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3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6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5篇 |
内科学 | 44篇 |
神经病学 | 102篇 |
综合类 | 22篇 |
预防医学 | 12篇 |
药学 | 1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2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4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2篇 |
1974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1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安庆市农村乡级计划免疫接种门诊现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庆市自一九九七年实施乡级接种门诊以来,经历了试点、推广阶段, 取得了可喜成绩。为总结经验,促使定点接种和计划免疫工作更好地发展,我们2000年6月22日至7月4日对全市乡级接种门诊进行了现况调查,结果表明:乡级接种门诊覆盖率达93.55%;所有接种门诊均做到安全接种;适龄儿童BCG、OPV、DPT、MV单苗接种率和“四苗”全程接种率分别为95.44%、87.85%、87.47%、86.96%和77.59%;乙型肝炎疫羁免疫接种率为63.67%。调查说明在农村地区推广乡级接种门诊,能被广大群众所接受,易于做到规范化要求,接种人员的素质能得到保证。但接种门诊还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托吡酯加用治疗癫(疒间)难治性部分性发作的疗效.方法:32例难治性部分性发作或继发性全身性发作癫(疒间)患者,病程1年以上,一直服用一种或两种基础抗癫(疒间)药物每月仍有≥4次以上的发作.托吡酯采用加量法,加量期8周,目标剂量为200mg@d-1,观察12周后进入延长期.结果:32例病人经过治疗后,发作100%消失者5例(15.62%),发作≤75%13例(40.62%),发作≤50%11例(34.37%),无改善2例(6.25%),因不良反应而中断1例(3.13%).结论:托吡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新型抗癫(疒间)药物. 相似文献
83.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神经免疫性疾病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观察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MPPT)治疗神经免疫性疾病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对86例神经免疫性疾病患者,应用甲基强的松在1000mg/d,静滴(MPPT组)3~5天,并与60例应用常规剂量类固醇治疗(对照组)作对照。后改为口服强的松,逐渐减量至停药。结果 MPPT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MPPT是治疗神经免疫性疾病快速有效、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及脑脊液(CSF)中纤溶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SAH患者发病后0~3天(急性期)、4~9天(再出血高峰期)及14~21天(吸收期)血及CSF中D-二聚体(D-D)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SAH后血及CSF中D-D水平显著增高,但随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0~3天及4~9天显著高于对照组,14~21天与对照组无差异性;0~3天CSF中D-D水平显著高于血液中D-D水平.结论 SAH后血及CSF中纤溶活性急性期显著升高,随病程延长而迅速降低;急性期CSF 中纤溶活性升高比血液中更明显. 相似文献
85.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是一种自身免疫反应所致的炎症性肌病,其组织病理改变的主要特点为单个核细胞(MNC)浸润,在此过程中,细胞外基质的蛋白分解破坏是关键的一步[1,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具重要作用。该研究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探讨MMPs在PM/DM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1资料和方法25例骨骼肌标本取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病理室活检肌肉组织,其中PM组11例,男3例、女8例,年龄28~80岁,平均51·4岁,病程3~36个月;DM组8例,男7例、女1例,年龄6~36岁,平均20·6岁,病程2~24个月;神经源性肌萎缩、肌营养不良及正常肌组织各2例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87.
脊髓损害后出现的各种运动、感觉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是临床定位诊断的主要依据。但有几种比较少见的脊髓性症状,如脊髓源性中枢性疼痛,脊髓性肌阵挛,脊髓损害所致的体象障碍等,往往被忽略,其发病机制至今未明确。近年来国外文献中对此逐渐重视。 相似文献
88.
89.
本组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42例经脑CT检查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TXB_2及6-Keto-PGF_(1α)含量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患者血浆TXB_2含量明显升高(p<0.01),6-Keto-PGF_(1α)含量明显降低(p<0.01)。病情重者血浆TXB_2较轻者升高明显,脑血栓形成较TIA和RIND明显升高。TXB_2变化与脑CT检查所显示之病损大小关系较为密切。病损体积愈大,TXB_2升高愈明显。患者血浆6-Keto-PGF_(1α)虽有明显降低,但与临床病情、病程及CT发现的病损大小无明显关系。本研究结果提示,患者TXB_2的变化反映了发病后脑组织的受损程度,6-Keto-PGF_(1α)的变化则可能反映了此类患者体内PGI_2合成能力减弱,与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合并烟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甲亢合并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神经影像学特点.结果 4例均为中青年女性,急性或亚急性起病,2例既往有甲亢病史4年和1年,2例住院期间查出甲亢.4例均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3例肢体活动不灵或乏力,2例伴面瘫,2例失语),4例甲状腺均有Ⅰ°~Ⅱ°肿大,1例出现甲状腺区血管杂音.甲状腺功能检查示血清甲状腺素水平不同程度增高[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10.1~30.8 pmoL/L,游离甲状腺素(fT4)17.9~154.8 pmoL/L],促甲状腺素(TSH)水平不同程度降低(0.01~0.1 mU/L).头颅影像学检查可见局灶性脑缺血改变及双侧或单侧颈内动脉末端狭窄或闭塞,以及这些部位附近的异常烟雾状血管.经抗甲状腺素和脑梗死治疗病情好转;分别随访15~60个月未再出现卒中发作.结论 甲亢合并烟雾病仅见于女性,于甲状腺毒血症期间发生脑卒中,控制甲亢有利于神经系统症状的恢复和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