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96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96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8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1.
目的 探讨HLAⅠ、Ⅱ类基因在白塞病(BD)易感性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LABType^TM SSO技术(又称序列微珠综合分析实验系统)对40例BD患者及100例正常对照的HLAⅠ、Ⅱ类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D患HLA*51(30%vs12%,X^2=5.312,OR=3.143,P〈0.05)、HLA-DRB1*14(22.5%vs8%,X^2=4.354,OR=3.339,P〈0.05)的频率显著增高,HLA-DRB1*15(10%vs30%,X^2=5.175,OR=0.259,P〈0.05)的频率显著降低。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HLA-B*51、HLA-DRB1*14可能是BD的易感基因,HLA-DRB1*15可能是BD的保护性基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调控作用,探讨葛根素对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机制。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10只、模型组20只(乙醇等混合液,2次/d)、阳性对照组15只(乙醇等混合液+复方鳖甲软肝片,1g·kg^-1·d^-1。)、葛根素大剂量组15只(乙醇等混合液+葛根素片1.5g·kg^-1·d^-1)、葛根素小剂量组15只(乙醇等混合液+葛根素片0.75g·kg^-1·d^-1),8周后抽取股静脉血并处死,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肝组织TGF-β1和α-SM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和肝纤维化积分与其他各组相比都有显著性改变(P〈0.05);葛根素大、小剂量组肝组织TGF--β1和α-SM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且葛根素大剂量组α-SM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小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脏组织TGF-β1和α-SMA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葛根素对其有调控作用,葛根素对酒精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杜业亮  周丽  李增芬  罗宁  李剑平  宋保华 《河北医药》2006,28(11):1126-1126,1127
患者,男,52岁.脑室腹腔引流术后进行性四肢无力1年.于1年前因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在某医院诊为胃溃疡,同时颅脑CT检查发现脑积水,进而诊为中脑导水管狭窄并脑积水.予抗酸药物等治疗,胃肠道症状消失.1月后又行脑室腹腔引流术,术后不久患者感四肢无力,并进行性加重,以致步行及用手持物困难.无晨轻暮重现象,无肢体麻木疼痛,无明显肌肉颤动,无饮水呛咳、构音不清等.  相似文献   
14.
当前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仍处于胶着状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是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中心,浙江省COVID-19患者救治中心。疫情一线的专家集智攻关,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COVID-19诊治指南为依据,以抗病毒、抗休克、抗低氧血症、抗继发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微生态平衡的“四抗二平衡”救治策略为核心,总结完善诊治方案,聚焦临床实践的一些具体问题,为COVID-19患者临床诊治提供借鉴。推荐以多学科协作诊治个性化治疗提高COVID-19患者救治质量。建议病原学检测、炎症指标监测和肺部影像学动态观察指导临床诊治。痰液的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最高,约10%的急性期患者血液中检测到病毒核酸,50%的患者粪便中检测到病毒核酸,粪便中可分离出活病毒,须警惕粪便是否具有传染性;开展细胞因子等炎症指标监测有助于发现是否出现细胞因子风暴,判断是否需要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通过以“四抗二平衡”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早期抗病毒治疗能减少重症、危重症发生,前期使用阿比多尔联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抗病毒显示出一定效果。休克和低氧血症多为细胞因子风暴所致,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能迅速清除炎症介质,阻断细胞因子风暴,对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也有很好的作用,可以提高危重型患者的疗效。重型病例疾病早期可适量、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氧疗过程中,患者氧合指数小于200 mmHg时应及时转入重症医学科治疗;采用保守氧疗策略,不推荐常规进行无创通气;机械通气患者应严格执行集束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管理策略;氧合指数大于150 mmHg时,及早减、停镇静剂并撤机拔管。不推荐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于病程长,体温反复升高和血降钙素原水平升高的患者可酌情使用抗菌药物;要关注COVID-19患者继发真菌感染的诊治。COVID-19患者有肠道微生态紊乱,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减少,推荐对所有患者进行营养和胃肠道功能评估,以营养支持和补充大剂量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纠正肠道微生态失衡,减少细菌移位和继发感染。COVID-19患者普遍存在焦虑和恐惧心理,应建立动态心理危机干预和处理。提倡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优化重型患者护理促进康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后病毒清除规律仍不明了,出院后仍须居家隔离2周,并定期随访。以上经验和建议在本中心实行,取得较好效果,但COVID-19是一种新的疾病,其诊治方案及策略仍有待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相似文献   
15.
鳖甲煎口服液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观察了鳖甲煎口服液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应用四氯化碳复合因素造模后选取血清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活性,透明质酸,血清白蛋白及组织学变化作为测定指标并与秋水仙碱作比较,进行实验。结果表明鳖甲煎口服液与金匮鳖煎丸一样对实验性肝纤维化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为急诊内科常见的心脏急症之一,临床表现为突感心悸,心前区不适、头晕、咽喉部阻塞、焦虑,常有尿急。发作时间长或心率过快者有血压下降或晕厥。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可诱发心绞痛或心力衰竭,听诊可闻及速度、整齐的心律、颈静脉搏动与心率一致。心电图示快速规则的QRS波群,频率140~240次/min。异搏定为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常用药物之一,我院急诊科于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应用异搏定静脉注射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47例,收到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PBL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开展PBL教学的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考试成绩综合分析教学改革效果。结果实验班绝大多数学生接受并欢迎PBL教学模式,并在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得到明显的提高。结论PBL教学方法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不用吻合血管的前臂岛状皮瓣在19例手部皮肤缺损病例中的应用。其方法简便,成功率高,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复方吴萸贴敷散,是我院邓顺和医师经临床反复观察摸索之经验方。我们于1983年6月至1988年9月,采用“贴敷散”观察治疗小儿泄泻10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108例中,男65例,女43例。其中1~6月者34例,6月~1周岁者28例,1~3岁者27例,3~6岁者19例。  相似文献   
20.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原发性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5 年间脑脊液置换术结合脑室额角穿刺引流治疗的原发性脑蛛网膜下腔出血326 例与该期间非选择性单纯常规治疗的63 例进行疗效对比分析。方法 常规腰穿,颅内初压< 2.47kPa 或已行侧脑室引流者,缓慢放出血性脑脊液,再以生理盐水缓慢鞘内注入与吸出,行血性脑脊液与生理盐水的置换,末压维持在1.48kPa;颅内初压> 2.47kPa者,随之行侧脑室引流,次日再行脑脊液置换术。结果 至脑脊液阴转,研究组平均需15.3d;对照组平均需20.4d,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 0.01。研究组再出血或脑血管痉挛例数少、出现的时限晚,相应症状轻,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从该治疗利弊、脑脊液中红细胞崩解产物的代谢和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以及对机体的影响,表明该方法对加快血性脑脊液的阴转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