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25篇
神经病学   67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51.
采用 ELISA 双抗夹心法对本院1988~1993年14例具有特异性诊断依据的狂犬病患者血清进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 sIL-2R)检测,同时,与14例正常健康者血清对照,结果显示,狂犬病患者血清 SII-2R 含量为671.20±157.10u/ml,明显高于对照组220.60±8110u/ml(P<0.05)。提示狂犬病患者在发展过程中,不仅有 sIL-2R 参与,而且与该病的发生、发展及死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2.
本文对42例重症肌无力(MG)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必IL-1活性进行了检测,并对14例MG患者在应用糖皮质激素(GC),一月后IL-1活性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MG患者IL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MG患者IL-1活性变化与AchRab产生密切相关,与MG临床类型、病情、愈后密切相关,GC治疗后IL-1活性明显降低,结果提示IL-1参与了MG的发生、发展,检测IL-1活性对指导MG临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GC可能通过抑制IL-1参与了MG的发生、发展,检测IL-1活性对指导MG临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GC可能通过抑制IL-1活性而发挥其免疫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3.
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凋亡在重症肌无力(MG)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结合免疫荧光抗体法测定了45例MG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百分数及其凋亡状况,并对24例MG患者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凋亡状况进行了观察。结果MG患者组外周血CD8~ T淋巴细胞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CD4~ /CD8~ 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MG患者组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凋亡程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MG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凋亡程度与MG类型、预后密切相关: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MG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凋亡程度明显增强。结论MG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异常及CD4~ T淋巴细胞凋亡功能障碍,其凋亡程度可能与MG类型、预后密切相关,糖皮质激素对MG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凋亡缺陷具有纠正作用。  相似文献   
54.
口腔部位深隐,组织疏松,唇部与舌体组织活动度大,加之唾液润滑。给手术的固定带来困难。作自1992。1999采用脸板腺囊肿夹,协同口腔多种疾患的手术与治疗,达到了减少术区出血与固定的目的,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5.
谭华  李作孝  熊先骥  张涛 《四川医学》2000,21(5):455-456
脑干出血是神经科的急重症,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如何通过临床特征判断其预后,文献报道较少。现将我院收治的26例脑干出血的临床与死亡的关系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6例脑干出血均系我院1995~1999年的住院患者。男15例,女11例;年龄38~83(平均64.32±10.68)岁。其中中脑出血10例,脑桥出血16例。诊断符合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所制定的标准[1],并经CT证实。血肿体积采用多田式公式计算即长轴×短轴×层面×π6。有关出血量、出血部位、血压、血糖、有无昏迷及并发症的资料数据见表1。表1 脑干出血临床、CT改变与死亡的关系…  相似文献   
56.
杨均  李作孝 《重庆医学》2015,(21):3023-3024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神经肌肉接头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病,儿童患者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临床上较少见. 1临床资料 患者,女,10岁,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视物成双,向左注视时明显,并进行性加重.2个月前出现右侧眼睑下垂,伴晨轻暮重,被动睁眼时伴有视物成双.患者遂入本院门诊就诊,眼肌疲劳实验阳性(+),新斯的明试验+,诊断为MG,予以新斯的明、泼尼松等药物治疗2周后病情较前略有好转,能自主睁眼,视物成双消失.  相似文献   
57.
目的 评价环磷酰胺、秋水仙碱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 32 5例发病 72h内入院的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 ,对照组 16 2例 ,接受急性脑梗死的基本治疗 ;处理组 16 3例 ,接受环磷酰胺 0 .1~ 0 .2g/d、秋水仙碱 1mg/d和基本治疗 ,共 10d。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发病后 2周及 1、2、3个月进行改良爱丁堡 斯堪的纳维亚脑卒中量表 (MESSS)评分 ,于发病后 2周及 1、2、3个月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BI)。同时测定部分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烯醇酶 (NSE)水平。采用发病后 3个月减少的MESSS百分数和 3个月末BI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1)处理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低 (P <0 .0 5 ) ,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2 )处理组NSE治疗后下降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3)处理组有2 2例发生副作用 (占 13.8% ) ,其中白细胞减少 7例 ,恶心 11例 ,呕吐 3例 ,腹泻 8例。对照组 5例发生副作用 ,腹泻2例 ,恶心不适 3例。结论 环磷酰胺、秋水仙碱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 ,能显著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 ,改善预后 ;但此疗法有一定的副作用 ,临床使用时应严密观察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神经肽Y(NPY)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发病及血清Th2细胞因子IL-4含量的影响,研究NPY对EAE发病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免疫机制. [方法]30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EAE对照组、NPY干预组(侧脑室注射NPY).观察EAE对照组、NPY干预组的发病潜伏期、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情况及3个组豚鼠血清IL-4的含量,并分析他们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与EAE对照组相比较,NPY干预组发病潜伏期明显延长(P<0.001),高峰期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明显降低(p<0.001),血清IL-4含量明显升高(P<0.001). [结论]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豚鼠进行侧脑室注射NPY干预能促进Th2细胞因子IL-4分泌,对EAE发病能起到保护作用,延长发病潜伏期并减轻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发病的治疗作用及其免疫学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EAE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TGP治疗组,低,中,高剂量TGP治疗组大鼠造模后分别ig TGP 50,100,200 mg·kg -1·d-1,EAE对照组大鼠造模后ig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各组的发病情况及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TGP各剂量治疗组的症状均较EAE对照组轻,发病潜伏期均较EAE对照组明显延长,高峰期症状评分均较EAE对照组明显降低;各TGP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FN-γ,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EAE对照组.上述改变呈剂量依赖性.结论:TGP对EAE具有治疗作用,其治疗效果呈剂量依赖性;其治疗机制与抑制Th1型细胞因子( IFN-γ,TNF-α)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清中生长抑素(SS)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评分,将未达到痴呆评分标准的患者纳入脑梗死非痴呆组(非痴呆组),共59例,将达到痴呆评分标准的患者再进行Hachinski缺血量表(HIS)评分,大于7分者纳入VD组,共66例;并以4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VD组.非痴呆组,对照组血清SS含量变化,并探讨其与MMSE评分的关系。结果VD组MMSE评分,S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非痴呆组(P〈0.01),非痴呆组S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VD组的MMSE评分与血清SS水平呈正相关(r=0.429,P〈0.01)。结论VD患者血清SS水平降低,其降低程度与痴呆呈正相关,体内瞄水平的降低可以直接导致认知功能的减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