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28篇 |
内科学 | 11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综合类 | 23篇 |
预防医学 | 9篇 |
药学 | 8篇 |
中国医学 | 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5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急性心肌梗塞是心脏急诊的主要疾病之一,积极止痛和缩小梗塞面积是治疗的关键。硝酸甘油能迅速扩张全身小动脉和小静脉,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前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同时冠状动脉扩张,冠脉血流量重新分配,增加缺血区的血流量,常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抢救与治疗。自1997年起我科对4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进行硝酸甘油治疗,在治疗中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用药反应,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某蚕种场簇室用炭盆消毒排湿,发生严重CO中毒死亡事故,经现场劳动卫生调查和空气采样测定,确认高浓度CO为其主要死因。簇室内工人CO中毒死亡未见报导,现报告如下。 一、现场劳动卫生调查 蚕结茧前对簇室进行消毒排湿,簇室每间40m_2,6间相通计240m_2。1991年9月18日下午5时,簇室硫黄消毒,用炭缸加温,每只炭缸内放30~40只炭秸,炭缸上每只锅内放硫黄200~250克,每排3只,共6排18只炭缸。门窗关团4小时后,移去硫黄锅,然后排湿,半盖炭缸,让其慢慢燃烧,室内维持78~80°F,相对湿度75%,上半夜毋需进入室内,仅在室外观看火烛,12时后进入室内检查炭秸火候,一般进室内3~4次,如缸内炭秸将熄,则添加3~5只炭秸,凡进入簇室观看或加炭秸,制度要求戴防毒面具。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在心肺听诊教学中使用电脑模拟人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08级临床本科学生237名,随机分成两组,一组118人,一组119人,两组学生都经过多媒体课件讲授,118人组采用同学示范讲解,119人组采用电脑模拟人训练,课时均为4 h。课后进行试卷测试和问卷调查。结果电脑模拟组的平均成绩高于传统教学组,问卷调查表明采用电脑模拟人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愿意课后进行练习,有助于适应临床和其他课程的学习。结论在心肺听诊教学中采用电脑模拟人是可行的,符合诊断学教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通过对颈动脉物理性状及其血液动力学环境若干参数的定义并确定其对心血管病无创伤临床鉴别价值。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正常人和不同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颈动脉,记录其颈动脉物性及其血液动力学指标值(管径、管壁厚、内中膜厚度和血液流动速度等),依据血液动力学再定义并计算相关参数(动脉硬化指数、动脉可扩张度、动脉顺应性、血管壁切应率、血管壁周向张力、血管壁周向扩张率)。结果 血管内中膜厚度(IMT)比动脉管径、管壁厚更能鉴别心血管病,血流速度标识心血管病的显著意义也不及IMT,超声检查定义的参数则均无显著意义,而本文定义的血管壁周向张力和血管壁切应率具有与IMT相当的心血管病鉴别强度,动脉硬化指数、动脉可扩张度和血管壁周向扩张率也比血流速度直接测量指标强。结论 内中膜厚度和本文定义的动脉硬化指数、动脉可扩张度、动脉顺应性、血管壁切应率、血管壁周向张力、血管壁周向扩张率比管径和血流速度等直接测量指标更能标识颈动脉物理性状及其血液动力学环境,并具非侵入性鉴别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氯沙坦和尼群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对左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氯沙坦和尼群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对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对132例老年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和尼群地平组治疗,随访1年,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分别测定患者血压、心率、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Ⅳ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LVDd、ⅣST、LVPWT、左室重量(LVM)、左室重量指数(LVMI)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LVDd、ⅣST、LVPWT、LVM、LVMI,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尼群地平和氯沙坦均能有效控制血压、减轻左室肥厚,但氯沙坦比尼群地平逆转左室肥厚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和外周血单核细胞PAPP—AmRNA表达的变化及其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从1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3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15例稳定性心绞痛(SAP)及15例正常对照者中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应用RT—PCR检测PAPP—A的mRNA表达,同时检测血清PAPP—A和hsCRP水平。结果SAP组血清PAPP—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UAP组和AMI组血清PAPP—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SAP组(P〈0.01),但UAP组与AMI组差异无显著性。SAP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UAP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SAP组,但低于AMI组。正常对照者和SAP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存在PAPP—AmRNA低水平表达,ACS患者的表达显著增加。ACS的血清PAPP—A水平和单核细胞PAPP—AmRNA表达与血清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616,0.706,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时活化的单核细胞表达和合成释放PAPP—A增加,与hsCRP水平正相关,提示PAPP—A可能通过炎症机制参与AC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使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与单用阿托伐他汀对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将9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单独治疗组(阿托伐他汀20mg/d)和联合治疗组(普罗布考1g/d,阿托伐他汀20mg/d).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服药前和服药1个月时的血清PAPP-A、hs-CR水平.结果 单独治疗组治疗前血清PAPP-A和hs-CRP水平分别为(2.09±0.69)mIU/L和(4.17±2.93)mg/L,治疗后降至(1.68±0.40)mIU/L和(2.33±2.25)mg/L.联合治疗组治疗前血清PAPP-A和hs-CRP水平分别为(2.25±0.64)mIU/L和(5.18±4.56)mg/L,治疗后降至(1.54±0.38)mIU/L和(1.60±1.11)mg/L.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APP-A和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但联合治疗组降低的幅度较单独治组大(P<0.05).多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显示ACS患者的血清PAPP-A与hs-CRP显著相关(r=0.378,P<0.01).结论 短期使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与单用阿托伐他汀均能降低ACS患者血清PAPP-A与hs-CRP水平,可能起到抑制炎症反应、稳定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加用普罗布考可能发挥进一步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冠心病(CAD)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减低时其左颈总动脉(LCCA)瞬时波强(WI)参数值的变化特点。方法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CAD患者41例,男26例、女15例,平均年龄(59.68±7.61)岁,根据超声Simpson法测得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A组(LVEF>50%,n=23例)和B组(LVEF≤50%,n=18例);健康体检者35例,男23例、女12例,平均年龄(61.69±13.48)岁,作为对照组(C组)。对所有受检者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之后行LCCA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和WI检查,比较LVEF不同时患者LCCA的瞬时加速度波强(W1)和瞬时减速度波强(W2)值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 CAD患者LCCA内-中膜厚度(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5),W1、W2值明显降低(P<0.05)。在CAD患者中,A组和B组的W1、W2值随着LVEF值的降低呈减低趋势,B组W1值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B组中有7例LVEF<35%的患者,其W1、W2值仅为(3.32±1.91)和(1.09±0.41)mmHg/(m.s2)。在同等动脉血压水平下,所有受检者W1与W2呈正相关(r=0.41,P<0.05),W1与LVEF间亦呈正相关(r=0.60,P<0.05)。结论超声WI技术所检测的LCCA W1、W2值可以反映CAD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状态,是临床评估CAD患者外周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