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65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继发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垂体TSH腺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继发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垂体促甲状腺(TSH)腺瘤少见。国内文献仅有内分泌科零星报道,迄今未见有外科手术证实的报告。本文将我们在2年多来所遇到的2 例病人,结合文献作一报道。 临床资料 病例1,男性,37岁,2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颜面部非凹陷性水肿、乏力、多睡、行动迟缓、皮肤粗糙变硬、记忆力下降和性功能减退。2年来体重增加20kg。甲状  相似文献   
32.
轻中型颅脑损伤的临床,CT和MRI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告22例轻中型颅脑损伤的临床、CT 和 MRI 检查,对其头部着力部位、颅内结构损害、CT 和 MRI 所见进行了研究,发现轻中型颅脑损伤的受伤方式、头部着力部位和颅内损害的部位和性质和重型颅脑损伤相似,而只是程度的差异。主要的颅内损害,CT 和 MRI 所见大致相同,对颅底、纵裂、颅板下、脑表面及脑深部的较小病变,MRI 优于 CT。本组2例中度脑挫裂伤,二次 CT 未见明显异常,MRI 见广泛脑挫裂伤。认为当临床和 CT 不相符合时,MRI 是一个值得采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3.
报告23例垂体ACTH腺瘤的经蝶窦显微手术治疗,其中Cushing氏病14例,Nelson氏综合征9例,对二种类型的肿瘤特征进行了比较,发现Cushing氏病病程较长(3~19年);而Nelson氏综合征一般在肾上腺手术后半年到2年后逐渐出现症状;Cushing氏病肿瘤大多较小(<1cm者10/14例),Nelson氏综合征肿瘤大多较大(>1cm者8/9例),且切除困难,前组手术后效果全部优良,后组手术后无1例优良。二组病人各复查CT扫描4人,前组均阴性,后组2例有肿瘤残留。本文同时讨论了该病的诊断并认为经蝶窦显微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34.
目的:通过报道1例垂体转移性肺癌,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垂体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垂体转移性肿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分析我院1例确诊为垂体转移性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近期国内外关于垂体转移瘤相关文献。结果:垂体转移瘤是少见的颅内病变,多来源于乳腺和肺,以尿崩、视神经损害和内分泌功能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缺乏特征的影像学表现。结论:对于同时影响垂体前后叶功能、生长较快且有侵袭性的鞍区肿瘤需注意和垂体转移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双侧岩下窦静脉取血(BIPSS)过程中联合去氨加压素(DDAVP)刺激试验在库欣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16例垂体MRI未见明确肿瘤的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患者行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BIPSS联合DDAVP刺激试验等检查.DDAVP刺激前及刺激后5 min、10 min测定岩下窦静脉与外周静脉血ACTH的比值.比值>2者考虑库欣病.比较DDAVP刺激的BIPSS及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和术后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16例库欣病患者中9例(56.3%)大剂量地塞米松试验可抑制,BIPSS联合DDAVP试验中DDAVP刺激前12例(75.0%)岩下窦静脉与外周静脉血ACTH的比值>2;刺激后14例(87.5%)患者比值>2.介入手术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BIPSS联合DDAVP刺激试验可用于指导影像学检查无明确结果的库欣病患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6.
儿童及青少年垂体瘤的手术治疗(附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垂体瘤的手术冶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07年11月收冶的42例儿童和青少年(平均年龄15.6岁)垂体瘤患儿的年龄和性别分布情况及发病特点、肿瘤分型、诊断与鉴别诊断和治疗与预后等情况。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随访其内分泌学指标及MRI。结果:本组患儿男女比例为21:21,其中PRL腺瘤22例(22/42例,52.4%),无功能腺瘤7例(7/42例,16.7%),GH腺瘤5例(5/42例,11.9%),多激素腺瘤2例(2/42例,4.8%),TSH腺瘤2例(2/42例,4.8%),ACTH腺瘤4例(4/42例,9.5%)。微腺瘤与大腺瘤之比为19:23(1:1.21),侵袭性大腺瘤8例(男女之比为6:2)。经鼻蝶手术治疗35例(35/42例,83.3%),经眶锁孔手术3例(3/42例,7.2%),经额下2例(2/42例,4.8%)及经翼点2例(2/42例,4.8%)。治愈率为64.3%(27/42例),控制率为21.4%(9/42例),改善率为11.9%(5/42例),未愈为2.4%(1/42例)。结论:儿童期垂体瘤少见,女性患儿中PRL型腺瘤是最常见的亚型。应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个性化治疗方案,大部分患儿采用经鼻蝶手术是有效并且安全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7.
脉络丛乳头状瘤 (choroidplexuspapilloma,CPP)是一种较少见的生长缓慢的颅内良性肿瘤 ,占颅内肿瘤的0.4%~0.6%[1 ,2],约占脑胶质瘤的2 %。我们于1986~1999年共收治CPP病人23例 ,现对其诊治情况作一分析。1.性别与年龄本组男12例 ,女11例 ;年龄1.5~58岁 ,平均26.5岁 ,其中20岁以下9例 (39.1% )。2.病变部位第四脑室12例 ,侧脑室6例 ,桥脑小脑角 (CPA)3例 ,小脑蚓部1例 ,延髓外侧 (脉络丛乳头状癌 )1例。3.临床表现 :全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颅内高…  相似文献   
38.
眶上和经眶上锁孔入路在鞍区显微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眶上入路与经眶上入路在鞍区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总结25例鞍区肿瘤的手术经验,其中垂体腺瘤9例,颅咽管瘤6例,鞍结节脑膜瘤3例,蛛网膜囊肿4例,Rathke囊肿2例,上皮样囊肿1例。采用眶上入路17例,经眶上入路8例。部分病人术中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技术。结果术后复查MRI,示眶上入路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经眶上入路全切除和次全切除各为4例。眶上入路开颅操作简便,适用于大多数鞍区病变的手术。经眶上入路将锁孔技术与颅底外科技术结合运用,不仅将额叶的牵拉降至最低限度,而且对鞍区的显露较眶上入路视角向上增加了20°,操作径路也相应缩短。结论眶上入路适用于大多数鞍区肿瘤和囊性病变的手术切除,经眶上入路则适用于体积较大的鞍区肿瘤。内镜辅助技术可帮助术中确认手术效果,减少肿瘤残留机会。  相似文献   
39.
非典型脑膜瘤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非典型脑膜瘤的预后以及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 分析55例确诊为非典型脑膜瘤病例的基本情况、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并随访其术后综合治疗及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21例复发,复发率38.2%(21/55)。肿瘤全切的49例中,16例复发,复发率为32.7%;次全切的6例中,5例复发,复发率为83.3%;两者相较,差异显著(P〈0.05)。浸润性非典型脑膜瘤术后复发率(59.3%,16/27)明显高于(P〈0.05)非浸润者(17.9%,5/28)。结论 非典型脑膜瘤有较高的侵袭性和复发倾向。其预后与肿瘤切除程度及肿瘤的侵袭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0.
采用模拟头颅和人尸体颅骨撞击实验显示:(1)头部撞击瞬间,在撞击点出现正压,撞击对侧出现负压,负压绝对值大于正压;(2)从撞击后颅内响应曲线显示,在前、后半球有方向相反的来回振荡。根据上述观察结果,结合22例轻中型颅脑损伤病例所见,提出轻中型颅脑损伤的4种机理:(1)水锤性损伤;(2)空穴性损伤;(3)振荡性损伤;(4)鞭索性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