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7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3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68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51.
目的 探讨尿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与IgA肾病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8月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小儿内三科进行肾穿刺活检确诊的98例原发性IgA肾病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活检病理肾小管间质的损害程度分为:无病变组11例、轻度组41例、中度组32例、重度组14例,检测各组患儿尿液中MCP-1及相关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 中度组、重度组IgA肾病患儿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显著高于无病变组、轻度组患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重度组与无病变组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t值分别为4.119、5.820;中度组与轻度组比较,t值分别为4.613、5.714;重度组与无病变组比较,t值分别为2.668、2.914;重度组与轻度组比较,t值分别为2.257、2.573,均P<0.05);无病变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儿的血肌酐、β2微球蛋白(β2-MG)、尿NAG、24h尿蛋白定量、尿MCP-1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0.862、37.851、62.396、77.084、21.362,均P<0.05);肌酐清除率在无病变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儿中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3.396,P<0.05).肾小管间质的损害IgA肾病患儿的血肌酐、β2-MG、尿NAG、24h尿蛋白定量与尿MCP-1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671,0.598,0.664,0.692,均P<0.05),肌酐清除率与尿MCP-1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720,P<0.05).结论 MCP-1能反应IgA肾病患儿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352.
目的:益宫颗粒和益母草颗粒促进产后恢复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将100例顺产的产妇、80例剖宫产的产妇,各随机分成两组,益宫颗粒组、益母草颗粒组,益宫颗粒组产后术后口服益宫颗粒,益母草颗粒组产后术后口服益母草颗粒。结果:益宫颗粒在产后具有促进子宫复旧、缩短恶露持续时间,尤其增加泌乳量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53.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过去多采用保守治疗: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严重者予鹰嘴骨牵引下复位。移位明显骨折加之软组织肿胀明显手法复位困难,外固定稳定性缺乏而导致骨折移位、后期畸形愈合、解剖功能缺失。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I/型、Ⅲ型患者中,其中采用小切口辅助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56例。  相似文献   
354.
孙慧  王娟  李学敏 《中外医疗》2010,29(26):151-151
目的 通过改进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后的按压方法,进一步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及缩小出血面积.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每例患者的10次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分为对照组和改进组,进行自身对照.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在拔针后,用无菌棉签按压穿刺点,改进组用无菌干棉球按压,观察皮下出血的例次及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 改进组不仅局部出血例次明显减少,而且未发生较大面积的瘀斑(<0.2cm×0.2cm),P<0.01.结论 采取改进的按压方法可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避免较大面积的出血.  相似文献   
355.
目的对酸枣仁油进行毒理学试验,探讨酸枣仁油是否有致突变作用。方法①小鼠急性毒性试验:一次最大限量法。②Ames试验:选用经鉴定符合要求的鼠伤寒沙门氏组氨酸缺陷型TA97、TA98、TA100、TA102试验菌株,采用平板掺入法。③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结果酸枣仁油对雌雄小鼠经口LD50均>10g/kg,为实际无毒级物质;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和Ames试验未发现破酸枣仁油对小鼠有致突变作用。结论从毒理学角度可以认为酸枣仁油作为保健食品用于人体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56.
糖尿病患者,警惕肾损害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病程超过25年的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肾病的累计患病率高达25%~40%。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数大,因此目前在西方国家进行透析的肾病患者中一半以上为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357.
74例血友病B患者FⅨ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导致中国人血友病B的凝血因子Ⅸ(FⅨ)基因突变类型的分布,并比较与美国白种人群有何异同。方法 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抽提基因组DNA,分9段扩增Ⅸ基因外显子序列,用基因扩增转录测序技术直接测序法检出突变。结果 74例患者中有69例查到了FⅨ基因58种突变。分析比较这69例患者FⅨ基因突变类型的分布特征与美国白种人无显著性。中国不同地区之间差异也无显著性。结论 中国人血友病B的FⅨ基因突变类型非常分散,呈高度异质性。与美国白种人之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358.
目的:研究丹参酮类单体成分及其在脂溶性提取物中大鼠小肠内的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Ⅰ的量,求得各自的表观吸收速率常数Ka及吸收半衰期t1/2,探索各成分在小肠内的吸收机制;并研究脂溶性提取物中其他成分对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Ⅰ小肠吸收的影响。结果: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的吸收速率常数Ka随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吸收半衰期t1/2延长,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段Ka无显著性差异;丹参酮Ⅰ在大鼠小肠内具有良好的吸收;有效部位中其他成分对3种测定成分的吸收过程有明显作用,其中对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的吸收起促进作用,但对丹参酮Ⅰ则有抑制作用。结论: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的小肠吸收存在高浓度饱和现象,提示其在机体内的转运机制类似于主动转运或促进扩散;且在全肠道吸收良好,无特定吸收部位;丹参有效部位提取物中的其他成分对"药效成分"的吸收过程有较大的影响,可能同时存在拮抗、协同等作用。  相似文献   
359.
目的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subtractivehybridization,SSH),比较致病与非致病钩体之间基因组差异,筛选致病钩体特有的基因片段,以分析钩体毒力相关基因.方法以赖型钩体017株为tester,非致病性patocⅠ株为driver进行SSH.用3种四碱基内切酶RsaⅠ、HaeⅢ、AluⅠ分别酶切基因组DNA,选择最适内切酶消化产物(小于2kb的片段),连接特殊设计的Adaptor进行消减杂交的PCR,得到消减混合物,与T/A克隆载体连接,转化JM109建立差异消减文库,经PCR和Southernblotting筛选鉴定阳性克隆,进而对部分片段进行测序和相似性分析.结果AluⅠ适于将钩体酶切成用于SSH技术的小片段;经PCR和Southernblotting筛选鉴定得到25个致病钩体中特异存在的阳性克隆,阳性率达到62.5%;序列测定显示插入片段大小为149-1506bp,平均480bp,GC含量从26.30%到51.98%不等,平均36.63%;相似性分析其中6个片段无任何相似性匹配,18个有一定相似性的序列可分为两类与外膜蛋白或假想蛋白相关和与生化代谢修饰的酶相关.20个序列已被GeneBank收录,收录号分别为AF300873-AF300877,AF325807-AF325821.结论SSH是一种有效、灵敏的、高特异的比较分析基因组差异的方法,对钩端螺旋体致病基因的筛选、基因组分化、分子遗传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利用SSH技术筛选得到的致病钩体特有消减片段很可能与致病钩体的分子进化和毒力有关,也为我国特有微生物的基因资源开发和基因工程疫苗的设计提供给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360.
紫苏油调节血脂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紫苏油是一种富含α-亚麻酸的脂肪油,α-亚麻酸是人体不能自身合成的必需脂肪酸.而且具有调节血脂作用,本实验旨在研究紫苏油的调节血脂作用.方法选Wistar大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150~200g,40只给高脂饲料,10只给普通饲料作为正常对照,均喂饲10d后,取尾血用酶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