镜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3.
水泛丸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在检测成品时有溶散时限超标情况发生,迫使返工重做,不但浪费工时,而且影响疗效。笔者利用以下方法,对逍遥丸、术香顺气丸等一般性水泛丸的处理可获得顺利解决。将溶散时限超标的水泛丸置包衣锅内,用喷雾器喷入少量35%乙醇,边喷边搅拌,注意少量多次,  相似文献   
34.
<正>随着传染病和营养性疾病得到控制,伤害已成为影响儿童青少年生命安全、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已经成为21世纪我国疾病控制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1,2]。通过分析宁波市鄞州区儿童伤害发生特征,今后做好干预工  相似文献   
35.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群慢性病危险因素水平也随之上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已成为威胁城乡居民健康的重要"杀手"[1-3]。慢性病核心危险因素是长期不良生活方式、不合理饮食、缺乏体育锻炼等导致的,它既是一种疾病,也是慢性病一种重要的危险因素,可直接导致心脑血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肺结核患儿粪便中Mtb-DNA,并初步评估其临床效果。 方法 收集肺结核住院儿童粪便标本76份,应用实时荧光PCR检测Mtb-DNA,检测结果与20例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粪便实时荧光PCR检测Mtb-DNA、76例粪便抗酸杆菌涂片检查以及41例患儿痰标本的涂片和(或)培养、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粪便实时荧光PCR检测敏感度达到23.68%(18/76),特异度为100.00%(20/20),肺结核患儿粪便PCR阳性率[23.68%(18/76)]明显高于涂片阳性率[6.58%(5/76)],41例患儿中痰涂片和(或)培养阳性例数(15例)和痰PCR检测阳性例数(18例)高于粪便PCR检测阳性例数(11例)。 结论 实时荧光PCR检测儿童粪便Mtb-DNA,是一种特异度高、比较敏感、非侵入性且相对安全的儿童肺结核快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改良眶颧-海绵窦入路增加基底动脉上段显露的方法。方法在10例标本上模拟了经眶颧-海绵窦入路,同时增加磨除前后床突,观察对基底动脉上段显露的改善情况。结果磨除前床突后形成的间隙为床突间隙,存在于颈内动脉与动眼神经间的膜为颈内动脉动眼神经膜。(沿此膜即可进入海绵窦,磨除后床突后,暴露鞍背、上斜坡,即可显露基底动脉上段)单纯眶颧入路显露基底动脉的长度(5.66±1.07mm),视角(前后方向48.6±5.1°,上下方向51.9±5.5°);附加磨除前后床突后显露基底动脉的长度(7.68±1.12mm),视角(前后方向56.5±5.7°,上下方向61.9±6.0°)。结论经眶颧-海绵窦入路中磨除前床突和后床突,可显著增加对基底动脉上段的显露。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调查宁波市鄞州区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所有在册管理且开展过糖尿病肾病筛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人口学、临床检测信息、糖尿病合并症和行为危险因素等信息,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糖尿病患者10 604例,其中发生糖尿病肾病3744例(35.3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肾病发生的风险可能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情况、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合并脑卒中、是否吸烟和腰围等因素相关(P < 0.05或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高龄、糖尿病病程长、合并高血压、吸烟等因素可能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P < 0.05或P < 0.01)。结论: 宁波市鄞州区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较高。男性、高龄、吸烟、糖尿病病程长、合并高血压可能会增加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利用中国鄞州电子健康档案研究项目(Chinese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Research in Yinzhou, CHERRY)中构建的队列人群,估算其中糖尿病患者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的效应大小,为选择筛查CKD发病风险较高的的重点人群及CKD的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从基于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CHERRY研究中,纳入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18岁以上基线无肾疾病的糖尿病患者组成队列,提取该队列人群的基线报卡、随访和医疗机构的体检数据,根据体检数据中提供的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60 mL/(min×1.73 m2)或尿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rine albumin/creatinine ratio, ACR)≥3 mg/mmol定义为CKD结局事件,采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CKD标准化发病率,并在Cox比例风险模型中分析糖尿病患者CKD危险因素的效应大小。结果:在最终纳入的13 829名糖尿病患者中,中位随访时间为3.2年,随访期间新发CKD共1 087人,粗发病率为23.7/1 000人年(95%CI:22.3~25.2), 标化发病率为14.8/1 000人年(95%CI:12.1~17.6),>60岁的糖尿病患者发病率高于≤60岁的糖尿病患者(26.6/1 000人年对11.5/1 000人年,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与CKD关联的危险因素是>60岁(HR=1.88,95%CI:1.51~2.35)、共患高血压(HR=1.81,95%CI:1.56~2.10)、总胆固醇(HR=1.07,95%CI:1.00~1.14)和糖尿病病程(每年HR=1.02,95%CI:1.00~1.03),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为保护因素(HR=0.49,95%CI:0.40~0.61)。性别、吸烟、饮酒状况及空腹血糖随访均值与CKD发生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性别、年龄是否≤60岁、总胆固醇是否控制达标(<4.5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否控制达标(男>1.0 mmol/L,女>1.3 mmol/L)及糖尿病病程是否<5年分组后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即使总胆固醇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达标,共患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发生CKD的风险仍然较高。结论:宁波市鄞州区糖尿病患者的CKD发病率较高,年龄>60岁和共患高血压是与CKD的发生关系最密切的危险因素,提示应将年龄>60岁、共患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作为CKD的重点筛查人群。  相似文献   
40.
推拿整脊手法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症2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椎后关节紊乱症,又称胸椎小关节紊乱症,中医过去称“骨错缝”,在推拿科门诊中相当常见。笔者自1998年至2004年6月以来,采用推拿整脊手法治疗该病252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